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 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 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 人)=双打的组数⑤ 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 = 车辆的数量⑥ 电池的总节数÷人数 = 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 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 10 个一千是一万2. 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数位顺序表⋯⋯ ( 万 )位 ( 千 )位 ( 百 )位 ( 十 )位3.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⑦ 老师的人数 + 学生的人数 =总人数 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 - 送出的个数 = 还剩的个数 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 + 二班的人数 =总人数 组数四、商末尾有 0 的除法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 够商 1 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 总人数÷车辆的数量 = 还剩的个数÷班级数 = 总人数÷每组的人数 = 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 0”占位。

个 )位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 或连续有两个0 ,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占位。

2.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

三、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高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 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 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概念: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

千克用字母_Kg 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_克做单位。

克用字母_g_表示。

(可以用天平测量。

)净含量:是指包装袋(瓶)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二、千克和克的互化:1 千克=1000 克三、重量的大小比较: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四、千克和克的简单应用一杯水的总重量- 空杯的重量= 杯内水的重量每袋面包的重量×面包的袋数= 面包的总重量第四单元:加和减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满十进1 ,再把得数加起来。

2. 检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用再加一遍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估算进行检验。

3. 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先把0 前面的数相加,结果再添相同个数的0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把结果加起来。

2.退位减法:应先从各位减起,不够减时向十位借 1 ,十位再和十位相减。

3. 需要退位的整千、整百数减整百数:将0 前面的数按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出得数,再添上相同个数的0 。

三、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思考方法:(1)从条件出发。

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

(2)从问题出发,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具备,先求出间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2、数量关系式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 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 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 鸡的只数鸡的数量+ 鸭的数量= 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 多的数量③大汽车的数量+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 小汽车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 大汽车的数量= 一共的数量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 乙的邮票数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 裤子的价格上衣的价格+ 裤子的价格= 一套衣服的价格⑥上午借书的本数+ 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上午借的本数+ 下午借的本数= 一天一共借的本数第五单元24 时记时法一、24 时计时法的认识1、24 时计时法,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转了两圈,即24 时,用24 时表示钟面上的各个时刻。

2、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普通记时法24 时记时法凌晨1 时———————— 1 时早晨5 时———————— 5 时上午8 时————————8 时中午12 时————----- 12 时下午1 时————————13 时下午2 时————————14 时晚上6 时————————18 时晚上7 时————————19 时晚上8 时————————20 时晚上9 时————————21 时深夜12 时————————24 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 时计时法:先去掉关键词,中午12 时前的时刻不变,中午12 时以后的时刻要加上12 时。

24 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先加关键词,中午12 时前的时刻不变,超过12 时的时刻要减去12 时。

二、求经过时间1、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或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开始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 结束的时刻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刻2、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不在同一天内,可以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求经过时间:先求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3、火车时刻表:表格中横着的两个时刻相减就是求火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斜着的两个时刻相减就是求火车运行的经过时间。

竖着的时刻不能相减。

[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特征: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周长: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四条边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长× 2 + 宽× 2 =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2 =—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4= 边长三、拼和分的应用:1、用10 个边长一厘米的小棒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2、用几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重合的边越少,拼成的图形周长越长。

把几个小正方形排一排,拼成的图形周长最长。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

例:用4、6、8、9、10、12、16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3、把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 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后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先画出简易图,再计算)4、将一个周长80 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 个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长方形。

剪成的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三、操作题:1、在一个长方形里剪(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2、设计周长是20 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共有()种,长和宽分别是。

3 、李大爷靠墙用竹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菜地,菜地长20 米,宽15 米,李大爷至少要围多长的篱笆才行?[第七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估算1、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1 和任何不是0 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 × 7 ≈3500 )二、两步连乘的应用题:1、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2、一个来回=2 次一趟=2 次往返一次=2 次3、(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 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 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就不一样,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一、统计(一)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二)画条形统计图统计二、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人一定要喝水⋯⋯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3、可能性:(1)可能性相等(差不多)(2)可能性大或小: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差不多)[第十单元分数]一、“平均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 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1-file:///C:/Users/duanyo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file:///C:/Users/duanyo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本册数学书上重点题:第一单元:1.第4页第5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