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大事件和时间轴年表

高中历史大事件和时间轴年表

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属器物方面
4.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比较
以往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不同
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等
多了战争赔款这一因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发生的
起义形式不同
利用宗教,但多是中国自身宗教
利用的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具有时代特色
领导人思想有变化
联系
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即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经济上主张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办新式学校。③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进步的。
不同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的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传播,为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1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比较
事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为主
失败原因不同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5.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比较
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来源
地主、官僚、商人
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特点
①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具有革命性的一面;②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依赖关系,又具有妥协性的一面
从内容和实践上看
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都是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
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其主张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作用上看
抵抗派没有提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有效方案
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作用相同
二者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近代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
9.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萌芽
民族资本主义
背景
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资入侵,破坏自然经济,地主、官僚、商人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投资近代企业
洋务派、抵抗派
早期维新派、维新派
相同
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不同
阶级属性不同
地主阶级利益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主张的侧重点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镇压革命;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抗外国侵略。二者学习西方是“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二者主张全方位学习西方
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
规模分布
规模小,分布于江南个别生产部门
规模较大,分布于沿海和沿江地区
管理者
手工作坊主(机户)
民族资产阶级
劳动者
早期工人(机工)
工业无产阶级
面临问题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10.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比较
早期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目的上看
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加强国防,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洋务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船炮的威力,便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之中虽不乏抵抗侵略的有志之士,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师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斗争重点
以推翻清朝统治为重点
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重点,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③对外政策
主张平等交往,提出向西方学习
盲目笼统排外
④组织方式
有统一的领导,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没有统一的领导,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始巨额赔款勒索和借机控制中国内地
开放长江流域四个口岸
外国势力伸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13.维新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事件
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目的相同:救亡图存是其目标;③对清朝态度相同:采取合作,抱有幻想;④结果相同:被反动势力镇压而宣告失败
不同点
①方式、手段不同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目标
通过“灭洋”的武装斗争来实现目标
②影响不同
掀起了近代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潮流
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③阶级属性不同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④组织形式不同
创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制定了明确的纲领,并成立了推动变法的团体和政党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横向比较—中国近代史(1)
◆◆一、中国近现代史◆◆
1.两次鸦片战争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3.洪仁玕的思想与林则徐、魏源思想的比较
洪仁玕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思想
相同
①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②都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③由于种种原因,其主张基本都未付诸实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
不同点
①阶级立场不同
代表农民阶级,但不是其要求
是地主阶级代表
②根本目的不同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
7.抵抗派、洋务派与顽固派
抵抗派
洋务派
顽固派
背景
是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出现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威胁统治,西方列强侵略加剧)的情况下,清政府统治者内部分化而成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奕忻、曾国藩、李鸿章
倭仁
目的相同
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玻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程度不同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编》
不同点
①产生的背景不同
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强盛时期
8.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相同点
背景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领导相同
都是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内容相同
都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改革教育
影响
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
结果
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十世纪初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民族危机加深
孙中山等
辛亥革命
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1915年
辛亥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尊孔复古
目的不同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
挽救民族危亡
1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
条约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始了对中国的赔款勒索,加重了人民负担
开放东南沿海五个口岸
外国势力侵入中国沿海
中国关税与英国商定
便利了外国商品输入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成功,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阻力不同
受到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列强敲诈勒索,阻力较大
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天皇掌握了实权,阻力较小
程度不同
仅限于军事、经济和教育,没有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进行了政治制度变革,废除了旧的政治体制,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结果不同原因
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虽未能真正实施,但但也推动革命发展
因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践
⑤时代特点和影响不同
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具空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