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断面设计原理和要求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暗凹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n 纵断面上:避免能看到纵坡起伏三次以上。
3.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 (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 • 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与纵坡度协调,要避免急弯与陡坡
相重合。
•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
n(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 增加。
n(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当车 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 点。
n(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n(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当车速达到72km/h 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 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当车速再增加,驾 驶者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n 适用条件: n (1)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必须注重平、纵的 合理组合; n (2)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 组合。 n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n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 连续性。
其总长度由分流渐变长度、爬坡车道长 度和合流渐变段长度组成。
第五节 避险车道
• 一 避险车道的作用及组成 在长陡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
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 道。
其由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及辅助设 施组成。
• 二 避险车道的类型
上坡道型、下坡道型、水平坡道型、砂 堆型。
• 三 避险车道的设置
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 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若做不到平、竖曲线较好的组合(顶点的重合),则宁可把 平竖曲线分开相当距离(不小于3s行程),使平曲线位于直 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
④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n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 线的拐点重合。
n 平、竖曲线重合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
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 意的外观。
3.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 (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要素 • 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与纵坡度协调,要避免急弯与陡坡
相重合。
•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 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
n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 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n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n 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二)平、纵线形组合要点:
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纵坡不变的直线)
为3.5m,此宽度包括路线正线右侧的 0.5m。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设置此车 道时各不相同。
正线的超高坡度与爬坡车道的超高坡度 对应关系如下表
正线的超高坡度
10 9 8 7 6 5 4 3 2
爬坡车道的超高坡度 5
4
32
• 3 平面布置与长度
• 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 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 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 (凸凹型直线、凹型直线)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很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 一个凸型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型线次之; ▪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和 “凹陷”。
(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 (凸凹型直线、凹型直线)
断背曲线
断背曲线的改善
凸形竖曲线与反向平曲线拐点重合
跳跃
n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n 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 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n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n 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 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纵断面设计原理和 要求
一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 1 沿上坡方向载重车的行驶速度降低较大 时。
• 2 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 交通量时
• 3 经设置爬坡车道与改善主线纵坡不设爬 坡车道技术经济比较认证,设置爬坡车 道的效益费用比、行车安全性较优时
二 爬坡车道的设计
• 1 横断面组成 设于上坡方向正线行车道右侧,宽度一般
1 制动器温度 2 正线平面线形 3 沿线地形
• 四 避险车道的设计 1 平纵面设计 2 避险车道的宽度 3 避险车道长度 4 制动车道的长度 5 坡床材料和厚度 6 避险车道的其它设施
第六节 视觉分析及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视觉分析
n 1.视觉分析的意义 n 视觉分析: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 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 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 觉分析。
3.视觉评价方法
n视觉评价方法: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 n道路透视图:是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 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 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
n通过透视图,可直观地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有否易产生 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路旁障碍是否有妨碍视线的地方等等。 若存在上述缺陷则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然后再绘出透视图 分析研究,直至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