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选修课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选修课复习资料

选修课《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及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便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心理:人们在与环境、事物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称为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

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一系列动态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性的心理倾向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它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6、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7、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第一印象对认识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它甚至使人形成一种偏见,干扰以后一系列有关的认识。

9、近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认识对象留下的最近印象影响人们对他的认识的心理效应。

10、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认识者形成了一个人某个方面好或坏的印象后,据之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特征的心理效应。

11、定型作用: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以对某类人的固定印象为根据,评价和判断他人的心理效应。

12、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3、气质:是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14、需要: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

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5、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 维持该行为, 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16、期望值:是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认为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17.激励: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18.挫折: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

19.退化:本来个人的行为是随着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模式的,但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其行为的表现往往比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显得幼稚,此种成熟的倒退现象,称为退化,尤其是情绪方面的表达。

20.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意见的现象。

二、单选题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 C ) 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A.变革B.行为C.管理D.心理2.管理心理学将有助于领导者掌握人的( A )规律,对人采取科学分析方法与科学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与组织业绩。

A.心理B.经济C.活动D.行为3. ( D )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A.非正式组织B.个体C.群体D.组织4. ( B )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A.管理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5.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 B )。

A.意大利B.美国C.英国D.德国6.心理现象包括( D )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7.个性心理是通过( B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认识过程B. 心理过程C. 意志过程D. 情绪、情感过程8.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C.心理状态D.心理现象9. 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 弗洛伊德B.亚里士多德C.冯特D.柏拉图10.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既是社会科学,又是自然科学D.哲学11.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

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C.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D.以上都不是12. 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B )。

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1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D )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4.个性心理是通过( B )形成并表现出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15.感觉是一种( A )。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16.关于心理过程,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认知是心理过程的基础B.认知总是与情感相伴C.意志过程对认知有影响D.知、情、意是无关联的17.( D )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A.晕轮B.定型C.推论D.归因18.( A )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有关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A.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B.行为的归因C.心理活动归因D.情境的归因19.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的是( C )。

A.性格B.能力C.气质D.以上三者都不是20.根据气质的分类,一般认为( C )。

A.多血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B.粘液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C.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D.抑郁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

21.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D )。

A.天才B.特殊能力C.一般能力D.才能22.以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 A )。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23.最早的气质学说是由希腊的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D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希波克拉特24.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都属于( D )。

A.个性倾向性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个性心理特征25.张三属多血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类型,张三和李四谁的气质类型。

( D )。

A.张三气质好B.一样好C.李四气质好D.无好坏之分26.善交际、开朗、活泼具有领导力的人的气质,一般属( A )。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27.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 B )状态。

A.客观B.主观C.单纯D.多重28.将需要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是按需要的( D )划分的。

A.满意条件B.对象C.内容D.起源29.对( C )的需要不属于精神需要。

A.道德B.审美C.劳务D.理想30.如果某人满足自身需要并不以他人或社会利益受损为前提或结果,其需要就是( A )的需要。

A.合理B.天然C.社会D.物质31. ( C )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需要的满足状态与不满足状态的后果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消除或减少不公平与挫折之消极影响的方式和措施。

A.内容型激励理论B.双因素理论C.状态型激励理论D.强化理论32. 某领导同志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狠狠地打击本厂的一些不良现象,来个“杀一儆百”。

这对广大职工来说起到了什么强化作用( B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衰减33.与工作任务本身直接相关的因素叫做( D )因素。

A.不满意B.双因素C.保健D.激励34.心理学中将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称作( D )。

A. 心理过程B. 体验C. 不安D. 挫折35.下列表述当中不正确的是( D )。

A.人在遇到挫折时容忍力是有差异的B.人对挫折的感受受主观判断的影响C.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耐挫折D.抱负水平高的人遇挫折时不易受到打击36.一个个性较强、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遇到挫折后一般易产生( A )。

A. 直接攻击B. 转向攻击C. 自我攻击D. 放弃攻击37.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人是( B )。

A.海曼B.梅奥C.勒温D.谢里夫38.凝聚力高的工作群体,工作效率( C )。

A.必然高B.必然低C.可能高可能低D.以上三者都不是39. ( B )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量。

A.群体士气B.群体凝聚力C.群体规范D.群体压力40.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各成员具有( D )意识。

A.服务B.竞争C.保护D.群体三、问答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①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如个体的知觉过程、个体的价值观与态度、个体的需要、动机与激励、个体的个性特点等。

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②管理过程中的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不同于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如群体的动力、群体的沟通、群体的人际关系等。

③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心理。

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组织中的领导心理、组织结构与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特点、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心理因素、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组织变革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等。

2.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答:体现在:①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②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协调物质奖励方式与精神奖励方式,更好地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③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其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改造行为,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我们可以使管理心理学成为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力科学助手。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简称为心理。

人的心理是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

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