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作业

宏观经济学作业

作业:描述2008年我国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府采取了哪些宏观干预措施,效果如何?描述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2015年未来的经济走向,政府当前主要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什么,请用所学宏观经济学原理对这些政策作理论评述,或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㈠2008年我国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2008 年我国经济持续升温态势已扭转受全球经济走弱、国内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等众多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严峻考验,2008年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由升转降的趋势转折年,上半年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半年经济下行态势明显,结束了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态势,以及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趋冷。

2008 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0.6%、10.1%、9.0%、6.8%,自2007 年二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显示我国经济增速正在加速下滑。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 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 亿元,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回落5.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 亿元,增长9.5%。

(一)投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惯性作用,宏观经济形势急转而下并没有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08 年出现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去年基本持平。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 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 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 亿元,增长21.5%.(二)消费:市场销售增速创1996 年以来新高2008 年我国城乡消费依旧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 个百分点,创出自1996 年以来的新高。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 亿元,增长22.1%,加快4.9 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 亿元,增长20.7%,加快4.9 个百分点(三)国际收支:外贸总额下滑以及贸易顺差创新高2008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结束了自2002年以来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2008 年全年出口额达14285 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进口额达11331 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954.6 亿美元。

前三季度,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进出口贸易整体上趋于平稳和理性,均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内外需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导致第四季度外贸增速从高位快速回落,下滑速度远超出市场普遍预期,11 月份进、出口总值出现自2002 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四)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总水平出现大逆转2008 年全年CPI 增幅5.9%,创1996 年以来新高,涨幅比上年提高1.1 个百分点。

受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春节引发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国际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共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2 月份达到8.7%,创12 年新高,并在2-4 月份连续三个月超过8%高位。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消费信心下滑、财富缩水和食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从5月份快速回落,12 月份降至1.2%。

2008 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全年增幅6.9%,涨幅比上年提高3.8 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速走势也演绎了同消费价格指数类似的峰回路转,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下,在8 月份创出12 年新高10.1%;随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促使PPI 增速连续四个月大幅下滑,12 月同比下降1.1%。

(五)国民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回落2008 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 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 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看,双双都比2007 年明显回落,尤其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较2007 年回落 3.8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也回落1.5 个百分点。

(六)信贷:信贷投放集中在两头从信贷投放来看,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年初和年尾两个阶段,2008年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量都在1 万亿元以上,其中四季度最多,达到1.43 万亿元;一季度次之,规模为1.33 万亿元。

2008 年11-12 月份新增信贷大幅增加,两月新增信贷超过1.2 万亿元。

(七)货币: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出现回落2008年货币供应量增速从高位回落,M 1 增速由年初的20.72%回落至9.06%,M 2 增速由年初的18.94%回落至17.82%。

2008 年末,广义货币(M 2 ) 余额47.5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加快1.1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 1 )余额16.6 万亿元,增长9.1%,回落12.0 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 0 )余额3.4 万亿元,增长12.7%,加快0.6 个百分点。

全年货币净投放3,844 亿元,比上年多投放541 亿元。

政府采取的宏观干预措施:1.财政政策: 稳健转向积极(11月份)。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投资力度,进而带动社会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首先,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其次,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同时,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具体措施⑴ 2008年4月24日起,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 3%调低至0. 1%。

⑵. 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至13%⑶2008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⑷2008年9月19日起,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⑸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2、货币政策:适度从紧转向适度从宽。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宽松的政策, 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在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使生产成本减少, 促进生产积极性. 也有利于引导消费增加, 繁荣市场。

(1)从一月到六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共五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从15%调至17. 5%。

(2)下半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又多次下调,各项利率也进行了相关调整(3)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减少公开市场业务的卖出(即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4)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5) 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6)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7)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8)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9)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效果:(一)国内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惯性作用,宏观经济形势急转而下并没有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08 年出现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市场销售增速创新高,2008年我国城乡消费依旧旺盛(三)外贸总额下滑以及贸易顺差创新高。

(四)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总水平出现大逆转。

(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回落。

(六)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出现回落。

㈡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持续回落,区域GDP增速在持续回落中出现分化。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3.9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4%。

国民收入: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工业品与服务在内部需求结构调整和外部不平衡逆转等因素的同时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景气分化、相对价格调整和结构变化。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8%就业率:在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的同时,就业状况保持较为良好态势。

目前中国人才市场的求人倍率在2014年持续超过了1,二季度末,我国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2、1.08、1.11,市场用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

城镇新增劳动力在8月份已经超过了1000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并提前4个月完成了2014年的就业目标。

国际收支:内外需的结构开始向相对合理状况迈进。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消费和储蓄:国民经济的总储蓄与总消费结构发生结构性变化,总消费率开始稳定地超过总储蓄率。

这表明中国消费驱动的持续性力量开始形成。

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金融:金融结构在金融创新和监管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持续发生调整。

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

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89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9.4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08万亿元。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8598亿元。

2015年未来的经济走向: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3.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形成。

4.完善建设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金融扶持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