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第二章-围岩分级

隧道工程第二章-围岩分级


可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隧道工程
36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1 岩石坚硬程度 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按岩性、 物理力学参数、耐风化能力划分为硬质岩和软质 岩两大类。然后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再分 为5级,即极硬岩、硬质岩、较软岩、软岩、极 软岩。
隧道工程
16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三)力学性质
试件尺寸(cm):15×15×30
3 裂隙岩体的强度性质 试件强度(MPa):32.8~34.6
表中数值为试件的强度 与岩石试件强度的比值
结构面强度:c=0.11MPa;φ=38
隧道工程
17
围岩分级概述
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 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 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 岩体的总称)。 依据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
隧道工程
26
围岩的分级方法
(二)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性指标为代表 的分级方法 1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该方法单纯以岩石的强度为分级依据。该方法认
为:坑道开挖后,它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
强度。岩石愈坚硬,坑道愈稳定;反之岩石愈松
软,坑道的稳定性就愈差。该法不全面!
隧道工程
27
围岩的分级方法
节理较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很发育4级。 按照岩体风化程度的不同将围岩分为:风化轻 微、较重、严重、极严重4级。
隧道工程
40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围岩完整程度
指标1:结构面发育程度 指标2: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由此两指标,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5个级别,见下表:
隧道工程
41
形式积蓄在岩体内,其中残余应力将对地下
工程产生重大影响;
隧道工程
8
初始应力场
(二)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2 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
构造应力场在不深的地方已普遍存在,最大
构造应力的方向多近似水平,且水平应力普
遍大于自重应力场中水平应力分量,甚至大
于垂直分量。
隧道工程
9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介质属性,即控制着岩体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特
征。
隧道工程
11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一)物理性质 岩体具有各项异性;岩体中由于岩石的结构、 构造具有方向性,使岩体强度、变形,甚至渗透 等性质在不同方向上显示出差异,称为岩体的各 向异性;主要是由于沉积岩中的层理、变质岩中 的片理,以及定向的节理裂隙、劈理、断裂和夹
(二)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1 自重应力场 大多数围岩 的泊松比变化在 0.15~0.35左右。 因此,在自重应
该点的水平应力主要
是由岩体的泊松效应引起 的,按弹性理论应为
力中,水平应力
通常是小于竖直 应力的。
隧道工程
6
初始应力场
(二)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1 自重应力场
岩体自重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
(三)力学性质 1 单向应力状态下围岩的变形特征 典型的岩体应力—应变曲线 分解为4个阶段:压密阶段 (OA);弹性阶段(AB); 塑性阶段(BC);破坏和破
裂阶段(CD)。
隧道工程
14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三)力学性质 2 三轴压缩下岩石的 强度及变形特性
隧道工程
15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三)力学性质 3 裂隙岩体的强度性质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体的强度随着 裂隙组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但当裂隙组数增 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强度不再降低,而接近 岩石的残余强度。具体见下表。
42
围岩地质构造变动较强烈,位于褶曲轴部或断裂影响带内;软岩多见扭曲及拖拉现象; 节理发育 位于断裂(层)破碎带内;节理很发育;岩体呈碎石、角砾状,有的呈粉末泥土状
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划分
等级 节理不发育 节理较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地质构造作用特征
节理(裂隙)1-2组,规则,为原生型或构造型,多数的间距在1.0m以上,为密闭型。 岩体被切割成块状 节理(裂隙)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的间距大于0.4m,多为 密闭。部分微张开,少有填充物。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 节理(裂隙)3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 距小于0.4m,大部分微张开,部分张开,大部分为粘性土填充。岩体被切割成块、 碎石状 节理(裂隙)3组以上,杂乱,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m,微张开 或张开,部分为粘土充填。岩体被切割成碎石状
构、性质、埋藏条件以及地质构造运动的历史等
有密切关系,根据地应力场的成因将其分为自重
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两大类。
隧道工程
4
初始应力场
(二)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1 自重应力场
地面
自重应力场是上覆岩
体自重产生的应力场。
z σz
σx
y σy
隧道工程
x

γ1H1 γ2H2 γi H i
5
初始应力场
地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 水平应力总是不大于垂直应力; 地质构造形态改变了自重应力场的状态,这 在实际工程中不容忽视;
深度对初始应力状态有重大影响。
隧道工程
7
初始应力场
(二)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2 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
地质构造形态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自重应力场,
除了以各种构造形态获得释放外,还以各种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 构造形变和次生蜕变而形成的地质体。 地下结构围岩(岩体+土体)的工程性质,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 性质。其中力学性质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隧道工程
10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一)物理性质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均匀性;相同的天然岩 体其物理力学性质随在岩体中所测点的空间位置 不同而有差异,呈现出岩体的不均匀性。 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结构面的存 在,决定着岩体的完整程度,关系着岩体的力学
隧道工程
34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以围岩的稳定性判断为基础。 属于“以岩体构造和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方法。
●主要考虑4种因素:
①岩石坚硬程度 ②围岩完整状态 ③地下水 ④围岩初始地应力
修正基本分级 基本分级
基本分级
修正基本分级
最终分级
隧道工程
35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围岩基本分级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 度两个因素确定。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隧道工程
37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岩石坚硬程度 软硬岩分界指标:30Mpa Rb>30 Rb <5 硬岩 极软岩
5 <Rb≤30 软岩
隧道工程
38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2 岩体的完整程度 该指标指围岩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成单元体的 特征及其被切割后的块度大小。衡量围岩的完整
系和规律,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就是围岩
分级。
隧道工程
18
围岩分级概述
围岩分级的目的: 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 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确定结构上的松散荷载; 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尺寸; 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基础。
隧道工程
19
围岩分级概述
• 比较理想的分级方法是:
• ①准确客观,有定量指标,尽量减少因人而异的 随机性; • ②便于操作使用,适于一般勘测单位所具备的技 术装备水平;
隧道工程
22
⑴第I类
指岩体的破碎程度或完整状态。
●破碎程度:裂隙率、裂隙间距。
裂隙是广义的:包括层理、节理、断裂及夹层等结构面。
●完整状态:整块状、大块状等。 按这2个指标有下图:
岩体 围岩
土体
整体块
大块体
块石状
d>1.0cm
碎石块
土石块
松散状
松软状
d=0.4-1.0cm
d=0.2-0.4cm
d<0.2cm
层等存在引起的。
隧道工程
12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二)水理性质 一般岩石的强度随着含水量增大的不同其降 低程度也不同,主要取决于岩石中的亲水矿物和 易溶性的矿物的含量及裂隙发育情况。通常用软 化系数来表示岩石的软化性。一般规定软化系数 小于0.75的岩石称为软化岩石。
隧道工程
13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岩体综合物性指标为基 础的“岩体综合分级法”。经多次修订现列入我 国现行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隧道工程
30
围岩的分级方法
(四)与地质勘探手段相联系的分级方法 1 按弹性波(纵波)速度的分级方法
围岩弹性波速度是判断岩性、岩体结构的综
合指标,它既可反应岩石软硬、又可表达岩体结 构的破碎程度。根据岩性、构造状况及土压状态, 将围岩分为7类。
(二)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性指标为代表 的分级方法 2 以岩石的物性指标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代表性方法:普洛托奇雅柯诺夫提出的“岩石坚
固性系数”分级法(“f”值分级法)。 “f”值
是一个综合的物性指标值,表示岩石在采矿中各
个方面的相对坚固性。
隧道工程
28
围岩的分级方法
(三)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方法 1 泰沙基分级法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不发育 较发育、不发育 发育、较发育 极发育、发育 极发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