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市场分析

留学市场分析


找和培训。
4)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其实收取2、3万的服务费在确保服务 质量的前提下,都有可能不赚钱,何况不收取服务费。而且那些给佣金的学校往往都是非 名校,在中国学生名校情节如何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些学生去到合作院校?传统留学 中介往往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就是可以申请所有的院校,申请结果和学生期望不符。
留学学习方向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是最为热门学科方向,其 次是工学、文学和法学。不同学历背景的人群专业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1
博士学位的主要专业方向有化学、材料、经济
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
专业 考虑
3
2
硕士研究生学历人群中,人数比例较高的专业方向 为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管理学和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和高校 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 就业与招生计划、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等各项工作的联动。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还是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操作,又希望快捷、方便地拿到最期望的offer。另外,中国学生DIY 的最
大障碍是语言,许多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应试模式的,用一篇中国思维的文章难以打动招生官,所以 他们需要帮助。所以虽然自费出国留学花费不菲,但留学中介产业仍日渐兴隆。 3、收取佣金为主要商业模式 留学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收取中国学生的服务费用,即帮留学生推荐院校、递交文书、准备 签证等收取的费用;二是收取国外院校返还的佣金,即留学中介成功把学生送到国外院校,有的国外院 校还会返还给中介一部分佣金。
2.59万人,单位公派1.60万人,自费留学48.18万人
6
留学服务机构对客户群体分析
A
B
C
D
“伪”自给自足型
这类人群通常为成绩优异、经 济条件殷实、已经获得国外校 方的邀请并对留学相关政策比
亟待解决问题型
确定有留学意向,对留学国家 和专业有一定范围要求,对留 学的法规政策等不了解,并正
父母期待型
PART 02
学生毕业后现状
三个方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个方面,化解过剩产能会 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第二个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 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第三个方面,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 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
PART 03
“高龄留学”需求凸显
在2015年甚至更久的未来,高龄留学的需 求将逐渐凸显。通过自费访学、短期留学、 进修深造、海外实习等形式出国留学的职场
人士,其数量将不断攀升;高龄留学的职业
广度将会不断拓宽,留学人群将不仅限于教 育、医疗、传媒等少数行业;职场人士对于 留学目的国的选择也将变得更为多元化。
• 2015年,在52.37万出国留学人员中,国家公派
留学市场调研报告
2016年11月6日
目录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海外留学市场概览 中国留学生细分市场规模
出国留学相关费用分析
中国各院校毕业生去向、就业形势
在职人员出国留学现状分析
留学服务机构对客户群体分析 职业教育市场份额分析 留学回国就业分析
1
PART ONE
海外留学市场概览
留学市场问题
1、纯线下零中介本质与传统中介无区别,无法解决固有问题 零中介只是节省了学生部分费用,是一种抢占市场的手段,并无法解决线下中介固有的问 题,如下: 1)内部操作仍然不透明。因为要转一手,学生不知道递出去的文件是啥样的,学校给了啥 东西,中间有无信息损耗和失误也不清楚; 2)速度无法保证。所有的文件需要中介处理,往往是一个顾问或者文案跟很多学生,如果 学生多,必然造成文案积压; 3)专业和服务仍然主要靠人力。零中介也需要选校、文书策划(澳大利亚除外)、申请、 签证,所有的服务和环节都不能少,都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而专业的服务人员非常难寻
留学数据统计
美国留学数据统计
留学中介调查
留学市场现状
1、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自费留学人数占主要 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41.39万,其中近90%为自费留学。2014年中国自费留学生就超过50万, 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生源国,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自费留学中的中产家庭渐成主力。目 前中国留学行业产业规模约达到了2000亿元。市场中,留学生境外支出所占份额最大,达85%;语言培 训所占13%;留学中介服务费用占2%。 2、信息不对称与缺少留学经验催生了传统留学中介机构 过去,留学行业信息过于封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且中外的招生体系有较大差异,不管是家长
有相当大的一批群体是由于自 己父母的期望而导致必须留学, 这类人一般通过父母来主动了
潜在消费型
没有想过出国留学,但感兴趣、 不排斥,愿意关注和接触关于 留学方面的新闻新政,并有可 能选择留学. 各类人群获取信息渠道有留学 经验的亲人、朋友、同学,中 介机构,网络等。
留学中介服务费用的报价从1.5万到6万不等,根据不 同国家、不同层次学校等因素有所不同。留学中介服 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至少有50亿。
留学费用占比
4
PART FOUR
中国各大院校毕业生去向、就业形势
PART 01
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且艰巨,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 人,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 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
服务仍然主要靠人力。需要选校、文书策划(澳大利亚除外)、申请、签证,所有的服务
和环节都不能少,都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
留学市场问题
4、学生与学校相互的匹配度低
留学申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和学校之间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选
择最为合适的学校;而学校也希望能够在优化成本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学生,很多学校以 扩大宣传、举办路演的方式向国内更多的学生介绍自己,旨在扩大招生时可供选择的学生 范围,但粗放式的宣传性价比低。 5、传统中介同质化严重,缺少个性化服务 传统留学机构对于留学需求者来说,最大的价值还是信息的获取,传统机构的角色就是信 息贩卖者的角色,这个价值正在被互联网的免费信息所抵消。另外,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 传统机构为学生准备的资料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无法体现单个学生的亮点和个性,导致 申请淘汰率越来越高,部分中介为了提高申请成功率,为学生申请低层次学校。这同时也 是促使DIY 成为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3
PART THREE
出国留学相关费用分析
留学费用占比
80%留学生的留学成本为年均30万元至5 0万元,超过半数留学生的留学时间在3年以 内,总费用为100万元至150万元之间, 有3.1%的留学生留学花费超过300万元。
留学生境外支出所占份额最大,达85%。 每个国家学费略有不同,其中美国学费 最高,私立大学学费约为24-30万人民 币,公立大学学费约为10-24万人民币。
本科和专科的专业构成接近于硕士研究生学 历组,主要为工商管理、经济学、会计等
留学各国家数据
各国家分布统计
1
中国是世界上在国外读大学的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大学留学生占全球总数的14%.
2 中国留学生的去向大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英国。 全球6大留学目的国,接纳了留学生总数的 67% 3 这6个国家及其接纳留学生的份额分别是:美国(23%)英 国( 12%)德国(11%)法国(10%)澳大利亚(7%) 和日本(5%)
留学市场现状
4、零中介模式兴起 零中介模式相当于留学机构的第一部分费用没有了,这样一来它们主要的收费来源就是靠 国外院校返还的佣金。但线下零中介只是节省了学生部分费用,仅仅是获得市场份额的一 种手段,并无法解决线下中介固有的问题。 5、互联网进入留学行业
互联网留学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地面租金,抵消了传统留学中介收取的服务费用,
今年的就业当中,人社部还会采取以下政策:第一,要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 济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推进,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第二,多措并举,采取 多种形式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当中职工的安置工作。第三,继续实施大学 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
PART 04
第四,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第 五,继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这方面的潜力将会是巨大的。第六,继续做好 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大网上的服务力度,为广大就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 效的服务。
留学市场问题
2、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
随着信息的丰富和互联网获取的便捷,留学申请中信息不对称正在减小,这也是最初留学
中介产生的基础之一。但网上大部分的留学信息,主要还是来自于留学中介整理过的信息。 且各色的留学信息层出不穷,真假莫辨,而真正该怎么留学,怎样的留学方式才是适合自 己的,什么样的留学信息才是真实的,什么样的中介和什么样的价钱才是合理的,这些问 题仍没有给准留学生们恰当的指引。 3、互联网冲击留学行业,但线下服务仍是核心 时下基于互联网思维中的“低价”和“免费”策略,挑战着传统留学服务行业的高收费格 局,互联网让过去留学服务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荡然无存,每个有留学意愿的人,都可 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做出一定的自己的评估。但学生缺少留学申请的经 验,文书书写效果难以把握尺度。此外,留学产业的灵魂仍然在“服务”二字上。专业和
PART 02
教育部针对学生 就业方向指引
二是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思想引导,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好 就业服务和后续升学等政策。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
PART 03
三是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位毕 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 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和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