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复习资料
1.《拔苗助长》: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内在规律,只有正确认识事物,遵循规律,好心才能办成好事。
2.《攘生偷鸡》:知错就应改,要改就彻底改,否则,自我宽容会越陷越深。
“攘”的意思是偷窃。
3.《智人受骗》:聪明可以让世界美好,聪明也可以使世界糟糕。
聪明的美好和糟糕决定于人,关键在于人有没有道德。
“智人”指的是
子产。
4.《兄弟学奕》:“专心致志”的出处。
不论求学还是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就大业。
因为二明不认真听老师,所以他没有走上最高奖坛。
5.《苦学齐语》: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做事不要走极端,反之就会物极必反,顾此失彼。
6.《愚公移山》:愚公要移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山。
表达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
现在,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
愚公和子孙邻人的雄心和毅力感动了神仙。
7.《造父驾车》:造父的师傅泰豆让他先裁木桩、走木桩,最后才开始驾车。
学习都有规律,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师傅过了1年才开始教造父栽木桩。
8.《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
善友解开了杞人的忧愁。
9.《丢斧疑邻》:如果只靠主观猜想,很可能歪曲事情真相,要学会正确认识世界。
柴生的邻居是牛生。
10.《薛谭学歌》:艺无止境,学问无穷,盲目自大,就不会得到更大的本领。
秦青收下薛谭,不教他唱歌,而是让他听鸟雀鸣叫、对着沟坡吼叫。
11.《千古知音》: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
人生交个好朋友不容易,要找个真正的知音就更难了。
“高山流水觅知音”跟俞伯牙、钟子期两个人有关。
12.《宋人喂猴》:“朝三暮四”的出处,主人公是猴子。
13.《纪昌学箭》:纪昌通过看牛毛上的虱子把小的看大、看河底的卵石小鱼把模糊的看清楚。
学好技艺,要勤学苦练。
纪昌的老师叫飞卫。
纪昌射穿了虱子,大伙拍手叫好。
14.《杨布打狗》:不能只看外表,忽略本质。
15.《杨翁找羊》:“歧路亡羊”的出处,世上的事如同找羊,复杂多变,歧路丛生,迷失方向,就会失去目标,一事无成。
16.《小儿辩日》:自然界有着无穷的奥秘,需要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17.《郑玉周鼠》:地域不同,习惯相异,相同的名称,不同的东西,若是不亲身经历很难搞清。
18.《蒙鸠筑巢》:做事情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基础。
草鸡提醒蒙鸠“快弄下来,小心摔坏了!”一共提醒了2次。
19.《谏释马夫》:世界上确实有不能说的话,却没有不能表达的意思。
20.《金鞋寒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是,物极必反,如果美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痛苦,那可就有些过头了。
21.《金壶亡国》:不要好心办了坏事。
丹书上写的“食鱼无反,驽马勿乘”中“勿”的意思是不要。
22.《送宝借路》:“唇亡齿寒”的出处。
一般天上不会掉馅饼。
当天上真的掉馅饼时,既要看到馅饼,也要看到馅饼背后潜藏的危险。
23.《守株待兔》:农夫错在他想不劳而获。
24.《画师论画》:常见的事情要干好难,而那些少见的事情干好未必难。
25.《神医诊病》:“病入膏肓”和“讳疾忌医”的出处。
小的错误如果不及时正视、改正,那就会酿成无法收拾的大错、大祸。
给蔡桓公诊病的是秦越人。
26.《郑人还珠》:“买椟还珠”的出处,椟是指盒子,还(huan)退还的意思。
27.《击鼓守城》:不论是君王,不论是凡人,若是不守信诺,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如果在一件事上失去了原则性,在千百件事上就失去了说服力。
28.《河伯观海》:“望洋兴叹”的出处。
骄傲自满是无知的。
河伯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29.《东施学美》:学习要学实质,得要领,一味模仿外表,不仅学不到真谛,还会适得其反。
30.《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倒丢失了原有的技能。
31.《屠龙神技》:志向要与实际结合,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求。
师傅没有教会朱砰漫杀龙的本领。
32.《鲁侯养鸟》:爱法不得当,方法不当,不仅无利,而且有害。
33.《混沌开窍》:反对将个人的愿望强加于事物上去。
34.《猴王被困》:英雄要有用武之地,离开了相宜的环境,英雄就会变成无可奈何的猴子。
传说,很早以前大地上有三个国家,南海国、北海国、中土国,帝王依次叫倏、忽、混沌。
35.《绝技惨死》:聪明反被聪明误。
36.《真假儒士》:流行的事物不要只模仿表面,内在的真知才是最重要的。
37.《匠师除灰》:观察世界、认识事物要全面。
38.《哑鹅先死》: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真理。
39.《楚王供龟》:美好的善待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40.《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41.《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42.《响弓落鸟》:“惊弓之鸟”的出处。
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启示了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43.《伯乐相马》: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44.《伯乐捧场》:盲目崇拜权威就会上当吃亏。
45.《冯谖收债》:比金钱财物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仁义。
46.《勇士比勇》: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不要盲目追求勇敢或做没有意义的盲目崇拜。
47.《颜回食灰》:做错事时要及时纠正失误和偏见,并进行反思,使之成为今后的经验。
48.《小技招贤》:尺有所长,寸有所长。
49.《歪才正用》:技艺道术是没有细微轻薄之分的。
50.《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之非祸”的出处。
51.《牛缺之死》:社会是繁杂的,环境是多变的,一个有学识的人,要学会应对繁杂环境的生存环境。
牛缺随机应变保住生命。
52.《田忌赛马》: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
孙膑为田忌出的主意是: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
53.《优孟婉谏》:有良知的人,才会无所畏惧,关键时刻才敢站出来说真话。
楚庄王的爱马最后煮熟吃了。
54.《讨火解疑》: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直接行不通的路子,绕个弯子,说不定更好。
55.《公私分明》:公家和私人的情况分得很清楚。
蒲生依法被斩。
56.《叶公好龙》: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就跑
57.《孙亮断案》:世界上许多事情,粗看无从下手,细察自有办法。
孙亮在峰蜜中吃出了老鼠屎。
58.《白翁悲泣》:顺应时机变化倒不如保持自身选择不变。
王生入朝当官。
59.《杯弓蛇影》:杯子里是一条弓的影子。
60.《王戎识李》:遇到事情不要只动手不动脑。
61.《涂粪疗伤》:学习别人经验是对的,是为了减少痛苦。
财主用
马粪给自己疗伤的。
62.《头尾相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谁都不能代替谁。
蛇掉进了火坑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63.《战马推磨》:不要大材小用。
64.《空中楼阁》:富翁不要一楼二楼的楼房,只要一个只有三楼的。
没有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65.《对牛弹琴》:主人公是公明仪。
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不会有效。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接受水平,摸准他的水平,“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效果。
66.《宠鼠成灾》:主人公是子鼠,无可奈何搬走了,新主人住进来用小猫将老鼠消灭。
67.《吹哨猎人》:集体的作用在于,无用的可以更有用,有用的更为有用。
68.《因钱亡命》: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失去更多的利益。
69.《障目盗物》:与“掩耳盗铃”相似,讽刺了自欺欺人的人。
70.《截竿进城》:不学无术固然可怕,不学无术又好为人师就更可怕了。
71.《宰相分家》:大臣的两个儿子因为家产多少争得不可开交,宰相快刀斩乱麻,手到病除,是因为宰相抓住了两个人的心理。
72.《姜从树生》: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73.《盲人识日》: 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盲人分别摸了铜盆、蜡烛、竹箫,但是,最终还是没弄清楚太阳的样子。
74.《破笼放鸟》:联想到的词语“设身处地”。
姓段的商人放鸟的原因为设身处地为鹦鹉着想。
75.《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儿子根据《相马经》中千里马的模样去找,把癞蛤蟆当成了千里马。
76.《射手分雁》:张射手荷王射手没有和谐相处,才错过了射雁的好时机。
77.《度心裁衣》:可以想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徒弟在师傅教的知识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悟出了度心裁衣。
老裁缝教徒弟量体裁衣,没想到徒弟度心裁衣。
78.《庙中警器》:中的警器本来应该放在座位的右边。
79.《防冻秘方》:同样一种东西,思路不同,结果不同。
80.东院大娘用讨火让婆婆知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