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篇《.醉翁亭记》中考复习课件
第10篇《.醉翁亭记》中考复习课件
昏暗 暝:______ 阴暗 晦:______
香花 芳:_________
背着东西的人 负者: _______
(10)至于负者歌于途
(11)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 伛偻:_______
[F] 钓鱼 渔:_______
(12)临溪而渔
(13)泉香而酒洌[2016]
清澈 [F] 洌:_______
(14)山肴野蔌
第10篇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考情搜索: 2010年本篇第2段与 《岳阳楼记》第4段对比考 查; 2016年本篇第3段与 《桃花源记》第2段对比考 查。
明确目标
复习范围:《醉翁亭记》 直击中考:
1、文学常识、主题。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 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 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醉能同其乐。(主旨句)
提升能力关
《醉翁亭记》写作思路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 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 “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 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 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 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山水之乐
滁人之乐
宾客之乐
太守之乐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 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醉能同其乐(主旨)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 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 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 情怀。
拓展迁移:提问
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之 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 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 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 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1)树林阴翳 (22)鸣声上下
遮盖 翳:______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上下:__________________
[F] 走,离开 去:____________
(2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2处)
(1)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渐 闻 水 声 潺 潺 而 泻 出 于 两 峰 之 间 者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聚拢 返回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今异义 意 古义: 情趣 今义:意思、心意、主意 2、野芳发而幽香 发 古义: 开放 今义:散 发 3、佳木秀而繁阴 秀 古义: 茂盛、繁茂 今义: 秀气,好看 4、山间之四时也 季节 时 古义:
今义:
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饮少辄醉 (4)山水之乐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环绕 环:_______ 茂盛的样子 蔚然:__________
[F] 就 辄:______
乐趣 乐:_______ 领会 得:______ 寄托 寓:______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霏:______
散 开:______
(7)云归而岩穴暝[2010] (8)晦明变化者 (9)野芳发而幽香[2010]
(15)杂然而前陈者[2016]
菜蔬 蔌:_______ 摆开 陈:__________
(16)宴酣之乐
(17)弈者胜
尽兴地喝酒 酣:____________
下棋 弈:_____ 酒杯 觥:_____
(18)觥筹交错
(19)苍颜白发 (20)颓然乎其间者
脸色 颜:_____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打通句子关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朝——明)
云归而岩穴暝 (暮——晦)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春)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秋)
水落而石出(冬)
其他重点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点题句)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主线)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 起付之东流,从而为国为民,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 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之心; 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2)名词用作动词 名之者谁
名:取名,命名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第一个“乐”是形容词作意动词, 即“以……为快乐”
3、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 谓:太守自谓也 靠近,指“在……旁” 命名 是,为
太守谓谁
归:云归而岩穴暝
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独善其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
拓展迁移:默写
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慨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范 仲淹身在河南,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故乡太湖的风光,就写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由 出了与之气势相近的文句: 此也可见诗人的旷达胸襟。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 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 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 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 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 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旷达情怀。
夯实基础关
1、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岳 阳 楼 范 记
仲 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 学家、政治家,有《范文 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北文 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 公集》
岳 阳 楼 范 记
仲 淹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 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 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 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