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役调节一、三道防线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粘膜2、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3、免疫应答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
前两者的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成为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免疫类型1、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有关2、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关三、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
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
同时分化成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入侵者做出反应。
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
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
下图是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抗原只与适合的受体结合B 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的受体激活的 B 淋巴细胞增大、分化、分裂记忆 B 细胞群,一旦遇到同一类型抗原便快速增殖分泌抗体效应 B 细胞群分泌抗体进入血液四、细胞免疫TIP :1、成熟的T 淋巴细胞有不同的群体,有成熟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2、每一个成熟的T 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五、体液免疫TIP :1、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2、反复分裂形成的B 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 细胞和记忆B 细胞。
3、实现体液免疫需要T 细胞的参与。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处理入侵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相辅相成。
巨噬细胞辅助性T 细胞上的抗原MHC 受体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毒性T 细胞抗原-MHC 复合体被感染的体细胞MHC 标志病原体抗原-MHC复合体巨噬细胞抗原MHC抗体辅助性T 细胞B 细胞大量的效应和记忆B 细胞分裂和分化效应B 细胞记忆B 细胞六、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出来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能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
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七、单克隆技术八、免疫的应用1、疫苗: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
另一种免疫方式是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a)灭活的微生物;b)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c)减毒的微生物。
2、作标记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进行检测可帮助发现人体组织中的抗原。
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往往面临着免疫系统抵抗的问题,在移植时需要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九、免疫异常1、过敏(或变态反映)和自身免疫病过敏:指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螨虫、蘑菇孢子、昆虫的毒液、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映过度,将自身组织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由感染HIV 所引起。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在辅助性T 淋巴细胞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DNA ,并整合到辅助性T 淋巴细胞的DNA 中。
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 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 ,并破坏辅助性T 淋巴细胞。
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免疫功能受到削弱,就削弱了身体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造成严重后果。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a )性接触。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感染HIV 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
艾滋病人往往最终死于恶性肿瘤、细菌感染等疾病。
未激活的B 细胞抗原激活的B 细胞肿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抗体为了在体外制造抗体,可以将效应B 细胞分离出来。
在体外产生抗体。
但是,由于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所以抗体难以大量产生。
想到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特点,将肿瘤细胞与效应B 细胞融合(称为细胞杂交),得到的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
习题1、(全国卷I)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答案:D】2、(全国卷II)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3、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行为可能会传染艾滋病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性B.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C.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冲水马桶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答案:D】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答案:D】5、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答案:A】6、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它不能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答案:D】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答案:C】8、(2009·广东理基,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答案:C】9、(2009·广东卷,29)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②为细胞,④为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4)、过程③表示,过程⑤表示。
【答案】:(1)、T B(2)、⑦能合成和分泌抗体,④不能mRNA翻译(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4)、呈递抗原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10、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的数量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回答:(1)、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阶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2)、T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等作用,感染后的B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3)、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接下来人体体液免疫会发生的变化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由图可知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年。
(4)、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
2006年8月18日,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宣布, 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B.在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注艾滋病疫苗后还有可能感染该病C.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D.注射艾滋病疫苗后淋巴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答案】:(1)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2)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被破坏,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3)抗原 HIV吞噬细胞抗原 HIV 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9(4) D11、(2013天津卷)(13分)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
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
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答案】(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2)9000(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VP4 V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