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巢囊肿与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表现

卵巢囊肿与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表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11Jan 鸦34穴1雪押65-69图文讲座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DOI :10.3784/j.issn.1674-1897.2011.01.J0101【摘要】MRI 对于盆腔良性病变的诊断及盆腔内良、恶性肿物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介绍了正常卵巢的MRI 解剖、各种卵巢囊肿与非肿瘤性卵巢囊性病变的MRI 表现,提出了卵巢囊肿的MRI 诊断和进一步诊疗原则。

【关键词】卵巢囊肿;囊性病变;卵巢;磁共振成像;诊断卵巢囊肿与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 表现MR imaging of ovarian cysts and nonneoplastic cystic lesions靳二虎马大庆妇科超声是发现和诊断附件肿块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而据此在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附件肿块是良性的[1]。

近年来,随着MRI 检查越来越多地用于女性盆腔疾病的诊断,MRI 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的特性愈加明显,其可以显示组织固有的T 1和T 2信号强度,能够提供超声和CT 检查不易提供的组织特征(tissue characteristics )信息,如脂肪、血液、纤维组织和平滑肌成分等。

在诊断卵巢囊肿、囊性畸胎瘤、纤维瘤等良性病变,以及鉴别盆腔内其他的良、恶性肿物时,其诊断准确性超过了B 超和CT 检查,并成为检查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6]。

由于女性盆腔脏器在MRI 解剖和生理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特征,了解这些变化对解释MRI 表现和决定MRI 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重点讨论功能性与病理性卵巢囊肿,以及一些非肿瘤性卵巢囊性病变的MRI 表现。

1卵巢的MRI 解剖与生理变化1.1卵巢的解剖与生理变化卵巢是产生卵子和激素的器官,呈扁平椭圆形(图1)。

通常位于小骨盆腔上部,子宫两侧,左右各一,但位置分布与形态结构多不对称。

卵巢间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生育期卵巢长2~3.5cm ,宽1~1.9cm ,厚0.5~1cm ;皮质层位于卵巢白膜下方,其内有处于不同发育与成熟阶段的卵泡与黄体;髓质部分位于中央,体积相对狭小,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与神经。

后者通过卵巢门(以卵巢系膜连于阔韧带后叶)进出卵巢。

妇女绝经后,卵泡数目减少,皮质变薄,髓质相对增大,卵巢体积整体变小。

卵巢和卵泡的MRI 表现具有多样性,不仅与年龄有关,也随月经周期变化。

1.2T 2WI 上的卵巢表现与带状解剖MR T 2WI 显示卵巢及其内部结构的能力与扫描方式和影像的分辨力有关。

95%的绝经前妇女在T 2WI 上可见正常卵巢[7]。

卵巢在T 2WI 上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信号,且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卵泡大小和出血信号的消长。

变化的程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当MRI 的扫描层面通过正常卵巢的中央区域时,位于卵巢中心的髓质在T 2WI 一般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内无卵泡;周边的皮质呈低信号强度,但在皮质层内往往排列许多大小不等的高信号卵泡(图2),形成MRI 上的带状解剖(zonal anatomy )。

在薄层高分辨力T 2WI 上,大部分绝经前妇女的卵巢具有上述带状解剖特征。

在绝经后,卵巢变小,髓质信号降低,卵泡变小、变少,间质信号趋于均匀,带状解剖消失,此时MRI 显示卵巢相对困难。

1.3平扫和增强T 1WI 卵巢表现卵巢在T 1WI 通常呈稍低信号或中等信号(图3)。

根据有无出血以图1卵巢的解剖形态盆腔旁矢状面FSE T 2WI 。

卵巢位于子宫(U )一侧之前上方,呈椭圆形,其前后径较小。

卵巢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高信号卵泡,卵巢周边可见低信号的卵巢被膜(箭)。

卵巢门位于卵巢前部,该处皮质层信号不完整。

B 为膀胱65万方数据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11Jan 鸦34穴1雪及卵泡发育状况,卵巢的信号强度可以均匀或不均匀。

静脉注射Gd-DTPA 后增强扫描时,卵巢间质均匀强化,皮髓质不易分辨。

但是,大部分受检者卵巢间质的强化程度不及子宫肌层,停经后和少部分育龄女性的间质强化程度接近子宫肌层。

正常的卵泡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且囊壁厚薄均匀,边缘光滑、整齐,囊壁内的卵泡液无强化。

2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指发生于卵巢内部,囊内充满液体或半液体物质,且具有薄壁的一种囊状组织结构。

女性盆腔MRI 检查时,在卵巢中常见各种囊肿信号。

功能性卵巢囊肿(functional ovarian cysts )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部分出血性囊肿(因囊壁小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囊内含有血液物质)等良性改变,是伴随育龄女性排卵活动的一种生理性改变,故又称卵巢的生理性囊肿(physiologic cysts )。

单纯性卵巢囊肿(simple cysts )指仅有长T 1、长T 2液体信号,而无任何内部结构或实性部分(如分隔、壁结节、血凝块)的薄壁单房囊肿。

除卵泡囊肿外,少数的浆液性囊腺瘤也可表现为单纯性囊肿。

本文病理性卵巢囊肿(pathologic ovarian cysts )主要描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是否应将附件脓肿与积水、卵巢囊性肿瘤等病变归入病理性卵巢囊肿的范畴尚存在争议。

2.1卵巢卵泡囊肿(follicular cyst of ovary )在MRI 检查时,正常育龄妇女的卵巢中通常存在多个囊性卵泡,平均数目为9个,大小不等,提示卵泡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7]。

因这些卵泡内含卵泡液,故在MR 成像时可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囊肿信号,此即所谓功能性卵泡囊肿。

于月经中期常见成熟卵泡,其直径通常为1.0~1.5cm ,一般不超过2.5cm ,偶可达3.0cm 或更大(图4)。

不成熟卵泡一般小于1.0cm 。

卵泡的囊液在T 1WI 上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在T 2WI 上呈高信号;其囊壁薄而光滑,相对于间质信号,在T 1WI 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 2WI 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行T 1WI扫描,囊壁在动脉期轻微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中等程度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往往超过间质信号。

绝经前妇女的卵巢单纯性囊肿绝大多数是卵泡囊肿。

个别的单纯性囊肿,尤其体积较大者,或是见于绝经后妇女(囊肿大于1cm )时,则可能代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当单纯性囊肿的直径>7.5cm 时,不排除卵巢癌的可能性[1]。

2.2卵巢黄体囊肿(corpus luteum cyst of ovary )该囊肿形成于卵巢排卵以后,直径通常小于3cm ,是导致卵巢出血性囊肿(hemorrhagic cysts )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与前述卵泡囊肿的囊壁比较,黄体囊肿的囊壁较厚且不规则,在静脉注射Gd-DTPA 后图2卵巢的带状解剖a-b 盆腔横断面FSE T 2WI 。

右侧(a )与左侧(b )卵巢结构不对称,卵巢皮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高信号卵泡(箭),中央的间质表现为中等信号;c-d 同层面脂肪抑制FSE T 2WI 。

脂肪组织呈低信号,所见高信号卵泡更清楚(箭)abcda b图4功能性卵巢囊肿MRI 表现。

a 盆腔冠状面脂肪抑制FSET 2WI 。

子宫(U )两侧分别可见高信号卵泡(箭),右侧体积较大者为成熟卵泡(18mm ×21mm ),左侧体积较小者为非成熟卵泡(10mm ×12mm ),B 为膀胱;b 盆腔横断面FSE T 2WI 。

左侧卵巢内成熟卵泡呈均匀高信号(箭),直径为33mma b图3正常卵巢MRI 表现a-b 盆腔横断面FSE T 1WI 。

右侧卵巢(a )信号不均匀(箭),其内可见出血形成的小灶高信号,提示存在出血性囊肿;左侧卵巢(b )呈中等信号(与肌组织比较),信号强度均匀(箭)66万方数据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11Jan 鸦34穴1雪动态扫描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仍持续明显强化,提示囊壁中血管丰富。

黄体内囊液的MRI 信号表现多样,通常在T 1WI 上呈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 2WI 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也可在T 1WI 上呈低信号而在T 2WI 上呈高信号(图5)。

如果囊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成分和(或)存在较多处于亚急性期的出血物质,囊肿在T 1WI 和T 2WI 上均可呈高信号,或出现液平面分层。

有时,常规MRI 上可显示黄体内的血肿或凝血块信号,即在T 1WI 上呈小灶高信号,在T 2WI 上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

随访观察时,这些与血液代谢产物相关的MR 信号可自行吸收、消散[8]。

黄体囊肿与卵巢囊性肿瘤有时鉴别困难,必要时应通过超声或MRI 复查,以了解动态变化。

2.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ctopic endometriotic cyst of ovary )指发生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该病可形成单灶或多灶、单房或多房的复杂性囊肿(complex cysts )。

由于长期、反复出血且积累,加之水分缓慢吸收,囊肿内容物多为黑色或棕红色(有人看作咖啡色)的黏稠血液,看似巧克力样,故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 of ovary )。

相对于子宫肌层的信号强度,典型的囊肿在T 1WI 上呈明显高信号(灯泡征),在T 2WI 上呈低信号或不均匀较低信号(图6)。

如果囊内含适量的血红蛋白降解产物———正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可在T 1WI 和T 2WI 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或在T 1WI 上呈中等信号而在T 2WI 上呈高信号。

当出现多处毗邻的囊肿病灶,而且新鲜与陈旧的出血病灶共存时,这些病灶在同一序列的MRI 上可表现为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混杂存在,这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 特点之一。

应用脂肪抑制T 1WI ,或是联合应用同相位与反相位成像技术,可提高显示小血肿病灶的清晰度(图7)。

本病可合并良性壁结节(mural nodule ),由息肉样内膜组织、纤维组织、肉芽肿形成的壁结节可有强化,血凝块则无强化表现。

如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为孤立的单房病灶,且在T 1WI 和T 2WI 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则需与其他的出血性囊肿鉴别,如黄体囊肿。

另外,以下情况尚需考虑内膜囊肿合并卵巢癌的可能性[1,9]:病人年龄较大(>45岁),囊肿较大(>9cm ),壁结节强化且较大(≥1cm ),囊液在MRI 上缺乏低信号。

有时仅凭MRI 表现鉴别困难,还需结合临床病史和月经周期判断,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超声检查随访或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10]。

另一方面,有些卵巢的恶性或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也可发生出血,形成类似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 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