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静安区实验中学余琳
单元目标:
初步了解小说,梳理情节,简要复述故事;学习人物描写,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精神、品质,理解人物形象;品读语言,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语句、运用想象,体会主人公桑娜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人性中美
好的一面的不易,感受作者对于这种美好人性的高度赞美和期冀
教学设计:
一、课题《穷人》在文中指的是哪些人?请梳理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关系,对文章整体内容有初步的把握,并对下文理解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做好准备。

明确:桑娜,渔夫(桑娜的丈夫),邻居西蒙。

文章的事件主要是围绕着桑娜展开的,我们姑且先把桑娜定为主人公。

二、桑娜身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世界级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把她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去写呢?
设计意图:初步探求人物形象,这是学生认知的起点,主要以体验为主。

明确:桑娜很善良,因为她领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过渡:你从故事的情节中读出了桑娜善良的性格。

请大家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体会桑娜的善良。

A、第3节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担忧的心理,桑娜一直惦记着西蒙。

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读出担忧的语气。

B、第5节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C、第九节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有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把这两个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担心他们着凉。

小结:由此看出桑娜真是一个善良,拥有恻隐之心的人。

三、然而当桑娜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课文第9节是这样描写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如何理解这句话中“心跳得很厉害”?请你结合文章情节或具体的语句来思考。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去体会桑娜的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份善良是多么的可贵。

明确:家里特别穷,而自己的擅自决定会给丈夫带来更重的负担
A、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激起一阵阵浪花。

(环境描写)
环境非常恶劣,危险。

而他的丈夫是个渔夫,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鱼。

可想家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国家海事局规定:能见度不良的天气、超过船舶抗风等级的大风等恶劣天气、海况时,不得冒险出航。

请你想象一此时出海捕鱼的丈夫也许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所以桑娜本来就已经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

我们一起齐读这句环境描写和第二节最后一句话。

(男女生配合)
B、第二节:不顾惜身体、从早到晚、勉强
桑娜和丈夫已经非常勤劳努力了,但仍然只能勉强吃饱,生活非常艰辛。

C、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
全家九口人,生活的压力全在丈夫身上。

领养两个孩子意味着丈夫会有更重的负担,,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许桑娜就是下一个寡妇。

小结:从实际情况来看,桑娜家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就算她没有领养西蒙的孩子,这也无可厚非。

所以当她抱回两个孩子之后,桑娜是坐立不安,非常忐忑。

(老师在这样做了一个处理,把之前我们赏析的语句合在一起朗读,让我们更深切的体会桑娜做这个决定时的矛盾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


小结:但是,桑娜依然做出了决定,能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依然想着照顾别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这份善良更是可贵的。

四、有意思的是桑娜又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们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桑娜善良的可贵,为后面环节中人性的美好做铺垫。

明确:这种善意是桑娜的本性,她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人才有这份善念的。

她一直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人。

(如果学生一下子答不出,可以讨论一下)
五、桑娜值得托尔斯泰去写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人性中善良的品质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A、(师)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学生)这件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B、(师)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学
生)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明确:虽然家里穷,但桑娜依然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让孩子们过的安心。

体现桑娜很会持家,勤劳。

她依然对生活充满感恩。

她的身上充满了积极地人生态度,她对生活依然保有希望。

小结:善良、勤劳、感恩等这些都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

面对生活带给桑娜的压迫,桑娜依然保持着、坚守着人性中最美好的品性。

这样真、善、美的人性让人动容。

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六、由此看来桑娜的身上所拥有的人性光辉,是托尔斯泰把她作为这篇小说主人公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写桑娜的丈夫?除了故事叙述的需要外,这个人物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第13——28小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主次要人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准备。

明确:桑娜身上的美好品性,她的丈夫也同样拥有。

两者不同的是,桑娜身上的“善”是一只本能,更为感性的话,而丈夫则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决定,是对桑娜人物形象的补充和呼应。

依据:第25节
请同学们圈画出这些能体现丈夫身上美好人性的语句,读给你的同桌听。

(时间有多就读,时间不多就不读了)
七、既然文章的主人公是桑娜,或者说是桑娜夫妇,那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桑娜》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呢?
明确:在作者眼中,桑娜是只是诸多穷人中的一个。

她代表了诸多生活困顿,却能依然坚守自我,保持人性中美好一面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群普通劳动者深深地赞美。

更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像桑娜一样,保持人性的美好。

作业设计:
1、请赏析以下语句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甜。

2、这段对于邻居西蒙的描写,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何作用?
单元写作目标:
能通过一定的情节和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或感悟。

程度再好一点的同学可以尝试适当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题目《一件让我成长的小事》。

写作教学设计:
一、出示作文题《一件让我成长的小事》,交流题目中的关键字词
一件事情,而且是小事——平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
成长——让我有所感悟有所体会的——原来不懂不明白,通过这件事我懂了或明白了。

成长——指的是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成长,而不是身体等浅层次理解。

二、说说让你成长的小事有哪些?
三、明确作文的基本结构
开头:直接入题。

中间:可按事情的发展先后分成几节。

结尾:总结全文,呼应题目,点名全文的中心主旨——我明白了什么。

四、具体要求
语言:三处人物描写(必须),三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

情节:先梳理情节,列提纲,明确详略安排。

字数: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