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课件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
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④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 洋
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用旗帜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范围: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题型及趋势:1,诗歌鉴赏
大阅读
2. 现代文
3,作文
修辞分析之比喻
• 1、定义 2、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8
修辞训练
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 是苍蝇。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7、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 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 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 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 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 似点是“暗淡”。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 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 艰难,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 气概。
3、种 类
本喻喻 体词体
例句
明 喻
√Leabharlann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暗 喻√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
①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 风 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殊氛围的借代。
②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 其 它国都的代称。
③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 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 ⑥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 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 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 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 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 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 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 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修辞分析之借代
1、定义 2、种类 3、作用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 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修辞分析之比拟
• 1、定义
2、种类
拟人 拟物
3、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 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
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 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 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 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