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三张底牌 形貌双全——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三张底牌 形貌双全——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外表是我们对外的第一张名片,如何能让自己这张名片给别人留下一个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为形象好的人才会有自信,才会成功,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形象才是交往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穿得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恰当、内在气质与众不同,优化自己的形象,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但凡有交际经验的人,通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你会无意识地将对方的容貌、服饰、言淡举止清楚记住,这个过程就是在你脑海中形成印象的过程;当他第二次出现在你眼前时,你就会马上作出反应,就会回忆起这个人是某天见过的,而他的一举一动又会诱发你某种新的情感体验。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一位实习记者有次去见某部长,约会时问到了,首先来的却是部长秘书:“对不起,请您再等几分钟好吗?”记者以为部长的会议还没有开完,便又耐心地等卜会儿。

几分钟之后,这位部长满面春风地走出来与他握手寒暄,并带着歉意说:“刚才,我在主持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表情很紧张也很严肃,散会后带着这样一副表情来见一位不是很熟的人,担心会给您留下一个不好接近的印象,而且也有失礼貌。

所以,我又对着镜子休整了片刻,等心情和面孔都恢复正常了,才出来和您见面,实在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可见,与陌生人交往,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你与他人交往的程度以及情感投入的多少,也必定影响到双方之后关系的进展。

那么,你能否在与别人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呢?,一、仪表仪表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表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内涵和个人情感的倾向。

在服饰上要注意整洁、得体,如果你的穿戴不符合自己的年龄、性别、个性或场合的话,就不免会给人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

这里强调一点,就是女性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不要第一次见面就浓妆艳抹、花枝招展,也不要标新立异,这样会给人浮滑轻薄的感觉。

因此,一个人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服装,佩戴合适的饰品,不追求怪异,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就可以了。

二、言谈一个人的谈吐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魅力、才学以及修养。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就是人们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找不到恰当的话题,进而产生尴尬和难堪。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初次见面,大家都很拘谨。

这时不妨从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谈起,言谈要尽量谨慎小心,当双方找到共同的话题后,千万不要信口开河、文不对题。

在表达上要尽量语气温和、态度谦逊。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你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也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之后,否则就会破坏谈话的气氛。

三、举止如果我们想在与人初次会面时,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话,那么,我们的行为举止无疑是重中之重。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通常会把他的气质、修养表现得淋漓尽致。

粗俗、难看的动作,是令人生厌的,而保持举止大方又不失谨慎,对方就会觉得你富有自信而不狂傲。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站立、行走、坐姿等方面加以训练。

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身体要坐正坐直,给人以成熟稳重的感觉;走路的姿态也要注意,尤其是与异性第一次见面时,要配合对方的节奏,双腿要协调,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四、礼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在狭义上讲,就是人们常说的礼貌、礼节、礼仪。

而有的人认为,礼貌只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种手段,并没有其他实际的价值。

事实上并非如此,当你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时候,你就会很气恼,你也不会尊重他;相反,当别人尊重你,你会感到快乐,也会尊重对方。

每个人都有维持心理平衡和健康的要求,只有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尊重、体谅等“礼节”,不是明文规定,也绝对不是虚假表象,而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最基本最真诚的言行举止。

总而言之,要想取得与陌生人交往的成功,千万不能忽视自己的外在表现,要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气质、性格和修养,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才有可能让对方愿意继续与你交往,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也就可以轻易打造了。

众人面前注意仪表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由容貌、服饰、发型等组成。

一个人的仪表可以反映出他内在的精神和素养,要想很好地融入社交关系中,就得先从自己的仪表开始,否则,即使是“天生丽质”,也不一定给人留下好印象。

俗话说:佛靠金裳,人靠衣装。

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有以貌取人的习性,因此,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他的印象:穿着气派,无形中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份,这等于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和信赖他”;反之,一个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差,无言中就贬低了自己:“这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他粗心、失败、不重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重视和信赖。

”达·芬奇提出,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都合乎“黄金分割定律”:人的头长是全身高度的七分之一,肩宽为身长的四分之一,两腋宽度与臀部宽度相等,两眼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只眼睛的长度,耳朵的长度与鼻子的长度相等。

当然,这些都人体的理想标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如此完美的,高矮胖瘦,容貌丑俊,都是很正常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都需要通过着装、化妆以及配饰来掩饰不足,扬长避短,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人际交往中给人以美感,这也就是仪表。

美的服饰可以在社交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那什么样的着装最能展现个人魅力呢?首先,无论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我们都应该保证衣服的整洁;其次要注意服装搭配的协调,一个人着什么装,怎样打扮都必须与其性格、气质、职业、年龄以及穿戴的环境、季节相协调。

如果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心情自然会低沉下去。

充满生气的人总是打扮得十分考究,衣着整齐,没有生气的人则不修边幅。

对于这一点,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注意了,他说:君子的衣裳不用天青色和铁灰色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家居的便服。

接着孔子又具体介绍了夏天和冬天的穿着,以及参加祭祀和丧礼时的着装。

可见,注意仪表就得从着装开始。

除此之外,有一点奢侈的思想并不是坏事,使用高质量的产品,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人的自信心。

“仪表是重要,但我如何能买得起那些真正使我自我感觉良好,也能使别人看重我的衣服呢?”许多人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最终答案却十分简单:付双倍的价钱买一半的数量。

这一原则可以应用于人的一切穿戴上:帽子、衣服、鞋袜、饰品等。

对于形象来说,衣物的质量远比数量更为重要。

当你按照这个答案行事时,你会发现你的自尊以及他人对你的尊重会油然而生,同时在经济上也很合算,因为:一、你的衣服将延长两倍以上的寿命,由于它们的质量很好,而且一直显示出高质量。

二、你买的衣服的式样也将延续更长时间。

三、你将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建议。

商人们对想买高质量、高价衣服的顾客要比对常人热心得多,他们更愿意帮助你找到合适的衣服。

有人会说:“我哪里买得起那些昂贵的东西呀?”对于这个问题,回答也很简单,闲为你付不起“贪便宜吃大亏”的代价。

从长远来看,商品贵在精,而不在多,昂贵、高档的商品当然要比廉价低劣产品更有价值。

适当地使用一些高质量的产品。

可以无形中增加我们的自信,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相应地大大提高了。

为自己包装一副好形象,对于处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的现代人来说格外重要,许多意想不到的职位、机会等会由于你大方得体的形象而降落在你头上,而这些机会就可能成为你飞黄腾达的第一步。

保持一个良好的仪表形态是为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

口才是交际中的催化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是通过语言开始的。

离开了语言,人们就失去了沟通的桥梁,信息交流也就丧失了基础。

古人云:“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可见,出色的语言能力在交际中的威力和功效。

成功的人际交往离不开一副好口才,然而口才并不是简单的“动嘴皮子”,它需要人们能够在交往中有语言的突破,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有一次,一位英国记者采访作家梁晓声。

记者走到梁晓声面前说:“梁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请您毫不迟疑地用‘是’与‘否’来回答。

”梁晓声点头答应。

“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是坏呢?”梁晓声一旺,灵机一动回答说:“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二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呢?”梁晓声回答得如此巧妙,让这位英国记者一愣,摄像机也随即停止了拍摄。

好的口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机智和心态。

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说出来,可令人捧腹开怀,有的却令人生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掌握好交谈的分寸和技巧,这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需要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首先,在交谈中找准话题至关重要。

有的人会时常把自己的话题挂在嘴边,而这些话题可能是他人不感兴趣的,这样难免就产生尴尬。

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转换话题,别人就会觉得与你没有共同语言,沟通也就会戛然而止。

因此,交谈中要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你可以冷静思索,甚至可以联想,或者就地取材,只要你愿意和对方交谈,是不可能没有话题的。

其次,在交谈中要机智敏捷,准确把握措辞。

日本著名的演讲天才德川梦声说:“我们日常与人谈活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个:基于意志的;基于感情的;基于求知的。

”找准目的之后,措辞就很重要了,同样一句话,即使措辞略有不同,他人的理解和回答也会迥然不同。

例如:“你知道体育馆在哪里?”和“在哪里有体育馆?”,两个问题便有不同的答案。

最后,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是言谈中关键的一点。

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各不相同。

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统一通用的标准话的说话方式来交流:一般来说,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巧舌如簧,而应该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

话语虽然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感觉。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他可能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要忠诚、坦白,知元不言、言无不尽,直自强烈地表现出自己对美丑、善恶等的爱憎情绪,如此,才能引起共鸣,使淡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如果对方是学识渊博的文儒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辞,所以你不妨从理论问题淡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淡话富有哲理性、富有深度,但是言辞应该表现得含蓄而文雅,以显得自己谦虚而极富进取心。

对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与这种人多谈;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你只要把自己事先预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草率决断的人,说话时就要把话分成几部分;对行动迟缓的人说话时要有耐心。

口才是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一副好口才,既不是挑选别人喜欢听的说,也不是奉承别人,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利用语言的魅力和技巧,将自己的意见或想法表达得恰到好处,而不让对方感到压力或紧迫感,这才是真正的好口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