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9.案例分析.
李力是某厂采购员,于1992年与本厂女工王燕结婚。

婚后二人感情不和,李力借工作之便,开始常驻外地,结识女青年吴芳。

1995年李向吴隐瞒了已婚事实,私刻了单位印章,假造证明信,与吴在吴的所在地又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

但二人感情也不是十分融洽,在2001年5月24日李吴二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李又回到了原厂所在地,与王团聚。

2002年5月28日案发。

问题:1.对李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
2.对李的行为是否应当追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构成重婚罪和伪造企业印章罪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2)应当追诉,犯罪行为有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没有超过本罪最高为5年的追诉期限。

10.案例分析
魏某,男,育有两子一女,妻子早年亡故。

长子魏成,因病去世,有妻子王某和女儿魏华。

次子魏涛和女儿魏虹均已结婚成家。

2004 年12 月,魏某病逝,留有存款、房产、家具等价值30 万元的遗产。

在处理魏某丧事期间,魏虹遇车祸身亡。

问:魏某的遗产如何处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魏某没有遗嘱,因此其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长子魏成的女儿魏华代位继承魏某遗产的三分之一,次子魏涛第一顺序继承三分之一,魏虹的丈夫转继承三分之一。

11.案例分析
乙借给朋友甲人民币20 万元用于买房,有借条为证。

乙要购房,想向甲要回自己的钱。

此时乙才发现,甲不仅被工作单位开除,没有了正常的收入,而且举了不少外债。

为了躲避债权人的讨债,甲干脆将购
买的房子过户到了其姐姐的名下。

当乙向甲讨要自己的20 万元时,甲承认这笔债务,但声称无能力偿还。

问:在这种情况下,乙能否实现自己的债权?为什么?
参考答案:
乙能实现自己的债权。

乙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撤销甲的赠送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债权。

因为根据民法规定:甲实施了危害债权的行为、甲实施行为时主观上有恶意、甲转让财产的行为是无偿的。

所以乙可以要求法院撤销甲的赠送行为。

12.案例分析
甲,1986 年5月出生;乙,1987 年11月出生;丙,1989年4月出生。

三人住同一家属院,经常一起去网吧玩网络游戏。

为了筹集上网的费用,三人合谋绑架人质勒索钱财。

2002年7 月,三人将同院的7岁女孩小童绑架,向其父母索要人民币5000 元。

在交款时,三人被警方抓获。

问:甲乙丙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参考答案:
甲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承担刑事责任,丙不承担刑事责任。

甲乙丙侵犯了一定客体,实施了绑架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主体方面:甲已满16 ,属完全刑事责任时期;乙15 岁,属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但是对绑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丙不满14 ,不负刑事责任。

13.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教师王某,女,28 岁。

王某于6 月25 日上午10 时,带领4 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幼儿杨某(男,6 岁)失足坠入路旁鱼塘中。

王某见状惊惶失措,尽管平日里知道这个鱼塘不是很深但还是不肯跳入鱼塘中救人,只是大声呼救。

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已满16 周岁)路经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鱼塘边观看,并同王某在附近找到一根竹竿,探测鱼塘深浅,测得水深约75 厘米。

但田某和王某均不愿下水救人,只是继续高呼求救。

最后老农郭某赶来下水抢救。


而为时已晚。

杨某被救上来后,已经停止呼吸。

问:王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对于田某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王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作为带领幼儿出游的教师,王某对于几名幼儿的安全负有在先义务。

6 岁的杨某坠入鱼塘后,王某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营救,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其主观过错为间接故意。

中学生田某没有在先义务,因此不必承担刑事责任。

14.案例分析
1987 年,甲因阑尾炎在某医院做手术,术后,甲经常感到腹部疼痛,但查不出原因,从此,甲便四处求医。

2002 年7 月,甲在另一家医院就医时,在医生的建议下照腹部x 光,结果发现甲的腹内有一付手术用剪刀。

在2002 年7 月至2004 年4 月之间,甲多次找到某医院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赔偿,但未果。

在此情况下,2004 年5 月,甲一纸诉状将某医院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但医院称,甲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

问:甲的诉讼请求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
参考答案:
甲的诉讼未过诉讼时效。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期间为 1 年,这 1 年期间从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因甲多次找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引起诉讼时效中断,1 年期间从2004 年4 月起算,到2004年5月起诉时未过诉讼时效。

15.案例分析
刘某卖给张某一幅名画家的画。

过了两天,张某发现这幅画实际上不是原版画,而是精巧的复制品,便请求刘某将画收回,归还已付的款项。

但刘某拒绝张某请求,认为他自己向最近才死的邻居买这幅画时也是当作原版画买来的。

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

问:这属于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张某的行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可以要求法院撤销,处理的方法是支持张某的哀求,刘某收回该画,退还张某画款(至于刘某的损失,可以找邻居的继承人主张)
附加题:
1、个人合伙
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共同劳动。

2.私法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私法领域遵循“法律不禁止就是允许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