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寒亭区潍县萝卜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其品质提高措施

寒亭区潍县萝卜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其品质提高措施

寒亭区潍县萝卜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其品质提高措施
摘要近几年,潍坊市寒亭区潍县萝卜产业已经成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龙头。

结合寒亭区的历史气候资料(1971—2000年),分析了寒亭区的气温、降水、日照、土肥等条件非常适宜萝卜生产,并提出了萝卜种植、贮存过程中提升品质的措施。

关键词潍县萝卜;发展现状;自然条件;品质;提高措施;山东潍坊;寒亭区
萝卜系我国原产蔬菜品种,在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经过700多年的培育发展,进化出多种有特色的地方萝卜品种,其中潍县萝卜堪称上乘精品。

潍县萝卜有可靠记载的种植历史始于明代,300多年里培育形成大缨、小缨和二大缨3个品系,其中二大缨萝卜一般单个体高近30 cm、直径6 cm、重500 g以上,平均产量为52.5~60.0 t/hm2,生长期90 d左右,为目前潍县萝卜的主打品系。

潍县萝卜的特点是肉质紧密、翠绿、脆、甜、多汁、生食如水果,故又称水果萝卜。

肉质根均呈圆柱形,皮质均匀细腻,果型好,地上部分超过全长3/4,为青绿色,地下部分不足1/4,为白色。

现将其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品质提高措施总结如下。

1寒亭区潍县萝卜产业发展现状
寒亭区早在1999年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潍县牌”潍县萝卜商标,该区生产的“潍县牌”萝卜于2004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国家质检总局也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潍坊市特色农业项目区——万亩萝卜种植示范园,实现了萝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目前,潍县萝卜播种面积已发展到2 130 hm2,年产潍县萝卜达到2.3亿个,产值近5亿元。

在成功举办2届潍县萝卜文化节的基础上,2009年寒亭区更是把潍县萝卜产业作为都市农业主打品牌,全力打造潍县萝卜农业游。

寒亭区南距潍坊机场15 km,在寒亭区628 km2里的面积上有济青、潍莱、荣乌3条高速公路和206、309等2条国道穿境而过,北部的森达美港更是整个潍坊市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

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为萝卜以潍县萝卜等为龙头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已发展近4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利税2.1亿元,出口创汇2 320万美元。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寒亭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北狭长,北部濒临渤海湾,气候受渤海影响大,土壤为高盐碱的黏土,不适合萝卜种植。

南部属典型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种植区全部属于砂壤土,有适合萝卜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1气候条件
从潍坊(寒亭)国家基本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气候资料分析来分析,寒
亭的气候条件能很好满足秋萝卜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求。

2.1.1温度条件。

萝卜是一种对温度适应性相对较强的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除了各生长发育期的平均温度外,肉质根膨大期以后的气温日较差是影响萝卜品质至关重要的因素。

足够的气温日较差使得白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更多营养物质,夜间呼吸作用弱,抑制营养物质的消耗。

寒亭区有非常适合品质萝卜生长的温度条件。

萝卜一生所需要的高于6 ℃的积温1 700 ℃左右,寒亭气象资料显示这个数字可以达到1 900 ℃。

当温度低于6 ℃萝卜停止生长、寒亭区冬季气温稳定通过6 ℃的时间是11月13日左右(11月16日稳定通过5 ℃),正好是萝卜肉质根充分生长、营养物质充分积累的时间。

当气温低于-1 ℃,萝卜表皮受冻,基本丧失商品价值。

寒亭区气温稳定通过0 ℃的时间是12月6日,此前到萝卜成熟的这20 d左右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开展以萝卜为主题的特色观光游。

2.1.2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条件。

根据气候资料,肉质根膨大和营养积累期(9—11月)寒亭区的阴天(平均低云量≥8成)的日数为:9月2 d、10月1 d、11月2 d。

整个生长期(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总日照时数699 h,超过秋萝卜生长期日照时数630 h左右的需求。

充足的光照除了满足叶片光合作用外,潍县萝卜超长的地上部分,可以使肉质根直接发生光合作用,刺激营养物质的积累。

潍县萝卜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强度为600~25 000 lx,即光补偿点为600 lx,光饱和点为25 000 lx。

秋季空气浑浊度低,一般天气的光照强度远远高于600 lx的补偿点,而即便“秋老虎”肆虐的晴好天气的正午,光照强度最高不会达到15 000 lx左右。

2.1.3降水条件。

从图1可以看出,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降水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萝卜在播种出芽和幼苗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

9月上旬以后降水明显偏少,一般不会产生因降水造成的土地内涝,便于根据萝卜各生长期的需水情况实施人工灌溉。

2.2 土肥条件
2.2.1土壤持水条件。

萝卜适宜种植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和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

寒亭萝卜种植区正是这样的砂壤土。

土壤田间持水量接近或略高于适宜萝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既便于人工灌溉的操作,又不会因为水分供应过度(尤其是在肉质根膨大期)造成萝卜品质的降低。

2.2.2土壤养分肥料条件。

萝卜生长需要氮、磷、钾、镁、铁、硼、铜、锌、钼等中、微量元素的配合。

在肉质根生长盛期,钾元素能显著提高萝卜品质。

寒亭种植区土壤钾含量普遍较高,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种植区域有差异。

日臻成熟的土壤配方施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萝卜施肥主要应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寒亭区禽畜养殖有超过200万头(只)的规模,为萝卜种植提供了充分的有机肥资源。

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寒亭区多个镇(街)有西瓜种植的传统,西瓜在生物亲缘上与萝卜相差很远,对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也和萝卜不相同。

西瓜地茬往往施用大量富含氮、磷、钾元素的有机肥料,发达的根系促使肥料完全腐熟且与土壤均匀结合,非常有利于萝卜生长。

2种经济作物轮作(目前寒亭区西瓜、萝卜轮作面积已经超过530 hm2),既可以避免重茬,提升品质,又能充分发挥肥料效用,减
少萝卜种植的人、财力支出,可谓一举多得。

2.3环境条件
寒亭历史上就是个农业区,在广大的萝卜种植区附近几乎没有重污染的工业企业,土壤和水源基本未受污染。

萝卜种植区地势广阔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浅(一般6~12 m),具有优越的人工灌溉条件。

3提高潍县萝卜品质的措施
3.1深耕细作
土壤应该深耕细耙,沟畦平整,可以防止灌溉中水流过速造成萝卜大面积弯长或根部分叉。

均匀施用沤熟有机肥,采用直播方式,防止移栽伤根。

3.2适时播种,密度合理
播种是潍县萝卜生产的关键环节,以气温25 ℃左右或稍高为宜。

具体日期应根据当年气象条件灵活掌握。

播种期过早,生长早期发育过旺,易造成空心、抽薹,易发病虫害。

播期过晚,后期温度过低,影响肉质根膨大和营养物质积累[1-2]。

在幼苗期分次间除生长状况差的苗,以30 cm×30 cm左右的距离均匀定株。

实践证明,按11.4万株/hm2留苗的萝卜商品率可达80%以上,而按13.2万株/hm2(25 cm×30 cm)留苗的萝卜商品率只有不到60%。

3.3合理供水,注意光照
播种前后各浇1次蒙头水压实土壤,有利于下种深度统一,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出苗整齐,生长直立。

萝卜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产量低,品质粗糙,口味苦辣,失去萝卜的水果属性。

过度浇水,土壤透气性差,影响肉质根膨大,且容易烂根;水分供应不均(灌溉时间不均或者水分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又常导致根部开裂或弯曲变形。

如果遇到连续多日秋季日照强度过大,应采取必要的遮荫措施,以免因呼吸作用过于旺盛,而妨碍了萝卜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运转和积累,甚至发生过早抽薹[3-4]。

3.4及时采收,科学贮存
从10月中旬开始即可以对生长充分的萝卜分批次优先采收上市,剩余的萝卜可以继续生长10~30 d。

10月下旬一旦气温可能低于-1 ℃,抓紧组织全部收获。

全部收获得过早,储存时间长,水分散失快,造成喧瓤。

即使初冬冷空气来得晚,也应及时采收。

采收得过晚,可能使肉质根纤维素老化。

萝卜储存的温度保持在0~2 ℃,完全避光,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

温度过高时易生芽,消耗养分,也会影响口味与质感,湿度偏低时萝卜会失水萎缩。

传统的土埋沟藏方法随意性强,贮存效果很难掌控。

从2002年开始,寒亭区益民合作社进行了10万个萝卜恒温库贮藏保鲜试验,6个月以上的贮存期能基本保证萝卜品质不降低,翌春销售,可大大提高产品附
加值。

4结语
除了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最近几年寒亭区广大萝卜种植户和农业合作组织积极利用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开展了配方施肥、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小拱棚反季节栽培萝卜等多项尝试,均成效显著。

寒亭区政府也在萝卜营销模式和相关产品以及旅游开发上做了很多努力,寒亭区萝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参考文献
[1] 柴树桔,王林武.潍县萝卜早春小拱棚栽培技术的气象条件分析[J].中国种业,2002(12):39.
[2] 运广荣.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北方蔬菜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马开旺.潍县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科技培训,2006(7):23.
[4] 张绳贤,高兆升.潍县萝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2000(B07):37-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