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晶状体先天异常的诊断及治疗

晶状体先天异常的诊断及治疗

0.5mm为佳。
撕囊要点
• 后囊撕囊时,先在后囊钩成一小瓣,
接近瓣的根部夹持后囊撕开。
• 划开后囊,玻切头扩大后囊孔直径
3-4mm,<前囊孔;
前部玻璃体切除
• 儿童玻璃体前界膜反应性高,炎性反应重,
易形成渗出性纤维膜,导致视轴混浊。
• 玻璃体前界膜可作为晶状体上皮细胞、化生
色素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增殖的支架。
• 与斜视、弱视相关的白内障 • 部分混浊的白内障,视力小于0.4,因人而异
儿童眼解剖的特殊性
眼轴(mm) 角膜曲率(D)晶状体屈光度(D) 新生儿 16.8 51.2 34.4 成人 23.8 43.5 18.8
出生~1.5岁眼轴增长3.7~3.8mm
1.5岁~5岁
1.1~1.2mm
以后~13岁
症多,植入IOL要非常慎重。
• 2岁以后眼轴和角膜直径接近成人,以后变
化少,宜于植入IOL。
儿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
年龄 <1岁 1~2岁 2~4岁 >4岁
IOL度数/D 不植入 术后状态+2.00~3.00
+1.00~2.00 术后正视0~+1.00 根据对侧眼调整
儿童人工晶状体材质的选择
• 经肝素处理的PMMA IOL; • 疏水性丙烯酸酯 IOL; • 经肝素处理的亲水性丙烯酸酯 IOL。
手术方式及技巧
• 切口:标准巩膜隧道切口/透明
角膜切口。
• 连续性环形撕囊:应用撕囊镊更
好控制撕囊方向。
• 单纯注吸术:超声乳化的灌注/
注吸系统,最大限度冲净残存的 皮质和晶状体上皮细胞。
撕囊要点
• 前房足够深,前房变浅时补充
粘弹剂。
• 前囊钙化或撕囊困难时可先截
开前囊注吸皮质后再撕囊。
• 前囊孔大小直径以遮盖IOL视部
• 入路:角膜缘部切口;睫状体平坦部。 • 切除前玻璃体,避免玻璃体和切口、瞳孔区
的嵌顿;
• 玻璃体切除对儿童眼发育的影响有待于研究。 • 3月龄内虹膜周切术。
无晶状体眼的矫正
• 框架眼镜 • 角膜接触镜 • 人工晶状体
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早期植入IOL有利于全天光学矫正和弱视训
练。
• 2岁以前因眼轴长度和屈折力变化大,并发
儿童白内障发病机理
• 遗传性:7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双眼 • 代谢性:半乳糖血症;葡萄糖-6-磷酸酯酶脱
氢酶缺陷;低血糖
• 外伤性 • 继发性:孕期母系感染 • 并发性:色素膜炎;眼内肿瘤;异物;慢性
视网膜脱离;白血病放疗;全身激素治疗
• 染色体畸形综合征 • 不明原因
常见先天性白内障类型
单眼白内障
• 视觉输入的不对称性造成患儿严重弱视。 • 晶状体严重混浊:尽早手术; 轻度混浊:
最好不做;前极混浊:随访观察,散瞳。
• 让家长了解病情,配合治疗。
小结-手术方式
• 0-1岁行Phaco+Pccc+Av,双眼可同时手术。 • 1-5岁行Phaco+Pccc+Av+Iol植入 • >5岁行Phaco+Iol植入,Pccc和Av不作为常
儿童白内障与弱视
• 视觉发育关键期-出生后2~3月 • 弱视
白内障大小 致密程度 位置
术前检查
• AB超+角膜曲率 • 血12项、尿9项; • 血澳抗、血HIV、HCV、梅毒 • 生化全项; • 胸片正侧位; • 儿科、麻醉科会诊。
治疗目的
• 获得和保存有用视力; • 预防弱视; • 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
临床表现
• 多数双侧、静止,少数出生后发展。 • 根据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形态进行分类。
无虹膜白内障
白内障虹膜缺损
诊断依据
• 病史:发病时间;单眼或双眼;病情经过;顺
产;吸氧/外伤史;生长发育;母亲孕期病史; 家族遗传史。
• 全身检查:神志、发育、畸形、化验检查。 • 眼部检查:眼球大小、斜视、眼震、注视情况、
儿童人工晶状体位置
• IOL囊袋内植入; • IOL视部经后囊孔放入后囊的后
方;
• IOL睫状沟固定。
术后弱视治疗
• 术后尽早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 • 遮盖疗法的时间比例根据患儿的视力确定。 • 治疗成效与弱视的严重程度、儿童和家长的
配合有关。
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 白内障发生时间; • 白内障混浊程度和部位; • 白内障手术的时间; • 术前视力; • 术后屈光矫正的时间,健眼遮盖程度; • 手术并发症。
对光反应、前后节等。
• 辅助检查:超声波、电生理。
与白内障相关的眼部异常
• 永存性增殖性原始玻璃体(PHPV)-晶状体后
方纤维血管鞘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周边部视网膜血
管停止发育的增殖性病变
• 视网膜母细胞瘤-原发性眼内肿瘤 •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病)-视网膜白色
或黄白色渗出性病灶和出血
与成人手术的不同之处
• 术前:误诊;检查困难;合并眼部/全身
异常;全麻风险
• 术中:婴幼儿眼解剖的特殊性 • 术后:炎性反应大;散瞳困难;
后囊膜混浊发生率高;再次手术; 屈光矫正;弱视
手术时机
• 直径大于3mm的中央白内障 • 致密的核性白内障 • 一只眼白内障已摘除,另一只眼白内障影响
检查眼底、妨碍屈光检查
早期诊断
• 先天性白内障出生后没有被及时发现,存在人
为漏诊现象;
• 在婴儿出生后常规眼科检查,对有眼病家族史、
孕期母亲的健康状况不良、出生后有吸氧史的 患儿注意随访。
术前对患儿视力的评估
• 病史:出现视力障碍的年龄、
既往眼部检查情况
• 晶状体混浊的形态 • 患儿眼球注视和追随反射 • 眼部检查 • 视觉电生理 • 超声波检查
晶状体先天异常
正常晶状体的基本结构
囊膜 上皮:A细胞,E细胞 晶状体物质
概述
• 晶状体—外胚叶组织。 • 晶状体是一种无血管且与周围组织无直接联
系的透明组织,具有复杂的代谢过程,营养 主要来自房水。
• 先天异常—晶状体形成异常;
晶状体大小、形态、位置和 透明度等异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儿童白内障
分类
• 先天性—出生时 • 婴儿性—出生后二年内 • 青少年性—出生后十年内
1.3~1.4mm
儿童眼解剖生理的特殊性
• 眼生长在2岁以前,尤其生后1年内最为显著。 • 球壁硬度小,术中易发生眼球塌陷。 • 虹膜瞳孔发育不全,易色素脱失,扩瞳困难。 • 囊膜脆性大,撕囊困难。 • 玻璃体弹性大,术中易脱出,前房不稳定。 • 儿童血—眼屏障尚未完善,与组织反应性高,晶状体上
皮细胞增殖能力强,儿童术后炎症反应、后囊混浊等并 发症发生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