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饲养管理技术(一)黄牛的饲养管理原则1.满足黄牛的营养需要饲养黄牛,首先要提供足够的粗饲料,满足瘤胃微生物的活动,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生理阶段牛的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配合日粮。
日粮的配合应全价营养,种类多样化,适口性强,易消化,精、粗、青饲料合理搭配。
犊牛要使其及早哺足初乳,确保健康;哺乳犊牛可及早放养,补喂植物性饲料,促进瘤胃机能发育,并加强犊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牛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并根据生产目的和粗饲料品质,合理配化精饲料;育肥牛则以高精饲料日粮为主进行肥育,对繁殖母牛妊娠后期进行补饲以保证胎儿后期正常的生长发育。
2.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及其他兽医卫生制度牛场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和蔓延;经常观察牛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防病、治病,适时计划免疫接种。
对断奶犊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及时驱虫保健,杀死体表寄生虫。
要定期坚持进行牛体刷试,保持牛体清洁。
夏天注意防暑降温,冬天注意防寒保暖。
定期称重和测量体尺,做好多项必要的记录工作,做到牛、卡相符一致。
3、加强饮水,定期运动黄牛的饮用水要求水质无污染,冬季适当饮用温水,保证饮水充足。
适当运动有利于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消化,增强牛对外界环境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防止牛体质衰退和肢体病的发生。
(二)黄牛一般饲养管理要点1、定时定量,防止“掉槽”无公害黄牛生产者要了解不同类型及生产水平的牛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并要根据各类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合理搭配全价日粮。
搭配日粮时应以粗饲料为主、配合精饲料为原则。
饲料要有适度的容积,使牛吃得了、吃得饱,还能满足它的营养需要。
日粮配好后,每日饲喂次数和饲喂程序应相对稳定,做到定时定量饲喂,使牛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增加唾液分泌,是瘤胃微生物有良好的活动环境,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黄牛宜早、中、晚3次饲喂,母牛日喂2次也可。
如果随便打乱饲喂时间和任意改变日粮组成,使牛饱一餐、饥一顿,就会使牛吃不好草,引起“掉槽”,即在饲喂过程中出现反刍现象,影响牛的采食、反刍、休息等正常生理规律。
2、放牧舍饲,逐渐转换牛场如果有牧地,应尽量利用放牧饲养,以节省成本。
由冬季舍饲转入春季放牧不宜太早,因牛啃食低草能力很差,这就是俗话“羊盼清明牛盼夏(立夏)”。
开始每天可牧食青草2-3小时,逐渐增加放牧时间,最少10天后才能全部转入放牧。
如果一开始就完全放牧,由于青草太低牛吃不饱,造成“跑青”,徒然消耗体力而使牛膘情下降,同时由于草料突然变更,由干草改青草,牛容易发生拉稀和胀腹,消化功能紊乱。
开始放牧后,晚间一定要补饲干草或秸秆,膘情差的牛、怀孕牛、哺乳牛还应配给精饲料0.5-1千克。
同样,放牧转入舍饲,也要逐渐进行。
3、饲草精饲料,合理搭配牛的饲草饲料要多样化,例如精饲料、粗饲料、青绿多汁饲料要搭配,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要搭配,禾本科草类与豆科草类要搭配。
草料多样化,营养物质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适口性,促进食欲。
由于多种饲料需要搭配,在需要改变日粮组成时也比单一饲料的陡然改变容易得多。
4、少给勤添,精心喂养牛喜吃新鲜草,为了不使草料浪费,保证旺盛的食欲,应少给勤添。
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为了促使牛吃饱草,大多用拌料的方法饲喂。
拌料时头几次料少些,水也少些,最后两次料大水多,使牛连吃带喝,一气喂饱。
粗饲料要铡短、筛净,不能喂霉烂变质的饲草饲料,草料中要防止铁丝、铁钉、玻璃渣等异物杂入,城镇附近收购的草及饼类饲料中尤其容易混入铁丝,也可通过磁铁装置处理后再喂牛。
5、饮水充足,促进新陈代谢牛需要足量的饮水,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作用。
谚语说“草膘料力水精神”,饮水充足,牛肌肉发达,被毛光泽,精神饱满,生长发育良好,生产力提高。
在无自动饮水设备的条件下,除喂料时给水外,运动场应设有水槽。
饮水要洁净,冬季要饮井温水,或加热的温水,以减少黄牛能量的消耗。
6、刷试牛体,保持清洁牛的皮肤是保护牛体内部器官的屏障,它能调节体温,防御病菌和寄生虫的侵袭。
每日要刷试牛体,群众说“刷刷刨刨,等于加料”刷试时由前向后,由左而右边刮边刷,经常梳刷牛体,不仅保持清洁,清除寄生虫,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消化。
同时经常梳洗,牛性情温顺,便于防疫、称重、修蹄等管理工作的进化。
虱子、体螨常侵袭牛体,要及时清除和治疗。
体螨主要在冬春季节危害犊牛,甚为顽固,可用敌百虫及废机油等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治早、治小、治了。
7、勤刷饲具,勤垫牛铺为了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牛舍要保持卫生,饲槽、水桶、料缸要及时刷净,决不能让饲槽中剩草剩料,下次再吃。
牛铺要打扫干净,保持干燥,冬季要加垫草,以备牛卧下休息。
如果牛铺潮湿,就容易得感冒、风湿等病。
俗语说“牛怕肚皮水”,是有道理的。
8、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牛应有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尤其是繁殖母牛、犊牛和育成牛,种公牛可以牵引运动或专用转盘运动,其他牛有条件可赶到较大的运动场自由运动或放牧运动。
在运动的同时,由于日光的照射,也增加了维生素的来源,肥育牛则要控制运动量,我国许多肥育牛场都采用栓系饲养,运动量很小。
栽培技术编辑(1)密度:作饲料栽培,亩栽2000~3000株;作围栏、护堤,株距40厘米;作种节繁殖和作架材、观赏栽培,每亩600—1000株或株距1~1.5米;如光照不足,宜稀植,以免倒伏;(2)施肥:可重施有机肥和氮肥,皇竹草耐肥性极强,为加快生长及提高产草量,可增加施肥次数和数量,并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
肥水条件越好,越能发挥高产优势,以宿根草计算全年产量,亩产可达20吨以上;(3)栽植:用较粗壮、芽眼突出的节茎、种蔸和分蘖为繁殖材料。
每节(芽)蘖为一个种苗。
节(芽)可平放,也可斜放或直插,入土7厘米,保持土壤湿润,10~20天可出苗。
用分蘖栽植,深度7—10厘米,栽后及时追肥,以促进成活和生长;(4)管理:生长前期加强中耕除草,适时浇水和追肥。
如用作架材、观赏、繁殖等,当植株长到2米高以后,应将下部老叶摘除,促进茎节老化、坚实硬化,增添观赏性;作为观赏、护堤、围栏,每年春季萌发前进行一次疏理,疏去部份弱小过密植株;作为青饲料栽培,当株高80~200厘米时,即可刈割利用,每年刈割4—8次,每刈割一次,施一次肥料,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
喂饲大型草食动物,可让植株长得高大一些再刈割;喂饲小型草食动物,可刈割嫩叶或加工成草粉;(5)虫害:小苗生长前期有少量钻心虫危害,可使用水氨硫磷等农药防治。
其次皇竹草属引进植物,随尚未发现突出的病虫危害,但作为禾本科植物,必然是病虫害的对象之一,所以,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重点是防幼苗期的“老母虫”危害,造成枯心断窝,其办法是每亩用皇竹草(2张)杀虫丹一包(100克)兑水喷施。
(6)引种:冬季无霜区,一年四季均可引种;有霜区以每年3—8月份种植为佳;如在9月份后引种,冬季应加强保温措施;(7)栽种条件:皇竹草的优点为产量高。
阳光要求:日照时间100天以上。
地理位置:海拔1500米以下。
年平均气温:15度以上。
年降雨量:800mm以上。
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水源:育苗期间充足。
(8)土质:皇竹草生长对土壤无特殊要求,各种类型土壤均能生长。
皇竹草抗旱力强,在排水不畅的积水地区则生长不利。
可耐低温及微霜,但不耐冰冻,对于土壤的肥力反应快速,牛粪为最佳肥料。
种植技术编辑育苗1.皇竹草整地皇竹草好高温,喜水肥,不耐涝。
因此,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
种植前就深耕,清除杂草、石块等物。
将土块细碎疏松,并重施农家肥作基肥,最好实行开畦种植,有利于排水及田间管理。
沙质土壤或岗坡地应整地为畦,便于灌溉,陡坡地应沿等高线平行开穴种植,以利保持水土,平坦粘土地、河滩低洼地应整地为垄,垄间开沟,便于排水。
如新建基地,最好在栽植的上年冬季就将土地深翻,经过冬冻,使土壤熟化,在栽种前再浅耕一遍,每亩施足农家肥3000公斤或复合肥100公斤。
种草前土壤最好能精耕,分别作好整地,梨平等工作,按1%平方米宽开畦,畦与畦之间作好排水沟。
苗地准备:应选择水肥光照条件良好的沙地或疏松的壤土为育苗地。
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地块应深耕细作,使地表土细而疏松,土面平整,开畦宽11.5m,畦与畦之间做排水沟。
2.皇竹草育苗时间一般在2~5月份进行育苗较为适宜。
但最好在3月气温达到15℃以上时下种育苗。
气温较低时,皇竹草(2张)也可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育苗(温度较低地区要采用双层农膜小棚育苗),可在全年任何时候育苗。
种苗处理:对发芽健全的种苗,在切口处粘上草木灰,或用2%的石灰水泡30分钟,进行防腐杀菌。
2.种节准备:选择6月龄以上的成熟植株,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茎秆为种节,先撕去包裹腋芽的叶片,用刀切成小段,刀口的段面应为斜面,每段保留一个节,每个节上应有一个腋芽,芽眼上部留短,下部留长,为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可用ABT生根粉100ppm浸条28小时(1克生根粉可处理茎节3000-5000株),然后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或用20%的石灰水浸泡30分钟,进行防腐消毒处理。
当天切成的种节就及时下种,以防水分丧失。
3、皇竹草育苗期管理在育苗期每天(晴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下种后约7-10天开始出苗,若因浇水造成土表层板结,影响出苗、生长,应及时轻松种节周围土层,适时除草、追肥,待苗长高20-25厘米时(20-30天)即可取苗移栽。
苗期有一定分蘖现象,为扩大大田种植面积,可将分蘖株分数株移栽。
田间管理皇竹草产量高、需水量、肥量大,在栽种或收割后,应加强田间管理。
施好追肥,一般第一次施肥,在苗高30—50cm时,清除地内杂草,适当松土,每亩用尿素20—30kg兑水淋施。
以后根据生长情况看苗施肥。
(1)对缺窝缺苗的地方及时进行移苗补栽,确保每亩的基本苗达到900—1000株。
适时收割皇竹草的收获期一般在三月至十二月。
种植后40—60天青割一次,青割后灌水施肥,可促进生长发育并抑制杂草生长,欲制成青贮料者可稍晚再青割,收获方式以“高于地面5—15cm用刀青割”为宜。
积水过多,应搞好排水,以免茎部、根部腐败大田栽培技术1.栽培时间:冬天无霜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有霜地区,一般在3~6月份为最佳栽培时期;也可随时育苗随时移栽。
2.栽培规格:根据植株栽培的目的,用途不同,而栽培的株行距不同。
作青饲料栽培应密些,亩2000-3000株,株行距为50×66厘米或33×66厘米;作种节繁殖、架材、观赏,栽培应稀些,每亩800~1000株,株行距为80×100厘米或70×90厘米;作围栏、护堤、护坡用的应更密些,其株距33×40厘米为好;对不规则的坡地、山地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光照不足地块宜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