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指外表特征,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入手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如果要求结合具体语言或动作,分析时一定要将具体词语找出来。

某动作或语言表现出……)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

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外表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济困的形象。

二、做题步骤和思路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步骤四:表述出来。

2.做题思路(表述形式)一般可按以下形式: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具体步骤和方法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大致包括两种题型:1.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对于题型一,一般的答题思路和表述形式如下: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表述形式:①品质特征1 + 具体依据1②品质特征2 + 具体依据2注意事项:性格特征要注意“多侧面,忌笼统”,具体依据“梳理情节,简明概括”,别忘了“标清序号,增加条理”。

下面以河南一道具体的中考题目为例来说明。

题目材料如下:(2007·河南·《让我看着你》)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

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②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

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③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

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第1步审清题干这一题干包括了三个部分,“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写出品质特征1分;“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写出具体的依据1分;括号内的要求说明要写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

审清题干可以让我们明确思考的方向。

第2步梳理情节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所以我们进行第二步“梳理情节”。

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

梳理情节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那个时候”、“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是情节转换的两个标志。

第3步具体概括这些情节分别揭示了人物什么特点呢?需要进行第三步“具体概括”。

例如第①段中两个情节都写到母亲对病痛的忍耐,但第1个情节“母亲疼痛无法入睡却从来不吱一声”更加侧重于表现母亲的“坚强”。

第2个情节“母亲怕影响儿子工作故作平静”侧重于表现母亲“爱儿子”。

概括特征时要注意情节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多个侧面”。

特征要具体,比如第①段中的特征概括为“高尚”“优秀”就太笼统了(忌笼统)。

第4步标清序号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标清序号”可以增加条理性。

2.题型二: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对于题型二,一般的答题思路和表述形式如下:答题思路:抓住技巧,选取角度,明确效果,具体分析表述形式: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具体分析)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写作手法(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过渡、照应、铺垫、伏笔)表达效果可表述为: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突出地)表现了……(性格特征或感情等)下面是两个具体的中考题的例子:例1.(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分)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

答案要素: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例2.(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3分)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答案要素:描写手法+表达效果+结构作用四、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中考真题1.(2011·滨州·《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

(3分)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

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

你不用管,我自己去……”②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

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

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

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③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

”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

”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

”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严重(1分)。

为下文“我”背父亲做了铺垫(1分)。

(或照应上文父亲说自己腿疼要去看病。

)2.(2011·宿迁·《拔下钥匙》)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①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

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②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

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③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④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⑤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⑥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参考答案:用短句(1分)和动作描写(1分),突出形势紧迫(1分),表现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照应题目(1分)。

3.(2011·鸡西·《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参考答案:心理描写(1分),突出了他镇定果敢、不畏死亡的高贵品质(1分)。

4.(2011·遵义·《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

参考答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2分)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2分)5.(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6.(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分)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

五、人物形象分析练习【练习1】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