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d无答案)

北京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d无答案)

北京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一、单选题(★★) 1.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 .由H 2(g )、I 2(g )、HI (g )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C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D .加热试管中的蒸馏水,液体pH 下降A .AB .BC .CD .D(★★★) 2. 钨(W )在高温下可缓慢升华。

碘钨灯中封存的碘蒸气能发生反应:W(s) + I 2(g)WI 2(g),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

对于该过程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A .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B .工作时,在灯泡壁和灯丝上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 .W(s) + I 2(g)WI 2(g) 为放热反应D .碘蒸气的作用是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3. 某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 、B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 和4mol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左移动的是()A .均减半B .均加半C .均增加1molD .均减少1mol(★★★★★) 4. 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0.6molA(g)、0.3molB(g)和1.4molC(g)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A.只能为2B.只能为3C.可能为2,也可能为3D.无法确定(★★) 5. 25℃时,下列有关0.1 mol·L −1醋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pH =1B.c(H+) = c(CH3COO-)C.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D.加入少量0.1 mol·L−1稀盐酸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 pH 减小(★★★) 6. 反应,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目和生成键的数目相等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7. 2SO 2(g) + O 2(g) 2SO 3(g) ΔH=akJ·mol -1,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0B.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D.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8. 已知:N 2(g) + 3H 2(g) 2NH 3(g) ΔH= -92kJ·mol -1,下图表示L一定时,H 2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L(L 1、L 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表示温度B.L2>L1C.反应速率υ(M)>υ(N)D.平衡常数K(M)>K(N)(★★★) 9. 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 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 2、H 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P能提高HCHO与O2的反应速率B.HCHO在反应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根据图示信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D.该反应可表示为:HCHO+O2CO2+H2O(★★) 10. 一定条件下:2NO 2(g)N 2O 4(g)DH < 0 。

在测定 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A.温度0℃、压强50 kPa B.温度130℃、压强300 kPaC.温度25℃、压强100 kPa D.温度130℃、压强50 kPa(★★) 11. 下列平衡移动方向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Cr2O + H2O 2CrO+ 2H+,加水增大了水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2NO2 N2O4,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C.Fe3+ + 3SCN- 3Fe(SCN)3,加入 KSCN 浓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变浅D.[Cu(H2O)4]2+ + 4Cl- [CuCl4]2- + 4H2O ΔH>0,升高温度,溶液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 12.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Fe 2O 3(s)+CO(g) <sub></sub>Fe(s)+CO 2(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表。

温度T/℃100011501300平衡常数K 4.0 3.7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高炉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CO的含量B.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C.为了使该反应的K增大,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c(CO)D.1000℃下Fe2O3与CO反应,t min达到平衡时c(CO) =2×10-3 mol/L,则用CO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2×10-3/t mol/(L·min)(★★★) 13. 向盛有等量水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加入0.1 mol CuSO 4·5H 2O(s)和0.1 mol CuSO 4(s),测得甲中溶液温度降低,乙中溶液温度升高,恢复至室温,最终两容器中均有晶体剩余(不考虑溶剂挥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容器中剩余晶体均为CuSO4·5H2OB.最终所得溶液中c(CuSO4):甲=乙C.若再向乙中加入9 g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后,c(CuSO4)减小D.由该实验利用盖斯定律可推知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0(★★) 14. 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 AB.c(H+)= c()+2c()+3c()+ c(OH−)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g)+I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C(s)+H2O(g) ⇌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 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D.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16. 25℃和 101kPa 下,H 2(g)+Cl 2(g)=2HCl(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对于反应:H2(g)+Cl 2(g)= 2HC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 0B.生成1 mol HCl时反应放热431 kJC.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D.相同条件下,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高于氯气分子具有的能量(★★) 17. 据文献报道:Fe(CO) 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18. 已知X(g)+3Y (g) 2W(g) +M (g) △H=-a kJ·mol -1(a>0)。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 与1mol Y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 kJ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9. 已知:2SO 2(g)+ O 2(g)= 2SO 3(g) △H =-197.8kJ•mol —1。

起始反应物为SO 2和 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总物质的量不变)。

SO 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K压强/(105Pa)1.01 5.0710.125.350.767399.299.699.799.899.972397.598.999.299.599.677393.596.997.898.699.0A .一定压强下降低温度,SO 2的转化率增大B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转化相同物质的量的SO 2所需要的时间相等C .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D .工业生产通常不采取加压措施是因为常压下SO 2的转化率已相当高(★★★) 20. 25℃时,pH=2的盐酸和醋酸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曲线Ⅰ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B .a 溶液的导电性比c 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b 溶液D .将a 、b 两溶液加热至30℃,变小(★★★) 21.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B 、D 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A 的浓度 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时间 温度204050①800②800x③800y④820A .①中B 在min 平均反应速率为B .②中,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 .③中D .比较①④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n (s )+CuSO 4(aq )=ZnSO 4(aq )+Cu (s )ΔH = -216 kJ/mol ,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B .在101kPa 时,2H 2(g )+O 2(g )=2H 2O (l )ΔH = -571.6 kJ/mol ,H 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C .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 1,1 mol 氢分子的能量为E 2,则2E 1>E 2D .H +(aq )+OH -(aq )=H 2O (l )ΔH = -57.3 kJ/mol ,可用来表示含1mol NaOH 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 的热量(★★)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测得 0.1 mol·L −1的一元酸 HA 溶液 pH =3.0,则 HA 一定为弱电解质B .25℃时,将 0.1 mol·L −1的NaOH 溶液加水稀释 100 倍,所得溶液的 pH =11.0C .25℃时,将 0.1 mol·L −1的 HA 溶液加水稀释至 pH =4.0,所得溶液 c (OH -)=1×10−10 mol·L −1D .pH=2.0 的HA 溶液与 0.01 mol·L −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反应,能恰好中和(★★★) 24.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 3 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 N 2(g )+3H 2(g ) 2NH 3(g ) ΔH = -92.4 kJ·mol −1)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mol N2、3mol H22mol NH34mol NH3NH3 的浓度(mol·L-1)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 a kJ吸收 b kJ吸收 c kJ体系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a1a2a3A.2c1 > c3B.a + c = 92.4C.2 p2 > p3D.a1 + a3 > 1(★★) 25.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为:2 CH 2=CH 2 (g) + O 2 (g) = 2 (g) ∆ H = -106kJ • mol −1,其反应机理如下:①Ag + O 2=AgO 2慢②CH 2=CH 2+ AgO 2 = + AgO快③CH 2= CH 2 + 6AgO =2CO 2 + 2H 2O + 6Ag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活化能等于106 kJ·mol−1B.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是一个焓减熵增的反应,所以能自发进行C.增大乙烯浓度能显著提高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D.理论上 0.7 mol 乙烯参与反应最多可得到 0.6 mol 环氧乙烷二、原理综合题(★★★) 26. 一定温度范围内用氯化钠熔浸钾长石(主要成份为 KAlSi 3O 8)可制得氯化钾,主要反应是: NaCl(l)+KAlSi 3O 8(s) KCl(l)+NaAlSi 3O 8(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