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版品德与社会
《重走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世界”第4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是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现代“亚欧大陆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导语:同学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吗?这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这节课让我们踏着憧憬的脚步,重温着历史之路。
板书课题。
重走丝绸之路
2、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提出探究话题: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小组内找一找,划一划,并交流你的发现。
3、全班交流
预设:1.长安2.玉门关3.敦煌4.大宛----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区域以及丝绸之路在当时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展示资料,交流探究(20分钟)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
出示相关课件
(3)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4)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预设:1.引进了黄瓜、葡萄、石榴
2.引进了汗血宝马
3.引进了舞蹈、音乐、佛教
4.促进了经济交流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对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
三、交流故事加深理解(9分钟)
1、导语: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你知道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谁开辟的吗?引导学生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设:两次出使西域。
2、是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谁也出使过西域?
学生交流玄奘出使西域的故事。
小结:玄奘法师为求佛教真经,历经17年艰辛徒步出使西域,不仅将印度佛教、天文和历法等带回中国,还把《道德经》、《大乘起信论》等著作翻译成梵文流传到印度。
对于后人的意义并不亚于寻访丝绸之路。
3、张骞开辟了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人他也开辟了一条道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他是谁?(郑和)谁能说说他的故事?
总结:张骞、玄奘、郑和他们不仅把国外一些先进的东西引进了我国,而且还增
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开通后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的故事,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
四、布置预习,迎接新课(1分钟)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古代丝绸之路。
那
现代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它在那里?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下
一节课我们接着探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丝绸之路的兴趣。
】
板书设计
10 重走丝绸之路
古代海上
张骞玄奘郑和
出使西域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