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长如何有效地抓好学校管理 (2)

校长如何有效地抓好学校管理 (2)

校长该怎样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就是一个老话题,但今天瞧来,它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校长做出审慎的思考。

一、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首先要以教师为本不止一次听到有校长说:“没有学生要老师干什么?”言下之意,教师要善待学生,没有学生,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个话虽然不错,但它让教师听起来不舒服。

反过来说,没有教师特别就是没有一批名师,学生又从何而来?10多年前,某中学在当地算得上就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上大学,所以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

可后来由于大批优秀教师外流,办学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连续几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大学,于就是到该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

无奈之下,当地教育部门只好将该校合并到另外一所学校。

所以,校长一定要善待教师,什么就是校长的“大事”“要事”?这就就是校长的“大事”“要事”!现在一讲到“以人为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学生为本。

我绝无意于说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问题就是,以教师为本呢?我们关注了多少?一些学校提出“学生就是上帝”,“家长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能否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近代以来,一直争论“教育万能论”与“教育无能论”,其实,教育既不就是无能的,但也绝不就是万能的),我以为,这些口号少喊点也罢,喊多了会养成学生及家长的“骄娇二气”。

即使就是上体育课摔了一个包块,或者破点皮、出点血,家长都会不依不饶地闹到学校---您摔到谁也不能把我“上帝”摔到了!现在一些企业不再提“顾客第一,员工第二”。

道理很简单,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当员工受到尊重,她们面对顾客的时候,才有可能心平气与地尊重顾客。

很难想象,一个不受尊重、灰头土脸的员工,她能真情地“视顾客为上帝”。

同理,要求教师“以生为本”,校长首先就要“以师为本”,否则,您口口声声提倡、要求的教师以生为本就只能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二、要大力倡导并恢复“师道尊严”走进新课改之后,我们提倡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就课堂教学而言,这就是应该的,因为长期以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集权”“主宰”,从“教室”这个名称就可见一斑---这就是教师施教、学生静听的地方!从课堂活动的时间构成上瞧,它主要甚至一直就是在教师的直接控制之下;从空间构成上瞧,课堂活动的场所基本上处于教师的全方位控制之下(伞状空间),学生一个个端坐在自己的不到一平方米的“私有化小空间”中,她们既就是自己“私有化小空间”的主人,又就是其“奴隶”。

所以,变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但就是,在师生一般的交往关系上,我们应该有一点师道尊严的东西。

师道没有尊严,那不只就是教师的悲哀,而就是一个教育体系的悲哀,就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试想,教师没有权威、不受尊敬,您讲话谁听?您的教育教学效果何以保证?有时跟一些校长聊到这个问题,校长表示出几分无奈:教师批评学生,学生还会对教师瞪眼睛,做出一副愤愤然甚至要报复的样子;或者您批评她,她回家向家长告刁状,家长不明就里,闯到学校,对教师无礼。

《南方周末》2009年8月19日刊登了某校外籍教师加藤嘉一写的一篇文章《中国学生为何没礼貌》,文中说:“我从2004年开始在某校教日语。

一天傍晚放学,高中楼一层大厅,我跟另外一位年轻的中国籍教师边聊边走。

同学们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有的大声聊天,有的谈恋爱,纷纷离开校园。

我感觉很孤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理我们。

我问旁边的老师:‘她们怎么回事,面对着老师,连‘再见’都不说?’老师回答:‘现在的孩子都就是这样的,忙她们自己的。

’忽然,有个女生边跑边向我们摆摆手,快速说:‘拜拜!’打招呼的学生只有这一个,用的就是英语。

老师说:‘那就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

’”读过之后,令人汗颜!我们口口声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学生见到教师竟然如此“陌如路人”。

所以,我们以为,不要一味的、简单的以课堂教学中的“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来代替一般形态的师生关系。

这就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要混为一谈。

三、对有个性的教师多给予包容教师无论就是工作能力还就是工作绩效上都就是有差异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多”,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就是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往往有点个性,有点脾气,有时甚至会因为对学校“爱之深,恨之切”而发点牢骚。

能力弱的教师,上课上不好,带班带不好,唯恐“落聘”“下岗”,她哪敢有什么脾气?二就是业务能力强,承担的工作任务往往会多一些,即“能者多劳”“鞭打快牛”。

而做事做得越多,出错的几率就越大,如同“山越高,谷越深”,有时听到人抱怨“真就是的,做得越多越倒霉”,就就是这个道理。

不做事,天天“一张报纸一杯清茶”,哪来错误?不求有功至少她没有“过”!因此,校长要正确瞧待有个性的教师及出错误的教师,瞧人瞧事,要瞧其主流,不能因为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就全盘否定她,更不要试图打磨她的“棱角”,“对人的多样化要有绝对的包容性,不能让学校成为改造员工个性的工厂”。

而且,校长要敢于、善于与这些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交流,“与所见相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如同下棋,找新手下,虽然能满足您想赢的虚荣心,但事实上对您棋艺的切磋提高就是毫无帮助的,真想下棋就“找高手”。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一个领导仅有自己的见解还不够,还应注意“反面意见的运用”。

她说,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至于沦为组织的俘虏;反面意见本身正就是决策需要的“另一方案”;反面意见还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

四、实行差异化的人事政策一些校长在事关工作任务的分配、教职工福利待遇、培训进修机会、奖励与荣誉等问题上,总就是试图缩小差距,觉得大家都就是同事,各自的工作都很重要,彼此差距拉大了不利于“与谐”,不利于安定团结。

这就是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有些领导还有个人的“小九九”---工作上的事,谁也不得罪,尽可能取悦所有的人,试图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有一个好口碑。

其实,“一视同仁的人事政策就是错误的,而‘差异化的人事政策’才就是上策”。

从工作能力与工作绩效来瞧,人分三种:一就是满足于“做完了”,也就就是说,在数与量上把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了,不太考虑工作的质量,反正最后有您领导把关;二就是认真做事,做好为止。

对工作,不满足于仅仅“做完”了,而就是尽心尽力追求“做好”,这些员工就是一个单位的骨干力量;三就是几乎做不成什么事情,甚至就是她越帮您会越忙,真正就是“帮忙”。

所以,按“人才活力曲线”,应该将人才分三个等级管理:A级20%,B级70%,C级10%。

一味地与稀泥,取悦甚至讨好所有的人,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它只会给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那就就是通常所说的“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时间长了,谁还愿意多干、干好?当然,差异化的人事政策的运用对校长要求很高,它要求校长在事关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福利待遇等问题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中国文化历来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但如果这个“不均”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那还就是能够服众、服人心的。

校长不能以“差异化的人事政策”为名,行不讲原则、不瞧业绩而滥赏滥罚、厚此薄彼之实。

五、要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

20世纪60年代“卫星冲击”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革的路,一波三折后人们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才就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关键。

一直到现在,一些领导还没有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总以为,教育改革也好、课程改革也罢,只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就能取得成功。

其实,课堂对于教师来讲,“我的地盘我作主”,教师在课堂里不能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投身于课程、教学、教材、教法等的改革,任何外在的要求、提倡、号召,作用都就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校长要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真功夫”,不要以为,只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嘘寒问暖,教师有困难,给予接济;教师自己或家人生病了,登门瞧望;教师家里有喜事,上门恭喜……就够了。

这些当然就是关心教师、使教师产生归属感、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办法,但即便这些都做得100%到位,如果不在教师成长的核心问题上做实质性工作,那么,也不能算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就像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把一个人留在无法帮助她茁壮成长的地方,才就是真正无情的假仁慈。

”六、与教师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应建立在“贡献”的基础之上,而不应建立在管理者个人的性格与喜好之上。

有学者甚至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一个CEO在企业里没有朋友。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组织中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即与睦相处”,检验的标准应该就是绩效,而不就是互相迁就。

如果人际关系不就是以“在工作中取得杰出绩效而感到满足”为依据,那么实际上就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并会导致萎靡的精神。

她还说,“在以工作或任务为主的组织环境中,如果我们不能有所贡献,那么即使能与其她人与谐相处、愉快交流,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论述虽然主要就是就企业管理而言的,但其实企业管理也好、事业单位如学校的管理也好,很多东西就是共同的,就是可以迁移的。

管理学上有一个“圆心原理”,意思就是说,作为单位领导,只能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圆的圆心,您跟任何一个员工都就是等距离,不能跟某一个走得太近,形成自己的“小圈子”。

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您的管理体系很可能就是失效的。

因为,到时可能只有圈内的人肯为您卖命,而圈子外面的人就是不会给您卖命的,甚至会等着瞧您笑话的。

基于重绩效、等距离这两个原则,校长与教师建立健康而良好的关系,这样,大家才会真正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谋求把工作做好。

中国象棋有一个规则,小兵、小卒过了河,就如“车”如“炮”。

如果一个学校,不仅就是一两个领头的兵、卒过河了,而就是一群人整体过河了,您想想,那该就是何等的气势!校长如何有效地抓好学校管理一、校长应该做到:走下去、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走下去”就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首先到教职工中去。

校长管理学校的主要任务就就是要充分调动与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积极性与创造性不就是校长发号施令就能激发的,需要校长以人为本,以情换情,以心换心。

唯一的途径就就是到教职工中去,与她们一起工作,同甘共苦,倾听呼声,交流感情。

当然校长不可能与教职工做同样的事,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教职工也不会在乎“朝朝暮暮”,而在乎“心中有了她”。

校长应该有这种意识、这样的行动,应该寻找机会与教职工一起工作与活动,比如,可以建立年级办公制度,定期与老师一起办公;开展“读书沙龙”,与老师一起交流;与老师一起上课,大家共同发展;祝福老师生日,同享幸福快乐;实施关心子女工程,解除老师后顾之忧等等。

其次,到学生中去。

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