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空气净化除菌

5-空气净化除菌


3、布朗扩散作用机理
直径很小的微粒在很慢的气流中能产生一 种不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扩散。 布朗扩散作用与微粒和纤维直径有关,并 与流速成反比。 布朗扩散运动的距离很短,在较大的气流 速度和较大热纤维间隙中是不起作用的, 但在很慢的气流速度和较小的纤维间隙中, 扩散作用大大增加了微粒与纤维的接触机 会,从而被捕集。
2、空气过滤器直径计算公式 qv D 0.785u 3 式中 qv-空气体积流量,m / s u-空截面气速,m / s D-过滤器直径,m
3、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是除菌的关键。 对过滤介质的要求:吸附性强;阻力小;空气流 量大;耐干热;成本低;来源充足及便于调换操 作。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活性炭;玻璃纤维; 超细玻璃纤维纸;化学纤维;石棉滤板;烧结材 料过滤介质等。 对过滤介质的评价指标:最重要的是看其过滤效 率。 N2 1 1 e-KL N1


图3-1-1 空气加热杀菌流程
2、辐射杀菌
α射线、X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 线、超声波等从理论上讲都能起到杀菌作 用。如:紫外线(λ=253.7~265nm为最 佳)杀菌广泛用于无菌室和医院手术室。 但紫外线杀菌效率低,时间长。一般要 结合甲醛蒸汽或苯酚喷雾来保证无菌室的 高度无菌。故能否将此法用于大规模的发 酵工业生产尚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式中
dN - KN dL N-滤层中空气的微粒浓度,个 / m3 L-过滤介质厚度,m K-过滤常数, m -1
N 2 dN L dN 将上式积分之: -KdL; K dL N 0 1 N N N2 N2 ln KL; =e -KL N1 N1

lg
N2 K’L; N1
(过滤除菌机理较复杂,下面将专门讨论。)
(二)介质过滤除菌机理
1、惯性冲击滞留 作用机理

捕集时由于微粒直冲 到纤维表面,因摩擦 粘附,微粒就滞留在 纤维表面上,这称为 惯性冲击滞留作用。
2、拦截滞留作用机理
气流速度降低到惯性捕集作用接近于零时, 此时的气流速度为临界速度。 气流速度在临界速度以下时,微粒不能因 惯性滞留于纤维上,捕集效率显著下降。 但实践证明,随着气流速度的继续下降, 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又回升,说明有另 一种机理在起作用——即进到滞流区的微 粒慢慢靠近和接触纤维而被粘附滞留。这 就是拦截捕集作用。
第五章
一、 前言
空气净化除菌
1、通风发酵需要洁净无菌的空气




工业发酵大多是利用好气微生物进行纯种培养; 空气作为氧源(溶解氧 -从空气获得)。通风 发酵需要洁净无菌和一定温度、压力的空气; 但是,空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粉尘; 因此必须对空气进行必要的净化除菌和调节处理。
2、生物工业生产对空气质量的要求
3、静电杀菌
静电除尘法: 利用静电引力吸附带电粒子以达到除菌除 尘目的。 空气中的微生物其孢子带有大多不同的电 荷。没有带电荷的微粒在进入高压静电场 时都会被电离成带电微粒。 静电除菌对很小的微粒的去除效率较低。 静电除菌装置见图3-1-2。

图3-1-2
用静电除菌净化空气有如下优点:

4、重力沉降作用机理
当微粒所受的重力大于气流对它的拖带力 时,微粒就发生沉降现象。 就单一重力沉降而言,大颗粒比小颗粒作 用显著。对于小颗粒只有气流速度很慢时 才起作用。 重力沉降作用一般是与拦截作用相配合, 即在纤维的边界滞留区内,微粒的沉降作 用提高了拦截捕集作用。

5、静电吸附作用机理

三、 空气介质过滤除菌流程
(一)介质过滤除菌流程
空气除菌流程的要求 按生产工艺条件, 提出对无菌空气 的要求,如 无菌程度、 压力、 温度、 湿度等。
发酵车间的空气过滤器
1、空气压缩冷却过滤流程



由压缩机-贮罐-空气冷却器-过滤器组成 仅适合于寒冷。相对湿度很低的地区。 若使用普通压缩机可能会引起油雾污染。
影响因素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情况来决定所 需的空气质量。
粒径/μm μm
二、空气除菌方法及原理
(一)空气除菌方法


1、热杀菌:
⑴虽然空气中的细菌芽孢是耐热的,但温度足够高 也能将它破坏。(例如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芽孢在 218℃下24s就被杀死。) ⑵可用蒸汽或电来加热空气,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但是很不经济。 ⑶而利用空气被压缩时所产生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 热保温杀菌,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见图3-1- 1。四、纤维介质深源自过滤器1、结构
以纤维状或颗粒状介质层为滤床的过滤器。为立 式圆筒形,内部填充过滤介质,以达到除菌的目 的。 纤维介质有棉花、玻璃纤维、超细玻璃纤维等。 填充物的装填顺序如下: 孔板→铁丝网→麻布→棉花→麻布→活性碳→麻 布→棉花→麻布→铁丝网→孔板 装填介质时要求紧密均匀,压紧一致
思考题
1. 生物制药工业对空气质量有何要求? 2. 空气除菌有几种方法? 3. 请具体说明介质过滤除菌的机理。 4. 空气过滤除菌(深层过滤)的对数穿透 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 简述两级冷却、分离、加热的空气除菌 流程。

贮 罐
2、两级冷却、分离、加热的空气除菌流程
贮 罐
3、前置高效过滤除菌流程
高效过 滤器
贮 罐
过滤除菌的对数穿透定律



假定条件: ①空气流态恒定(不受邻近纤维的影响); ②微粒吸附后不被气流卷走; ③过滤除菌效率η与空气中的微粒浓度N无关; ④每一纤维薄层除去同样百分率的微粒数。 在上述条件下,空气通过滤层后,微粒浓度N随 介质厚度L的(下降)变化率与空气中的微粒浓 度N成正比。

⑴阻力小,约1.013×104Pa; ⑵染菌率低,平均低于10~15%; ⑶除水、除油的效果好; ⑷耗电少。 ⑴设备庞大; ⑵需要采用高压电技术; ⑶一次性投资较大; ⑷捕集率尚嫌不够。
静电除菌净化空气的缺点:
4、介质过滤除菌法
此法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方法。 它采用定期灭菌的干燥介质来阻截流过空 气所含的微生物,从而获得无菌空气。 常用的过滤介质分为两类: ⑴孔隙大于细菌(需有一定的厚度才行) ⑵孔隙小于细菌(绝对过滤)
干空气对某些非导体的物质——如纤维和 树脂处理过的纤维,作相对运动摩擦时, 会产生静电现象。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带有不同的电 荷。这些带电荷的微粒会被带相反电荷的 介质所吸附。 此外,表面吸附也属这个范畴,如活性炭 的大部分过滤效能就是表面吸附作用。

上述机理中,有时很难分辨是哪一种 单独起作用。 以上几种作用机理在整个过程中,随 着参数变化有着复杂的关系。
N2 10 N1
-K ' L
上式即为深层过滤除菌的对数穿透定律。 常数K 与多个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测得)。
当过滤效率η为90%时
N1 N 2 N2 90= 1 =0.90 N1 N1 即 N2 0.1 N1 90
N2 lg K ' L N1 N2 lg K ' L90 lg 0.1 1 N1 90 可以把K’ 理解为过滤效率η为 1 则 K' 90%时所需滤层厚度的倒数。 L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