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2、夏天清晨,有时路边的草叶上结有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A.凝固B.汽化C.液化D.凝华3、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 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所含有的热量不变C. 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 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4、、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5、(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6、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这种物质()A.是非晶体B.在t1时刻是固态C.在t2时刻是液态D.在t2时刻正放热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8、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

这是因为()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

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11、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C.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吸热形成的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的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二、填空题:1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4、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如图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1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高.18、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选填“碎冰块”“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选“晶体”、“非晶体”。

(3)根据实验现象可如,海波的熔化图像是(选填“乙”或者“丙”。

19、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这是由于干冰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20、如图是小海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把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海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中有大量的冒出水面。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21、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缸胀裂.22、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

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

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冻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的关系;(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_____,观察蒸发愔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的,原因是:_____;(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_____。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

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

三、解答题:23、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

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24、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 min,(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晶体可以继续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5、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26、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请指出图1中的操作错误:。

(2)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

(3)为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再次实验时为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2中画出大致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

27、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刚开始时,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②实验现象中,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中的(填“A”或“B”)图。

③在水沸腾过程中,将酒精灯撤掉时,会观察到水继续沸腾一会儿。

理由是:。

一、选择题:1、A2、C3、A4、A5、A6、D7、C 8、D 9、A 10、D 11、C 12、C二、填空题:13、热胀冷缩乙可以14、熔化保持不变15、晶体 80 吸热16、B 98 不变17、汽化沸点18、碎冰块不变固液共存晶体丙19、升华吸收20、气泡 9821、0 变大22、表面积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不对未控制空气流动相同木板吸水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右手有水蒸发吸热三、解答题:23、25.5 吸收空气流动湿度大24、未完全浸入水中搅拌 48 5 吸收25、热水时间大烧杯加盖子26、水太多不变停止加热27、68 A 石棉网会放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