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厦大法学考研民事法律行为复习六大点
报考厦大法学院的同学应该都有所了解,705法理学和宪法学810民法学和刑法学是大部分专业都要考的科目,其中民事法律行为又是民法学和刑法学的考查重点,聚英厦大考研网围绕一些真题,来讲讲关于这章的复习建议。
一、民事法律行为在考研真题中的题型
2007年论述题“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
2009年论述题“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2011年名词解释“意思表示”
2012年名词解释“无效民事行为”
由此可见,历年案例题均直接或间接考察民事法律行为,同学们需重点关注。
二、民事法律行为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简称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旨在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合法行为,使一种重要的法律事实。
如何区分: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的概念——要素
民事行为的产生
民事行为的种类(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瑕疵的民事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①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民法上的任督二脉”
负担行为:使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行为义务的法律行为,如契约、悬赏广告、捐助行为、遗嘱;
处分行为:是直接让与权利、变更权利内容、设定权利负担或废止权利的法律行为;如果处分标的是物权,则称物权行为;
案例:甲每天上班都要在路过乙的报亭时买一份单价1元的日报。
这天,甲把一张5元的纸币放在柜台。
乙收下后,放回4个1元的硬币和一份日报。
甲收起钱和报纸,继续走路。
请问:存在几项法律行为?
②民事法律行为的重要分类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单方法律行为与多方法律行为(赠与?遗嘱?抛弃所有权?)
诺成法律行为与实践法律行为(eg:民间借贷—为什么?)
有因法律行为与无因法律行为(eg:大陆民法vs.台湾民法)
③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三种关系
只有负担行为,没有处分行为——无偿的保管契约
只有处分行为,没有负担行为——抛弃所有权
既有负担行为,也有处分行为——上例
④区分意义
分离原则、抽象原则与法律效果
处分权
效力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行为人实施法律行为时进行意思表示的外在形式。
①明示形式
口头形式与书面形式
法律意义——意思表示的生效——口头要约与书面要约
②默示形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生效要件
效力瑕疵
真题列举:
2007年论述题“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
2011年名词解释“意思表示”
2012年名词解释“无效民事行为”
六、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概念
成立要素:一般要素;特殊要素(5种)
意思表示
概念(内+外)--法理学:体素和心素
拘束力——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紧密相关解释: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中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