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书(Ver 5.0)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年9月《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验是数据库课程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是结合《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实验。
本实验目的如下:1. 通过上机实验,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型数据库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2. 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熟悉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工具,掌握Oracle数据库的网络连接配置;3. 学习使用SQL语言,加深对SQL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SQL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4. 加强对事务处理、权限管理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二、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专业三、实验学时数:12学时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安排: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实验目的:熟悉Oracle上机环境以及Oracle客户端的配置;熟练掌握和使用DDL语言,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表、主键、外键约束关系和索引。
学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SQL数据定义语句。
实验要求:1. 熟悉Oracle上机环境;2. 建立数据库表,修改数据库表结构,建立、删除索引;实验二:数据操纵语言实验目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和使用DML语言,对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学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SQL数据操纵语句。
实验要求:对数据库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实验三:数据查询语言实验目的:体会SQL语言数据查询功能的丰富和复杂。
学时数:4学时实验内容:SQL数据查询语句。
实验要求:对数据库表进行各种查询操作。
实验四:视图、授权控制与事务处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视图的建立和更新、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事务处理功能。
学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 视图的定义与操纵;2. SQL数据控制语句;3. SQL事务处理。
实验要求:1. 建立视图,视图查询,视图更新;2. 给某一或全部用户授权和收回授权;3. 事务回退,事务提交。
实验五:Oracle存储过程与触发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视图的建立和更新、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事务处理功能。
学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 Oracle存储过程;2. Oracle触发器。
实验要求:1. 创建、调试和修改、调用和执行Oracle存储过程;2. 创建、调试和修改、测试Oracle触发器。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1.《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戴小平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0.82.《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3.《Oracle9i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付玉生史乐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0六、实验环境实验要求如下环境服务器端:Windows 2003/2008 Server;Oracle 11g Database Server客户端: Windows xp/7;Oracle 11g Client网络协议:TCP/IP七、 成绩考核上机实验考核采取实验报告和上机抽查检验相结合的方式。
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必须写出实验报告。
八. 实验报告按“《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书”格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
九. 教学管理数据库设计 各表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如下:1. 学生情况表 Student 主关键字:SNO 非空字段:SNAME ,SDEPT ,SCLASS2. 课程名称表 Course 3. 教师授课表 Teach主关键字:CNO 候选关键字:CNAME 主关键字:TNAME ,CNO ,TDEPT 参照关系:Course(CNO)注意:区别大小写IS :信息系 CS :计算机系 MA :数学系4.成绩表 Score 主关键字:SNO,CNO 参照关系:Student(SNO),Course(CNO)十. SQL语句1. SQL数据定义语句:例1-1: (建立数据库表) 建立教学数据库的四个数据库表,其中Student表中不包含SSEX(C,2) 字段,Sname 字段为Sname(C,8)且可为空。
例1-2: (修改数据库表) 在Student表中增加SEX(C,2) 字段。
例1-3: (修改列名) 将Student表中列名SEX修改为SSEX。
例1-4: (修改数据库表) 将Student表中把Sname 字段修改为Sname(C,10)且为非空。
例1-5: (建立索引) 为Score表按课程号升序、分数降序建立索引,索引名为SC_GRADE。
例1-6: (删除索引) 删除索引SC_GRADE。
例1-7: (建立数据库表) 建立数据库表S1(SNO,SNAME,SD,SA),其字段类型定义与Student表中的相应字段(SNO,SNAME,SDEPT,SAGE)的数据类型定义相同。
例1-8: (修改数据库表) 删除成绩表Score的参照完整性约束关系。
例1-9: (修改数据库表) 添加成绩表Score的参照完整性约束关系。
例1-10: (修改数据库表名) 将数据库表S1改名为Student_Temp。
2. SQL数据操纵语句:例2-1: (插入数据) 按前面各表中的数据分别插入到教学数据库的四个数据库表中。
例2-2:(多行插入) 将表Student中在计算机系(‘CS’)的学生数据插入到表Student_Temp中。
(以上操作中,注意用COMMIT提交数据,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例2-3:(利用查询来实现表的定义与数据插入) 求每一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把结果存入数据库表Student_Gr中。
例2-4: (修改数据) 将Student_Temp表中所有学生的年龄加2。
例2-5: (修改数据) 将Course表中‘程序设计’课时数修改成与‘数据结构’的课时数相同。
例2-6: (插入数据) 向Score表中插入数据(‘98001’, ‘001’, 95),根据返回信息解释其原因。
例2-7: (插入数据) 向Score表中插入数据(‘97001’, ‘010’, 80),根据返回信息解释其原因。
例2-8: (删除数据) 删除Student表中学号为‘96001’的学生信息,根据返回信息解释其原因。
例2-9: (删除数据) 删除Course表中课程号为‘003’的课程信息,根据返回信息解释其原因。
例2-10: (删除数据) 删除学生表Student_Temp中学号以96打头的学生信息。
(此操作后,注意用ROLLBACK回退可能更新的数据)例2-11: (删除数据) 删除数据库表Student_Temp中所有学生的数据。
例2-12:(删除表) 删除数据库表Student_Temp和Student_Gr。
3. SQL数据查询语句:例3-1: (选择表中的若干列) 求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
例3-2: (不选择重复行)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例3-3: (选择表中的所有列) 求全体学生的详细信息。
例3-4: (使用表达式) 求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出生年份。
例3-5: (使用列的别名) 求学生的学号和出生年份,显示时使用别名“学号”和“出生年份”。
例3-6: (比较大小条件) 求年龄大于19岁的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例3-7: (比较大小条件) 求计算机系或信息系年龄大于18岁的学生的姓名、系和年龄。
例3-8: (确定范围条件) 求年龄在19岁与22岁(含20岁和22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年龄。
例3-9: (确定范围条件) 求年龄不在19岁与22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年龄。
例3-10:(确定集合条件) 求在下列各系的学生信息:数学系、计算机系。
例3-11:(确定集合条件) 求不是数学系、计算机系的学生信息。
例3-12:(匹配查询) 求姓名是以“李”打头的学生。
例3-13:(匹配查询) 求姓名中含有“志”的学生。
例3-14:(匹配查询) 求姓名长度至少是三个汉字且倒数第三个汉字必须是“马”的学生。
例3-15:(匹配查询) 求选修课程001或003,成绩在80至90之间,学号为96xxx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例3-16:(匹配查询) 求课程名中包含’_’字符的课程号、课程名和学时数。
例3-17:(涉及空值查询) 求缺少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例3-18:(控制行的显示顺序) 求选修003课程或004课程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分数,要求按课程号升序、分数降序的顺序显示结果。
例3-19:(组函数) 求学生总人数。
例3-20:(组函数)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人数。
例3-21:(组函数) 求计算机系学生的平均年龄。
例3-22:(组函数) 求选修了课程001的最高、最低与平均成绩。
例3-23:(分组查询) 求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与总成绩。
例3-24:(分组查询) 求各系、各班级的人数和平均年龄。
例3-25:(分组查询) 输入以下查询语句并执行,观察出现的其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SELECT SNAME,SDEPT,COUNT(*)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GROUP BY SDEPT;例3-26:(分组查询) 分析以下语句为什么会出现错误。
并给出正确的查询语句。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GROUP BY SNO;例3-27:(分组查询) 求学生人数不足3人的系及其相应的学生数。
例3-28:(分组查询) 求各系中除01班之外的各班的学生人数。
例3-29:(涉及空值的查询) 分别观察各组函数、行的显示顺序以及分组查询与空值的关系。
例3-30:(连接查询) 求选修了课程001且成绩在70分以下或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
例3-31:(连接查询与表的别名)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学生姓名、课程号和成绩。
例3-32:(自身连接查询) 求年龄大于’李丽’的所有学生的姓名、系和年龄。
例3-33:(外部连接查询) 求选修了课程002或003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课程名和成绩,要求必须将002和003课程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
例3-34:(子查询) 求与‘黎明’年龄相同的学生的姓名和系。
例3-35:(子查询) 求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结构’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例3-36:(子查询ANY) 求比数学系中某一学生年龄大的学生的姓名和系。
例3-37:(子查询ALL) 求比数学系中全体学生年龄大的学生的姓名和系。
例3-38:(子查询EXISTS) 求选修了课程004的学生的姓名和系。
例3-39:(返回多列的子查询) 求与‘黎明’同系且同龄的学生的姓名和系。
例3-40:(多个子查询) 求与‘‘黎明’同系,且年龄大于‘李丽’的学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