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仕强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曾仕强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曾仕强: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下面有这样三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

第一句话: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第二句话:我告诉你,如果你真的要告诉别人,也不要说是我说的。

第三句话更妙: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如果一定要告诉别人,最好不要说是我说的,如果你告诉了别人,又说是我说的,我一定说我没说过。

这才是标准中国人的做法,也是标准的中华文化。

如果连这都看不懂,怎么看得懂中国人这是欺骗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交情够,我才告诉你,你不能出卖我;你说出来是我告诉你的,就是出卖我,那我一定会否认。

把这些道理搞清楚了,我们就知道,我们不可以随便说出消息的来源——资料中的当事人,否则,以后所有的消息来源都会塞住。

如果是老板说的话,不该说的,你说出去,那就更惨了。

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干部决不可以把老板的话完完全全传给员工,也不可以把底下的意见原原本本向上面反映。

否则的话,今天的传播工具这么方便,如果总经理有事,大可以用麦克风告知全公司就好了,实际上这样是不可以的。

可见,干部的职责不在于传话。

凡是赤裸裸地把老板的话传给部属的干部,都是存心不良,都是想害老板的。

这有太多的案例可以证明,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干部的责任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但是不可以有话直说。

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老板要开除一个人,他的做法是很
典型的一种三阶层的配合。

首先,老板把干部找来,说:“你那儿有一个王某人,对不对”干部说对。

“你觉得他怎么样”一般来讲,干部听到这话,由于搞不清楚老板到底要干吗,多半会说还好。

老板说:“他那种人你都觉得他好吗简直坏透了。

”干部一定马上就改口,讲很多话,然后老板说:“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原来你知道。

”干部说:“我当然知道。

”“那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留他在公司让他走。

”最后一定还交代干部说:“不要说是我说的。

”老板一定会这样做。

如果干部找到那个员工,说“你不要怪我,今天早上我已经替你说好话了,但老板还是要你走”,那这个干部就惨了。

那个员工一气之下跑去问老板:“你要我走,直截了当跟我说就好了,拐弯抹角干什么”老板就会说:“谁告诉你是我叫你走的”员工就说是那个干部。

老板就会把干部叫来,当着员工的面,问那个干部:“我什么时候说过,叫你让他离开了我要开除他的话,我直接跟他说就好了,我干吗要透过你”这个时候老板一定会否认。

这个干部难堪是他自己的事情,怨不得别人。

那你会问,老板要开除员工的目的不是就达不到了吗当然不是。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这个员工要不就是主动辞职,如果不知趣赖在公司,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要被开革掉的。

有人说这样的老板太可怕了。

其实这有什么可怕老板事先已经交代干部,不要告诉员工是自己要开除他,干部居然说出来是老板的意思,那干部就是不义。

那老板心想:你对我不义,就别
怪我对你不仁。

干部本来就是要员工与老板之间的那个媒介,老板的话,怎么很好的转达出去,干部要视状况自己去调配。

弄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孔子为什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正含义了。

一般的理解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如果真的这么理解的话,说这样的话,孔子岂不是傻瓜吗当然不是。

至少有三层意思:首先,对于“知“要有很严谨的态度,对于道听途说,未经明确判断的知识,不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免害人害己。

然后,确定为正知,才能够向他人传播。

不是正知,应当视同不知。

虽然已经知道,也要当做不知道,不可以胡乱传布。

不过,虽然是正知,但是对当时的情境并无效用,或者并不适宜的,也要暂时列为不知,以策安全。

就算自己知道,若是遇到不应该或者不必要知道的人,也要假装不知道,不需要告诉他。

这你就知道,如果你不能挖掘孔子真正的意思,你会觉得整篇《论语》都是在讲废话。

显然《论语》不是讲废话,如果是讲废话的书,早就被丢掉了,也不会流传2500年了。

所以说,很多是我们理解错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