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②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③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A. ②③①B. ②①③C. 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完成4-5题。
(5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B.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C.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5.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鳣粥④不继,日昃⑤固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适:古时指女子出嫁②世家:家世③南都:今河南商丘④鳣(zhān)粥:稠粥⑤昃(zè):日偏西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往往鳣粥不继()(2)遂大通“六经”之旨()(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9.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5分)(1)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的句子是:(2分)(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3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0-13题。
(12分)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
对于传统文化,“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通过它真切地感受到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
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
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
在传统文化的保存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比如日本,某项传统文化项目一旦被列为保护对象,其传承人就会像“国宝”一样,完全由政府供养,不需要他(她)想办法养活自己,他(她)的任务就是“传”― ―带徒弟,把掌握的东西教给徒弟,教会了,任务就完成了。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传”,就应该这样。
⑥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10.第⑤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2分)11.第②段-⑤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传”的实质、、。
(4分)12.联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
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商交易规模38万亿,信息消费6万亿。
未来5年分享经济平均速度40%,2020年分享经济占GDP的比重10%,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19.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A.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B.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到2025年,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
D.到2020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将比2016年增长12万亿,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20. 结合材料一三,简述材料二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4分)2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六)名著阅读(5分)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1)鲁滨逊到非洲成为种植园主,因缺乏人手等原因,与他人到美洲贩卖黑奴,在途中遇到风暴,被海浪冲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
(《鲁滨逊漂流记》)()(2)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流窜的大兵劫掠了。
(《骆驼祥子》)()(3)武松被发配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与母大虫顾大嫂不打不相识,并与其丈夫张青结为兄弟。
(《水浒传》)()2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是惊动玉帝,性命难存。
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
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
(《西游记》)文中“这场祸”指的是什么?请简述。
三、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0年福建省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2分)(1)寤寐思服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晓驾炭车辗冰辙 (4)塞上燕脂凝夜紫(5)蜡炬成灰泪始干 (6)切问而近思 (7)忽复乘舟梦日边 (8)白头搔更短(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每格1分,错别字,增漏字等均不得分)(2分)2.C(解析: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6分)3.(1)(2分)践 chéng(2)(2分)【甲】A 【乙】A(3)(2分)B二、阅读(70分)(一)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完成4—5题。
(5分)(3分) 4.B (解析: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无“兴奋”之情。
)(2分)5.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1分),渲染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1分)。
(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3分)6.D(4分)7.(1)接续 (2)于是,就(3)妻子和儿女(4)在...之前(4分)8.(2分)(1)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2分)(2)(他)日夜苦学,五年不曾解开衣服睡觉。
(6分)9.(1)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2分)(2)勤奋刻苦、胸怀天下、忧国忧民(3分)(意对即可)[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应天府的南都学含读书。
他日夜苦学,五年不曾解开衣服睡觉。
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任务10—13题。
(12分)(2分)10.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者拿到市场上换钱的非遗(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4分)11.“传”的重要原因,“传”的主要问题(每空2分)(2分)12.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4分)观点1分,理由3分(题目意思分析2分+本文内容概括1分)示例:文题不准确(1分)。
本文题目要求文章既从传统文化的“传”的角度展开,也要从“承”的角度展开,并且要适当关注两者的关系,(2分)而本文只讲了传统文化的“传”(1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
(22分)(3分)14.C(解析本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回忆联想了许多和枫树有关的人事、物,而非地点变换。
)(3分)15.①我不厌其烦地给枫树拍照,觉得它像我们的一位亲人。
②“我”生儿子时。
③回家,赞美枫树及像枫树样坚强而精彩的人生。
(意思答对即可。
)(6分)16.(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古朴的老屋掩映在枫树中的景色比作一幅油画,表现出被枫叶点缀出的美丽景色,表达出“我”深深的自豪之情。
(2)“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表达出“我”对用枫球泡水洗澡、枫球煮蛋治疗好“我”浑身瘙痒的意外和惊喜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4分)17.本句概括了张允和一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93岁高龄优雅离去的张允和比作一片火红的枫叶飘落,切合了结尾要点明的主旨“浸染岁月,成熟美丽”,并为结尾点明主旨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