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25.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的手法是()。

26.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跪推法是(一指禅推法)手法的衍变手法之一。

28.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

29.拳背击法不用于(屈伸动作)。

30.“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31.“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段有关论述出自(《医宗金鉴》)。

32.在按摩科的人员设置上,唐代比隋代增加了(针灸科)。

33.把按摩归入“汗”,法的医家是(朱丹溪)。

34.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35.拈脊骨皮发相当于现在的(捏脊疗法)。

36.滚法的创始人是(丁季峰)。

37.下列关于滚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38.滚法的操作特色是(频率为120~160次/分;施术部位吸定于受术者体表,不可拖动和跳动;操作时动作协调连贯,有节奏感,压力适中;压力、频率、幅度均匀;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屈腕可达60°~80°,伸腕可达30°~40°;肩部自然放松下垂,不不可耸肩;来回滚动都要用力,向外滚动和向内滚动用力大小的比例为3:1)。

39.产热最高的擦法是(掌擦法)。

40.分坎宫又称为(推坎宫 )。

41.摩法在腹部应用的手法作用是(?和胃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暖宫调经;涩精止遗,温肾壮阳?)。

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拿法正确动作要求的是(? 术者用拇指和其余的手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夹持住肌肉并将其垂直提起,再缓慢放松;腕关节要自然放松,动作灵活而轻巧;指骨间关节伸直,以加大接触面积,不可屈指,不可用指端和指甲抠掐;提起之后要有回送动作;捏拿和回送动作的操作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提起拿动作形成节奏性 ?)。

43.具有明显遇经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手法是(?指按法??)。

44.下列摇肩法中的幅度最小的是(?托肘摇肩法??)。

45.指按法的功效是(?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痛?)。

46.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勒法??)。

47.拿肩井的功效是(?通经活络、舒筋解痉、发汗解表、活血止痛??)。

48.下列各项关于掌心击法的动作要领中,错误的是(术者手指自然松开,微曲,腕关节伸直,以掌心为着力点,运用前臂的力量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切忌击打骨骼突起部位?)。

49.拳眼击法操作时,要求(?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置于掌心,腕关节放松,以前臂主动用力,用下泉眼(小鱼际及屈曲的小指尺侧部)捶打手术部位??)。

50.下列关于指尖击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术者手指略弯曲,五指分开成爪形,以腕关节的屈伸发力,五指指端同时叩击受术部位?)。

51.拳背击法不用于(关节突起部位?后脑、肾区部??)此题不确定。

52.下列各部,不能使用摇法的是(?能使用摇法的部位是:颈椎、腰椎、肩关节、肘关节 ?)。

53.拔伸法又称为(?牵引法??)。

54.捻法要求(?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操作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捻动,不要与皮肤产生明显的摩擦感;动作轻巧灵活;捻手指时,可沿手指的纵轴由近端向远端缓慢移动;多与拔伸手指法相配合??)。

55.拿法与捏法的区别主要是拿法(?捏而提起??)。

56.“推拿”一名首见于我国(?明代?)。

57.我国最早的推拿专着是(?《黄帝岐伯按摩》?)。

58.《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用其所能,量能用人?)。

59.有关小儿推拿的最早记载见于(《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补: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60.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见于(《金匮要略》)。

二.多选题1.滚法的功效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滚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的功效,及时防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疾病的常用手段,也是保健推拿的重要手法。

)2.属于按法正确操作要领的是:按压的方向应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而持续;按而留之;忌粗暴施力。

(【按法要领】:①按压的方向应垂直于受术体表。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增加,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

③可用叠指、叠掌、伸肘、上身前倾等姿势来调整增加按压的力量。

④肘按法不要用尺骨鹰嘴操作。

)3.棒击法不能用于:后脑和肾区。

(骨骼关节突起处慎用掌击和指击,禁用棒击,后脑、肾区部位禁忌棒击。

)4.先秦时期的推拿手法的异名有:按杌、挢引、抑骚、折枝、乔摩。

(还有眦“女烕”(这是一个字,读mie 四声,打不粗来TAT,还可通“搣”),按蹻,矫摩,摩挲)5.摆动运动手法包括:缠法、滚法、鱼际揉法、一指禅推法。

【(①鱼际揉法(附:揉法)②一指禅推法(附:缠法,跪推法)③一指禅偏锋推法④滚法)】6.丁氏滚法的适用部位包括(颈项部,四肢部,肩背部,腰臀部)。

(主要适用于头顶部、项部和腹部。

可治疗精神紧张、头痛、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落枕、颈椎病、腹泻、便秘等病症。

)7.下列(鱼际揉法,指摩法,丁氏滚法)等手法操作时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的。

(鱼际揉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连续的摆动指摩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做肘关节的轻度屈伸运动丁氏滚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摆动类手法均是)8.以下关于弹拨法的描述正确的是(又名拨法,适当用力下压,单向来回操作)。

(用手指灯部位按压并做横向搏动肌筋的手法,称为拨法,又称弹拨法。

【要领】:①拨法的方向、角度应与局部的肌纤维走行方向垂直。

②拨动时指下应有肌肤或肌腱上划过的弹拨感,不要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

③拨法可以单向拨动,也可以双向拨动。

④拨法的压力不宜太大,以受术者能够忍受为度。

⑤肘拨时不宜用尺骨鹰嘴部操作。

⑥有节奏技巧的拨法,能够缓解操作带来的疼痛。

⑦施加力度较大的拨法时,应在操作前告知受术者。

【应用】:拨法的刺激力度较强,常在压痛点或指下触及“筋结”感的部位应用。

具有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梳理肌筋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落枕、肩漏风、腰腿疼痛等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等症。

常用的拨法操作如拨项部、拨竖脊肌、拨委中、拨肩胛提肌肩胛骨附着点、拨前臂伸肌群(手三里)、拨阳陵泉、拨跟腱等。

拨法也常用作诊断手段。

术者应仔细体会指下的感觉。

学会判断正常组织与疲劳、变性组织的不同,如有捻发感、剥离感,或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物则可判断为病态,应结合受术者的酸胀、疼痛感觉和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

)9.搓法的应用部位有(肩部、上肢部、腰背部、下肢部、胁肋部)。

(搓法多用于人体四肢,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临床上作为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

如搓上肢、搓揉肩部、搓肩井部、搓股后部、搓小腿、搓胁肋及腰背部,以搓上肢最为常见。

)三.判断题(T)1.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F )2.按法是由点法演化而来。

(点法由按法演化而来)(T)3.鱼际揉法属于摆动类手法。

(F)4.一指禅偏锋推法可用于头面部美容。

(可治疗失眠、头痛、头晕、近视、视物模糊、牙痛、面谈、劳倦内伤等)(F)5.擦法是一种单方向的直线操作手法。

(直线来回的,不是单方向的)(T )6.配合被动运动,是滚法临床应用的一个特点。

(F)7.抖法属于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摇法、拔伸类、屈伸法、背法、扳法)(T)8.拿法操作时指间关节不可过分屈曲。

(T)9.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关节法。

(F)10.搓法只能用在四肢。

(多用于四肢,其他还可以搓肩部、股后部、胁肋部、腰背部等)(F )11.弹筋法就是弹拨法。

(以拇、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紧一定部位的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当筋肉被提拉到一定高度后,突然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如拉弓放箭之式,称为弹筋法,又称弹提法 )(F)12.捻法可以用于咽喉部治疗声音嘶哑,失音等症。

(多用于治疗指骨间关节扭伤)(T)13.合掌击法要运用前臂的旋转发力击打。

(T )14.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关节法。

(F)15.搓法只能用在四肢。

(T )16.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F)17.按法是由点法演化而来(F)18.背法归属于整复运动类手法。

(整复就是通过手法或以手法为主,并借助器械,使移位的筋骨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以治疗筋骨损伤的一种方法。

包括:按法、拔伸法、牵拉法、扳法)(T )19.掐法施术时为避免刺破皮肤,可在受术部位上置一薄布。

(T)20.拿法操作时指尖关节不可过分屈曲。

四.填空题1.推法包括(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2.作为学科名称的“按摩”一词,最早见于(《内经》),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思维)的(《医门秘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