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一、脊柱区1、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枕外窿凸、上项线、第7颈椎棘突、肩胛骨<上角、下角、内侧缘、肩胛冈、肩峰>第12肋、髂嵴、髂后上棘、肋脊角costalspinal angle、骶管裂孔和骶角)。
3、肩胛区的分区(肩胛上区suprascapular region肩胛下区infrascapular region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 region)。
(可放在上肢第三节)4、脊柱区的皮神经。
5、胸腰筋膜。
6、背肌浅层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
7、背肌深层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
8、枕下三角和听诊三角9、腰上、下三角。
10、脊柱区动脉。
11、颈椎椎体间的连结。
12、颈椎椎弓间的连结。
13、椎管内脊髓被膜及间隙。
14、腰椎穿刺(简称腰穿)经过的解剖学层次。
15、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位置及经过的解剖结构。
16、腰神经通道。
17、椎间管的毗邻和交通。
18、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16、17、18可省略)二、头部1、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额结节、眉弓、眶上切迹<眶上孔>、眶下孔、颧弓)。
3、体表标志(颏孔、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下颌关节)。
颅顶4、颅顶层次(以讲述名称和层次为主)。
5、头皮三层各层特点。
6、危险区和颅骨骨膜。
7、颅顶区的血管和神经。
8、颞区的境界和层次。
9、颞区的筋膜和间隙及内容。
面浅部1、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和面肌名称及管理神经。
2、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和层次。
3、腮腺管走行和投影。
4、穿经腮腺的结构。
5、面部血管及危险三角。
6、头面部皮神经的分布。
三、颈部(其中项部归在脊柱区)1、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喉结、胸锁乳突肌、第七颈椎、锁骨、颈静脉静脉切迹)。
3、体表标志(舌骨、环状软骨、气管、锁骨上大窝)。
4、颈部皮肤和浅筋膜(颈阔肌)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5、颈部浅静脉和皮神经。
6、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被的结构和形成的间隙。
7、颈部深筋膜中层和深层包被的结构和形成的间隙。
8、下颌下三角围成和内容。
9、颏下三角围成和内容。
10、颈动脉三角围成和内容。
11、肌三角围成和内容。
12、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和内容。
13、颈部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14、颈外侧区境界。
15、锁骨上大窝的位置和结构。
16、枕三角的围成、层次和内容。
17、椎动脉三角的围成和内容。
18、前斜角肌的毗邻结构。
19、锁骨下动脉的分段、分支。
20、臂丛组成、锁骨上的分支及臂丛阻滞麻醉。
21、胸导管的起止、走行、作用(可放在胸部讲,此处只讲胸导管弓)。
22、胸膜顶的毗邻及投影。
23、甲状腺手术入路层次。
24、气管切开术经过的解剖学层次。
25、环甲膜穿刺经过的解剖学层次和到达喉腔的部位。
26、颈部脏器的毗邻关系。
27、固有颈部的肌群及神经支配。
四、上肢:1分部分区。
第一节胸前外侧壁和腋区2、体表标志(肩峰、喙突、腋窝、肘窝):只要求结合自身讲明白位置即可。
3、上六对肋间神经的来源分支和肋间臂神经。
4、上肢主要的浅静名称、走行和回流。
5、锁胸筋膜。
6、胸大肌、胸小肌的起止点作用以及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7、附着于肩胛骨的肌。
8、分布于三角肌区和肩胛区的神经和血管。
9、腋腔的顶和底。
10、腋腔的前壁(不要讲述锁胸筋膜)和后壁。
11、腋腔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不讲述三、四边孔)。
12、三、四边孔的位置、围成及穿行结构。
13、腋动脉的分段和分支。
14、臂丛锁骨下部的分支名称和发出位点(来源或合成)。
15、腋鞘(如在颈部部讲授过可忽略)。
16、腋窝淋巴结。
17、锁骨易骨折的部位及骨折移位方向和原因。
18、乳癌根治术易损伤的神经及产生的后果。
(17、18可省略)第二节臂、肘和前臂前区1、体表标志(肱二头肌、提携角、肱骨内、外上髁)要求在自己和同学部分演示出来即可。
2、肱二头肌内侧沟内走形的血管神经。
2、肱二头肌腱膜和肱二头肌肌腱以及肌腱内侧通过的神经和血管。
3、肩部前方以及臂前部皮神经的分布和来源。
4、前臂前方皮神经的分布和来源。
5、臂部前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6、前臂部前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7、臂部前群肌的神经血管配布。
8、前臂前群肌的神经支配。
9、前臂屈肌后间隙。
10、肘窝。
11、肱动脉的分支分布。
12、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
13、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体表投影。
14、正中神经走行及支配的肌。
15、尺神经走行及支配的肌。
16、旋前圆肌前方通过的血管和神经。
第三节肩胛区、三角肌、臂和前臂后区、腕后区1、体表标志(鹰嘴、Lister结节、三角肌、肱三头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肌腱、拇短伸肌肌腱、指伸肌肌腱)。
2、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肘后窝。
3、鼻烟壶。
4、手部的皮神经分布。
5、手腕背侧骨纤维管道。
6、手背筋膜间隙。
7、肌腱袖。
8、肱骨肌管。
9、桡神经的走行分支及支配的肌。
10、肩胛动脉网、肘关节动脉网。
11、腕背网。
12、分布于拇指的血管名称、来源;止于拇指的肌腱的名称和分布作用。
13、分布于食(示)指的血管名称、来源;止于食指的肌腱的名称和分布作用。
14、分布于小指的血管名称、来源;止于小指的肌腱的名称和分布作用。
15、臂部后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16、前臂部后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第四节腕前区、手掌和手指掌侧面1、体表标志(腕横纹和腱隆起)。
2、体表标志(掌纹、指掌侧横纹、指腹和指纹)。
3、手掌的层次。
4、腕管。
5、指蹼间隙和指髓间隙。
6、腕尺侧管和腕桡侧管。
7、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的名称与神经支配。
8、手掌骨筋膜鞘。
9、掌深弓、掌浅弓的投影、形成以及分支分布。
五、下肢:1、分部分区。
第一节股前区和股内侧区。
2、体表标志(髂前上棘、腹股沟、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
3、体表标志(股骨内、外上髁;髌骨、髌韧带、收肌结节、股直肌)。
4、股前区和股内侧区的皮神经名称分布及起始来源。
5、股前区和股内侧区浅静脉及淋巴回流。
6、隐静脉裂孔(形成、形态、穿行解剖结构)。
7、阔筋膜形成的肌间隔及骨筋膜鞘。
8、大腿前群肌和内侧群肌的名称和位置。
9、收肌腱裂孔的形成及穿行结构。
10、血管腔隙和肌腔隙的位置围成及内容。
11、股鞘。
12、股管。
13、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14、股动脉的投影、分支分布。
15、股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支分布。
16、收肌管。
17、闭孔、闭膜管及其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
18、Nelaton线、Schoemaker征、Kaplan点。
19、股疝的发生及疝被囊的层次。
20、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
21、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臀区、股后区和腘窝1、体表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
2、体表标志(臀大肌、骶角、骶管裂孔、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半膜肌、腘窝)。
3、臀部的境界。
4、分布于臀区的皮神经。
5、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6、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
7、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
8、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及坐骨神经主干支配的肌。
9、股后区的动脉吻合。
10、腘窝的边界及内容。
11、胫神经的分支分布。
12、腓总神经的分支和分布。
第三节小腿部和足背1、体表标志(胫骨粗隆、腓骨头、腓骨颈;内、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头、第一跖骨头、小腿三头肌<跟腱>、胫骨前肌肌腱。
2、小腿前外侧部和足背的皮神经和浅静脉。
3、小腿部的三个骨筋膜鞘的组成及内容。
4、踝管以及各骨纤维性管内通过的结构。
5、小腿后部的皮神经和浅静脉。
6、小腿踝部前外侧的3个骨纤维性管及其内通过的结构。
7、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投影及分支分布。
8、足底“腱环”的形成及其作用。
足底的分区。
足底肌的层次。
分布于足底的血管和神经。
9、仰趾足和马蹄足10 足弓。
六、胸部1、胸部与颈部、上肢和腹部的分界。
第一节胸壁2、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意义、胸骨角意义)。
3、体表标志(剑突、肋弓、锁骨及锁骨下窝、乳头)。
4、胸部的标志线。
5、胸壁层次。
6、胸部皮神经分布的阶段性特点。
7、乳腺结构。
8、乳房的血液循环。
9、乳房的淋巴结及淋巴回流。
10、肋间隙的结构(肌层和神经血管的分布特点)。
11、胸前壁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胸膜腔穿刺经过的解剖层次、注意事项。
12、胸后壁肩胛线第8、9肋间隙胸膜腔穿刺经过的解剖层次注意事项。
13、胸膜腔和胸膜隐窝。
14、胸膜前界及胸腺三角和心包裸三角。
15、胸膜下界。
16、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17、胸廓上口压迫综合征。
18、乳腺癌切除术易损伤的神经。
第二节纵隔和肺1、体表标志(心的体表标志)。
2、心瓣膜的体表标志。
3、大血管的体表标志(升主动脉、头臂干、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4、纵隔的境界和位置。
5、纵隔的分区。
6、纵隔左面观的结构。
7、纵隔右面的结构。
8、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
9、上腔静脉的毗邻。
10、主动脉弓的毗邻。
11、动脉导管三角。
12、心包窦。
13、心包内大血管。
14、心的血液供应。
15、后纵隔中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16、食管的血液循环。
17、胸导管的起止走行与乳糜胸。
18、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纤维的来源和终止。
19、奇静脉的起止、走行和属支。
20、肺的体表投影。
21、肺裂的体表投影。
22、肺根体表投影。
23、肺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24、第一、第二肺门。
25、肺根的毗邻关系。
第四节:膈1、膈的孔道和穿行的结构。
2、腰肋三角。
3、膈的血液循环。
4、膈疝常见位置。
七腹部1、腹部与胸部、背部、下肢的分界。
第一节腹前外侧壁1、腹前外侧壁的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腹直肌、马甲线、人鱼线)。
3、胃幽门、胆囊底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4、Camper筋膜、Scarpa筋膜。
6、脐周静脉网的回流途径。
7、腹壁皮神经。
5、腹直肌鞘和腹白线。
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起止、及神经血管分布。
8、常见腹壁纵切口手术切口层次。
9、常见腹壁斜切口手术切口层次(Kocher 切口和McBurney切口)。
第二节腹股沟区1、体表投影(腹股沟浅环、腹股沟深环、腹股沟管)。
2、腹股沟管(两口的围成、四壁)。
3、精索表面三层被膜的名称及形成。
4、腹股沟管毗邻的血管和神经。
5、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围成及腹壁下动脉的投影。
6、脐下腹前外侧壁内面的韧带、皱襞、凹陷。
7、精索、鞘韧带、鞘膜腔。
8、腹股沟直、斜疝形成和鉴别的解剖学基础。
第三节腹膜与腹膜腔1、腹腔与腹膜腔的区别。
2、腹膜与脏器关系:三类器官的归类。
3、肝周围的韧带。
4、胃周围的韧带。
5、脾周围的韧带。
6、大网膜的位置、形态及形成的结构。
7、大网膜的血供。
8、小网膜的位置、分部及内含的结构。
9、网膜孔的位置及边界。
10、网膜囊的位置围成。
11、腹膜形成的系膜。
12、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弯曲及周围的隐窝。
13、膈下间隙。
14、左、右结肠旁沟的位置和交通。
15、左、右肠系膜窦的位置、围成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