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乡村与城市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含义和基本形态,能描绘城乡聚落的景观特色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聚落的形态与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从中提升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逐步树立适应自然人地和谐的思想。
2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本学科有了一点感觉,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习方法为主,重点强调如何阅读文本。
保持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影响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因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乡村聚落的含义和基本形态,能描绘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聚落的形态与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从中提升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逐步树立适应自然人地和谐的思想。
学时重点
影响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因素
学时难点影响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因素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不同的乡村图片导入,复习地图三要素。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学习教材文本和图册文本。
根据学法指导阅读文本。
活动3【活动】设疑解惑
学生针对不懂之处提问。
活动4【讲授】归纳概括
观看微课。
活动5【作业】练习巩固
作业练习(省教研室作业编写统一作业)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城市聚落的含义和基本形态,能描绘城市聚落的景观特色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聚落的形态与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从中提升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逐步树立适应自然人地和谐的思想。
学时重点
城市聚落不同的功能。
学时难点
人类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城市图片导入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学习教材文本和图册文本。
根据学法指导阅读文本。
活动3【活动】设疑解惑
学生针对不懂之处提问。
活动4【活动】归纳概括
观看微课
活动5【练习】练习巩固
作业。
省教研室统一。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教案二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身边实例,列举出不同区域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联系。
2.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理解区域间交流的必要性。
2. 通过要求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其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世纪教育网
1.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2.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系统性知识相对缺乏,此时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最为熟悉的例子入手,让学感受不同区域间交往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间联系的内容
难点:区域间联系的必要性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往来在区域间
导入:开门见山,我们生活的区域总是和其他的区域相联系的,我们生活中吃的用的也往往来自其他地区。
(请同学适当举几个例子)
环节一:天南地北聊物产
带过学生的回答,出示国内典型的物产,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广物博,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国外物资,带着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发现生活原来离我们那么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下手,引发学生的兴趣。
借图片抛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区域的物产不同?而且生产生活也不尽相同?(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归纳出:自然条件差异?物产差异?人文生活差异。
正式因为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各地条件有差异,所以要区域之间进行交往,互通有无,即“区
域交往的必要性”。
环节二:咫尺天涯书特产
从宁波本土特色入手,出示阿拉讲大道栏目,让学生回答该栏目的赞助品牌有哪些。
(史翠英—宁波大阿嫂、陆龙兄弟、三雪牌汤圆、义茂年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借以“宁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产?”,让学生带着思考体验舌尖上的宁波,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整理出示:
奉化:水蜜桃、溪口千层饼、芋艿头
象山:大黄鱼、紫菜、梭子蟹
余姚:榨菜、河姆渡茭白
慈溪:杨梅、年糕、三北豆酥糖
宁海:长街蛏子、土鸡
江北:涌优牛奶
北仑:三山金柑……
在学生有所了解后,让他们更深一步了解家乡——出示宁波名片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汇流,物产丰富,区域位置优越,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港口城市!学生产生家乡自豪感(港通天下,回顾第一张PPT宁波北仑港)指点学生得到启示: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挥区域特色!环节三:七嘴八舌谈往来
除了以上的物产交往,还有哪些交往的内容?(请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得到以下方面:
经济:如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宁波开幕
文化:如宁波三江中学合唱团获得2013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银奖
信息:如微博上马航新闻
技术:如宁波引进技术生产空气净化机
人才:如宁波保税区综合人才招聘会……
学生得到启示:区域之间交往密切,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环节四:四面八方汇交流
请学生回答,区域交流可以是哪些范围里?
出示区域交往范围示意图:
A城市——乡村
B乡村——乡村
C城市——城市
D国家——国家
选取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流展开,使学生对于区域之间交往记忆深刻。
教师小结,区域交往的必要性、内容以及范围。
环节五:火眼金睛辨关联
习题巩固,出示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得到及时练习。
【板书设计】
往来在区域之间
区域存在差异?互相交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针对这一要求,我在教学设计时多从学生的视野出发,以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相关的知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