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停车配建指标(2015)

广州市停车配建指标(2015)

1、管理分区调整 现行指标管理分区共分城市中心区(老城区)、城市副中心区(黄埔)、番禺 区中心城区、花都区新华镇老城区 4 个区域;本次管理分区重点调整内容包括扩 大城市中心区(范围为环城高速公路以内,面积由 97.2 平方公里调整为 214 平 方公里)、保留城市副中心区(黄埔,面积为 8.8 平方公里)和番禺区中心城区 (面积为 9.5 平方公里)、微调花都区新华镇老城区(向东北侧扩大,面积由 4.8 平方公里调整为 7.3 平方公里),总面积由 111.5 平方公里提高到 239.6 平方公里。 调整后停车配建管理分区范围:A 区——广州中心区,即环城高速公路以内
6
调整理由:目前小学接送学生临时车位建设无法得以保证,且停车位数量不 足,严重影响道路正常交通运行。
9) 工业仓储类 分类调整 调整内容:取消分类,将工业厂房与仓储设施按同一类型设置 调整理由:两者现行标准一致。 机动车指标调整 调整内容:管理 A 区不变,管理 B 区由“0.2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调整 为“≥0.3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调整理由:结合实际配建调整。 3、停车管理政策调整 住宅类配建停车场应设置临时停车位,以供访客临时停车使用,临时停
2)住宅类配建指标总体偏低,不能满足目前居住小区迅速增长的停车需求; 其中商品房与保障房均存在 2 个执行标准,彼此间存在一定差异,给实际执行造 成困扰。
3)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值不尽合理,部分用地类型配建不能满足需求。 4)综合医院类建筑物停车配建基本按现行标准执行,但无法满足需求,仍 存在停车难现象。 5)小学类建筑物设置的接送学生临时车位数无法得以保证。 6)规划管理环节对指标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
i
一、项目规划背景
2007 年,广州市开展了《广州市停车配建指标实施检讨》(以下简称“现行 指标”),通过提高住宅停车配建指标、简化停车管理分区等方式,有效缓解原有 指标与城市交通发展形势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明确了停车配建管理 A 区、B 区的 边界范围。该指标实行至今,广州市的配建停车位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在 城市停车供应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对改善广州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也起到较 好的作用。
3
的地区;黄埔区中心区,即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 北的地区;番禺区中心区,即市桥街东、西环路及市桥水道的围合区域;花都区 新华镇城区,即京广铁路以东,迎宾大道以南,天贵路以西,新街河以北的地区; B 区——除 A 区以外的规划建设地区。
此外,位于 B 区范围内的城市重点功能发展区核心区的停车配建指标应采用 A 区标准,核心区范围以外的地区结合城市功能定位进行灵活设置。
5
调整理由:集体宿舍作为项目配套,不能采用单独用地进行申请建设;近年 来的各种宿舍,如大学宿舍、工厂宿舍等,均采用项目用地类型配建标准进行配 建车位。
4) 办公类—商务办公 分类调整 调整内容:取消根据建筑开发规模的分类方式 机动车指标调整 调整内容:管理 A 区统一调整为“0.5~0.7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管理 B 区统一调整为“≥0.9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调整理由:结合分类调整,并考虑限制该类用地停车指标。 5) 体育类 分类调整 调整内容:取消根据场馆规模的分类方式,调整后配建指标为:机动车“4~5 泊/100 座位(A 区)、≥6 泊/100 座位(B 区)”,非机动车“≥15 泊/100 座位”。 6) 医院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机动车指标调整 调整内容:管理 A 区由“0.5~0.7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调整为“0.7~1.0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管理 B 区由“0.8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调整为“≥ 1.0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调整理由:现状该类用地停车缺口较大,应适当提高配建标准。 7) 医院类—老人院 分类调整 调整内容:新增类型,建议纳入疗养院类别。 调整理由:市局批复的设计条件中,停车配建指标与疗养院类型标准一致。 8) 学校类—小学 接送学生临时车位调整 调整内容:由“设置 3~5 个接送学生临时车位”调整为“设置 5 个以上接送 学生临时车位”,并作为强制要求,结合学校门口等道路红线以外的学校用地进 行设置。
二、现行指标存在问题
通过整理既有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并充分详细了解现行指标执行情况,针对
1

停车分区管理、建筑物分类及配建指标值大小等方面,对现行指标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
1)由于近年来已批复或正在编制的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停车规划多数按照管 理 A 区标准进行执行,因此现行管理 A 区的边界范围已不满足广州市城市功能 对外疏解的需求。
2
四、指标调整优化思路
1、结合城市重点发展区相关规划,优化调整停车管理分区 结合近年来广州市城市重点地区规划成果,完善目前确立的停车管理分区范 围,在整体交通和停车发展战略指导下,分区域制定停车位供应的策略要点。 2、从停车使用和交通影响角度出发,分类别确定停车位供应策略 保证居住地的车辆停放需求,严格限制办公地点的通勤车辆停放需求,适当 调节医院、中小学等公共场所的停车/临时停车需求,根据路网容量的限制,在 适当的阶段实行停车需求管理。 3、加强居住小区配套停车场建设,优化停车供应结构比例 在居住区严格执行配建政策,满足“一车一位”的刚性需求,支撑机动车持 续发展;适当提高住宅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为自用基本停车位政策的实行创造 条件;正确认识建筑物使用年限和停车配建指标动态调整之间的关系。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广州市改善交通状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经 13 届 141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 实施方案》(穗交改领[2011]1 号),明确要求“总结目前我市建筑物停车配建现 状及需求,在 2007 年完成的《广州市停车配建指标实施检讨》的基础上,按照 分区域、差别化的原则,并结合区域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进一步修订建筑物停车 位配建标准”。
图 1 调整后广州市建议停车配建指标分区范围示意
4
2、停车配建指标调整 现行指标共涉及 11 大类 30 小类用地类型,本次规划针对其中的 6 大类 9 小类提出了调整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1) 住宅类—商品房、自建房 机动车指标调整 调整内容:管理 A 区由“0.5~0.8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调整为“0.8~1.2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管理 B 区取消指标上限值,由“0.7~1.0 泊/1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调整为“≥1.2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调整理由:一方面现行指标已不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提高配建标准;另一方 面可实现与《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2012)提出的住宅类停车配建 指标的衔接。(注:外围各区/市的商品住宅类停车配建指标现行标准分别为:花 都“≥1.0/1.2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番禺区“1.2~1.8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萝岗区“1.2~1.8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城市“1.5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从化市“≥1 户 1 位”) 2) 住宅类—公租房 分类调整 调整内容:将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合并统一归类为公租房,保留限价房 (配建标准参照普通商品住房的指标下限)。 调整理由:依据市住保办对保障房的现行政策。 机动车指标调整 调整内容:管理 A 区调整为“0.5~0.8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管理 B 区调 整为“≥0.8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调整理由:考虑公租房未来入住群体的调整,如人才公寓等,以及车位出租 的可能性,适当提高建筑配建标准。 非机动车指标调整 调整内容:将现行配建指标统一为“≥1.5 泊/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调整理由:与实际配建相一致。 3) 住宅类—宿舍 调整内容:取消宿舍类指标。
近年来,广州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加,2012 年全市 GDP 达 13551.21 亿元, 较 2007 年增加了 89.8%,增速为 10.5%;在广州市实行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形 势下,城市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加速向外疏解,而重点功能区、外围新 区的出现更是使得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机动车方面,限牌措施的出台 有效遏制小汽车快速增长,2012 年全市小客车保有量 174.0 万辆,较 2007 年翻 了一翻,增速为 10.61%。随着广州城市交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城市 用地格局、交通工具数量和构成、居民消费习惯和水平等的变化都会使居民出行 特征及其衍伸的车辆停车特性发生改变。同时,现行指标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 一些问题,如住宅类停车配建指标偏低、保障房停车配建指标标准不一致等等。 为解决现行指标与城市空间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小汽车限购政策下城 市交通发展形势的改变,优化完善停车配建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广州市停车配建指标优化研究
(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规划背景 ................................................................................................................1 二、现行指标存在问题 .......................................................................................................1 三、指标调整指导战略 .......................................................................................................2 四、指标调整优化思路 .......................................................................................................3 五、指标调整优化建议 .......................................................................................................3 附件 1 现行指标管理分区示意图(2007 年).......................................................... 12 附件 2 现行指标配建停车指标表(2007 年).......................................................... 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