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沪粤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声音与环境详解
沪粤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声音与环境详解
例题1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 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 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例题2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 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 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传播,只 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 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把信 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源→空气→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2)人听到声音的途径:①空气传导;②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 骨、颌骨也能传导,从而引起听觉.
(3)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①声音频率在20~20 000 Hz之 外;②响度太小;③耳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 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 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 才容易找到声源。如下图所示,小纸片在扬声 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
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 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练习 1 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 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 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练习 2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 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 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中考复习 声音与环境
知识网络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2 声音的三个特性 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4 声音的利用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
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的传播不会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声体).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1)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如果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 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 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解读:(1)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①当△t>0.1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 听到回声。
练习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学校周边禁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传 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 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可以发声: 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喉头部分,会
感到声带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
(2)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 说明水振动发声。
(3)气体可以发声:喇叭能发出声音 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例题 下列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 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 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 D.牛叫时的声带
练习1 雨滴落到水塘中的荷叶上发出“啪、
解答:由于声波往返一次用时4s,所以单 程的时间是2s,查表可知声波在海水中的 传播速度是1500m/s
声音的传播:声波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可以通过示波 器显示出来.
(3)声音的传播速度:①声音在不同的介质 中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15 ℃的空气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是 340 m/s ( v 空 气 =340 m/s). ③声音传播的快慢还与温度和气压 有关.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考点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 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速度较慢,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的传播 速度最快。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实验中,我们能不能把玻璃罩内的空 气抽净,制造真空呢?肯定不能,那为什么得 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呢?原因是随着不断抽 出空气,我们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从而推理 得出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将听不到声音,所以 真空不能传声。这种通过实验进行合理推理得 出结论的实验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法。
啪”的声音,这里主要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
A.雨滴
B.空气
C.荷叶
D.以上都是
练习2 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这个声
音的声源是( )
A.嘴
B.笔帽
C.空气
D.手
练习3 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 器。它的发声原理是 ( ) A.空气柱振动 B.嘴唇振动 C.手指振动 D.笛子外壳振动
“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②当△t<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 强,不能听到回声。
(2)反射面 光滑 ,反射效果较好,易听 到回声;反射面 粗糙、疏松多孔 ,声音会 被 吸收 ,不易听到回声。(没有粉刷好的 房间内讲话听起来声音小)
例题 用超声波探测海底,从海面向海底发 射超声波信号后经4s接收到回波信号,那 么海的深度是多少?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 的是( )
练习1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 失了。这个实验能探究的是( )
A.决定音调的因素 B.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练习2 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 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 这是因为(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 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声音的反射、吸收与回声
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波又传入 我们的耳朵,就是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 区分回声和原声;人距障碍物至少1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