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切削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切削力
切削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切削力
刀尖圆弧半径增大,切削变形增大,切削力也增大。 相当于κr减小对切削力影响。
(4)刀具材料与切削液
刀具材料影响到它与被加工材料摩擦力的变
化,因此影响切削力的变化。同样的切削条 件,陶瓷刀切削力最小,硬质合金次之,高 速钢刀具切削力最大。 切削液的正确应用,可以降低摩擦力,减小 切削力。
2.2.2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率称为切削功率Pc。 背向力FP在力的方向无位移,不做功,因此切削 功率为进给力Ff与切削力Fc所做的功。 根据功率公式切削功率: Pc = ( Fc υc + Ff nf /1000)×10-3KW 式中, Fc切削力(N), υc切削速度(m/min), Ff进给力(N),n工件转速(r/s),f进给量 (㎜) 由于Ff消耗功率一般小于1%~2%,可以忽略不 计,因此功率公式可简化为 : Pc = Fc υc ×10-3KW
切削力的产生
(2)切削合力及分力
Fr = Fc2 FD2 FD = Fp2 Ff2 合力Fr = Fc2 Fp2 Ff2 Ff ——进给力 FP ——背向力 Fc ——切削力 切削合力及分解 FD为总合力在切削层尺寸平面上的投影
(3)切削功率 概念:
切削液对切削温度的影响,与切削液的导热
性能、比热、流量、浇注方式以及本身的温 度都有很大关系。 切削液的导热性越好,温度越低,则切削温 度也越低。 从导热性能方面来看,水基切削液优于乳化 液,乳化液优于油类切削液。
2.2.3 刀具磨损与耐用度
1.刀具的磨损形式 (1)前刀面磨损 ①、特点: 在前刀面上离切削 刃小段距离有一月牙 洼,随着磨损的加剧, 主要是月牙洼逐渐加 深,洼宽变化并不是 很大。磨损程度用洼 深KT表示。
(3)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增大
积屑瘤的变化不但是整体,而且积屑瘤本身
也有一个变化过程。积屑瘤的底部一般比较 稳定,而它的顶部极不稳定,经常会破裂, 然后再形成。 破裂的一部分随切屑排除,另一部分留在加 工表面上,使加工表面变得非常粗糙。可以 看出,如果想提高表面加工质量,必须控制 积屑瘤的发生。
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 切削热产生的原因: ①、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层发生弹性与塑 性变形 ②、切屑、工件与刀具的摩擦也产生了大量的 热量。 切削热产生的区域: ①、剪切面, ②、切屑与刀具前刀面的接触区, ③、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过渡表面接触区。
金属切削层的塑性变形产生的热量最大,
(1)实际刀具前角增大
刀具前角γo指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其
概念将在后节详细论述。如图所示,由于积 屑瘤的粘附,刀具前角增大了一个γb角度, 如把切屑瘤看成是刀具一部分的话,无疑实 际刀具前角增大,现为γo + γb 。 刀具前角增大可减小切削力,对切削过程有 积极的作用。而且,切削瘤的高度Hb 越大, 实际刀具前角也越大,切削更容易。
(2)实际切削厚度增大
由图2-9可以看出,当切削瘤存 在时,实际的金属切削层厚度 比无切削瘤时增加了一个△hD, 显然,这对工件切削尺寸的控 制是不利的。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厚度△hD的增加并不是固 定的,因为切削瘤在不停变化, 它是一个产生,长大,最后脱 落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可 能在加工中产生振动。
2.切削力的计算: (1)指数公式 指数公式应用较广,它的形式如下:
上式中,C Fc 、C Fp 、C F f 为被加工金属的切 削条件系数, K Fc 、KF p 、K F f 为当加工条件 与经验公式条件不同时的修正系数。
(2)单位切削力公式 ①概念: 单位切削力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切削力。 公式: Fc Fc Kc = A = a f(N/㎜2) D p 式中,Fc切削力(N), AD切削面积(㎜2), ap背吃刀量(㎜),f进给量(㎜/r)。
切削温度的分布
(1)切削最高温度并不在刀刃, 而是离刀刃有一定距离。对于 45钢,约在离刀刃1㎜处前刀面 的温度最高。 (2)后刀面温度的分布与前刀 面类似,最高温度也在切削刃 附近,不过比前刀面的温度低。 (3)终剪切面后,沿切屑流出 的垂直方向温度变化较大,越 靠近刀面,温度越高,这说明 切屑在刀面附近被摩擦升温, 而且切屑在前刀面的摩擦热集 中在切屑底层。
(3)破损 刀具破损比例较高,硬质合金刀具有50%~60%是破 损。特别是用脆性大的刀具连续切削或加工高硬度材 料时,破损较严重。它又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崩刃 特点是在切削刃产生小的缺口,尺寸与进 给量相当。硬质合金刀具连续切削时容易产生。 ②、剥落 特点是前后刀面上平行于切削刃剥落一层 碎片,常与切削刃一起剥落。陶瓷刀具端铣常发生剥 落,另外硬质合金刀具连续切削也发生。 ③、裂纹 特点是垂直或倾斜于切削刃有热裂纹。由 于长时间连续切削,刀具疲劳而引起。 ④、塑性破损 特点是刀刃发生塌陷。是由于切削时 高温高压作用引起的。
即主要在剪切面区产生。 切削热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Q = Fc υc(J/s) 实际上是切削力所做的功。 其中:切削力Fc (N),切削主运动速 度υc (m/s)。
切削产生的热量在各种介质中传送的比例
切削产生的热量主要由切屑、刀具、工件和周围介 质(空气或切削液)传出,如不考虑切削液,则各 种介质的比例参考如下: (1)车削加工 切屑,50%~86%;刀具,10 %~40%;工件,3%~9%;空气,1%。切削速 度越高,切削厚度越大,切屑传出的热量越多。 (2)钻削加工 切屑,28%;刀具,14.5%;工件, 52.5%;空气5%。
(3)工件材料P54
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增大时,单位切削力增大,
因此切削热增多,切削温度升高。 导热系数影响材料的传热,因此导热系数大, 产生的切削温度低。 例如,低碳钢,强度与硬度较低,导热系数 大,产生的切削温度低。 不锈钢与45钢相比,导热系数小,因此切削 温度比45钢高。
(4)切削液
2.2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
2.2.1 切削力
切削力分析及切削功率 (1)切削力的产生 ①、切削力的概念: 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克服加工阻力 所需的力。
1.
②、切削力的产生
A、克服被加工材料对 弹性变形的抗力 B、克服被加工材料对 塑性变形的抗力 C、克服切屑对刀具前 刀面的摩擦力和刀具后 刀面对过渡表面和已加 工表面间的摩擦力。
性越强,塑性变形越大,加工此材料所需的 切削力也越大。 有多种因素影响时,综合考虑。如奥氏体不 锈钢,虽然强度、硬度低,但加工硬化能力 大,因此切削力也较大。铜、铝塑性变形大, 但加工硬化小,切削力较低。
(2)切削用量
背吃刀量ap与进给量
f 影响 因为切削面积 AD= ap f ,所以背吃刀量ap与 进给量 f 的增大都将增大切削面积。切削面 积的增大将使变形力和摩擦力增大,切削力 也将增大,但两者对切削力影响不同。 由于进给量 f 的增大会减小切削层的变形, 所以背吃刀量ap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f大。 在生产中,如机床消耗功率相等,为提高生 产效率,一般采用提高进给量而不是背吃刀 量的措施。
2 . 刀具的磨损原因:
(1)硬质点磨损 (2)粘结磨损 (3)扩散磨损 (4)氧化磨损 (5)相变磨损
(1)硬质点磨损
因为工件材料中含有一些碳化物、氮化物、
积屑瘤残留物等硬质点杂质,在金属加工过 程中,会将刀具表面划伤,造成机械磨损。 低速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硬质点磨损。
(1)切削用量 经验公式:高速钢刀具(加工材料45钢): θ = 140~170a 0.080.1 0.2 0v 0.35 0.45 f .3 p 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材料45钢): θ = 320a f 0.15 v 0.05 0 .26 0 .41 切削用量三要素υpc、 ap 、f中, 切削速度υc对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因为指数最大,切削 速度增加一倍,温度约增加32%; 其次是进给量f ,进给量增加一倍,温度约升高18%, 背吃刀量ap影响最小,约7%。
(2)粘结磨损
加工过程中,切屑与刀具接触面在一定的温
度与压力下,产生塑性变形而发生冷焊现象 后,刀具表面粘结点被切屑带走而发生的磨 损。一般,具有较大的抗剪和抗拉强度的刀 具抗粘结磨损能力强,如高速钢刀具具有较 强的抗粘结磨损能力。
(3)扩散磨损
由于切削时高温作用,刀具与工件材料中的
合金元素相互扩散,而造成刀具磨损。硬质 合金刀具和金刚石刀具切削钢件温度较高时, 常发生扩散磨损。金刚石刀具不宜加工钢铁 材料。一般在刀具表层涂覆TiC、TiN、 Al2O3等,能有效提高抗扩散磨损能力。
种。对一定的刀具和工件材料,起主导作用 的是切削温度。在低温区,一般以硬质点磨 损为主;在高温区以粘结磨损、扩散磨损、 氧化磨损等为主。
积屑瘤对金属切削过程产生的影响问题?
(1)实际刀具前角如何变化?
(2)实际切削厚度如何变化?
(3)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如何变化?
(4)切削刀具的耐用度如何变化?
Kc可以查表。
3.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1)工件材料 (2)切削用量 ①、背吃刀量ap与进给量f影响 ②、切削速度 (3)刀具几何参数 ①、刀具前角 ②、刀具主偏角κr和刀尖圆弧半径 ③、刀具刃倾角λs (4)刀具材料与切削的强度愈高,硬度越大,加工硬化
(4)切削刀具的耐用度降低
从积屑瘤在刀具上的粘附来看,积屑瘤应该
对刀具有保护作用,它代替刀具切削,减少 了刀具磨损。 积屑瘤的粘附是不稳定的,它会周期性的从 刀具上脱落,当它脱落时,可能使刀具表面 金属剥落,从而使刀具磨损加大。对于硬质 合金刀具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