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几何体素描教学心得
摘要:这是涉及锥体的一节课,让学生了解椎体的画法以及表现方法,椎体不同于方体和柱体,因为它的侧面边线都是倾斜的。
并且她也有一个中心的问题。
如果中心找不准,形画出来就回倒向一边,所以在画之前要让学生了解椎体以及方体的透视规律。
通过讲解和练习。
关键词:正棱锥定义性质画法
大自然中的景观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局部或从远处眺望,就会发现所有物体都近似几何形状。
在素描教学中,由人工制成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体,正是模仿了自然物体的基本形态,以便于初学者在“简单”形体当中,发现物体形态的构成条件和变化规律,也使初学者在素描开始阶段,从简单物体的描绘中,学习掌握素描的基本绘画要领。
因此,素描学习将几何形训练开设为第一课。
素描基础训练以研究物体的基本形态和造型基本手段为目的。
石膏几何体是专门为基础训练而设计的教学用具,它具有表面平整、形体对称、色彩单纯的特点。
几何体的这些“简单”特点,为初学者提供了探索造型本质的条件,因为在几何形体中,包含了自然物体的基本模式,也包含了素描技术研究的基本对象。
正棱锥就是石膏几何体中的一种,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学
生素描绘画常常出错的一个对象。
针对这些错误,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首先利用金字塔照片,这一著名的建筑运用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抽象成为立体几何中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棱锥的整体概念请问金字塔的形状有些什么特征?1.金字塔的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等腰三角形。
2.金字塔的侧棱相等。
紧接着,运用类比给出不同类型的几个棱锥,让学生通过观察其不同点和相同点。
按照数学学习的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引入了特殊的棱锥--正棱雄的概念。
在学生通过观察几个棱锥得到正棱锥整体认识之后,讨论了有关性质。
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正棱锥。
正棱锥具有以下性质:
1.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从正棱锥的顶点作垂线,垂足就是底面的中心点,即是底面各条对角线的交点。
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激发了愉快的学习兴
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
二、再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核雄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帮助学生将其抽象为数学问题,产生棱锥的整体概念。
三、运用到素描绘画中
学生在掌握了正棱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后,接下来就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绘画中。
(一)、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是否合理决定这幅画是否具有美感。
实际上第一步应当是观察。
整体观察,而不是一上来就画。
选一个你认为最适合自己画的角度,也可以在小范围内作适当的位置调整。
构图这个过程,很容易被忽视,往往会画得过快,急躁,要知道快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一味的求快,反而留下后遗症。
整体观察的根本方法就是比较。
1.构图这个阶段其实有很多的事要做:①所画对象在画面上应处在什么位置才是最合适的;②物体之间的比例、长短距离等关系;
③形状要和对象相似(包括结构、透视以及物体自身各部分比例要正确)。
④正棱锥的重心是否稳定,是绘画中常常犯的错误。
针对这一情况,我就要求学生用正棱锥的性质第3条(从正棱锥的顶点作垂线,垂足就是底面的中心点,即是底面各条对角线的交点。
)来检验自己画的是否准确,重心是否稳定,结果学生能很快的检查出自己绘画中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避免了上明暗后的一些麻烦。
有些学生上明暗调子后发现形体错误,大多不愿意改正或者改正麻烦,有的甚至把画面改的很脏。
2.学习了构图的知识后,接下来就是打轮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大形,所谓的轮廓,应该说轮廓线是形体转折的边沿,这个转折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轮廓线,它们有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之分,而且由于形体自身体面起伏而不同,它们各自转折的边缘线也就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线。
打轮廓也有许多技术手法问题:在打轮廓时使用的铅笔宜选用4b以上稍软些的,笔尖可以削的长一些,手在持笔时尽量离铅笔尖部远一些,且用力小些。
这样铅笔画出来的线条是轻轻浮在素描纸上的,如有错误时,也便于修改,不需大量的使用橡皮涂改擦坏纸张表面肌理导致影响将来深人刻画。
尽可能的用长直线,这样能培训概括“形”的能力。
当然把握好整体构图,包括比例,特征等还需要经常退远看看画面。
(二)、塑造形体:画明暗就要懂得明暗关系的基本知识,懂得“三大面五调子”。
在画大体明暗的时候,不强调把明暗层次画得十分丰富,而是画出节奏,明暗的几个大层要分明,不追求微妙过渡。
用明暗调子刻画出物体的体积、量感质感和色感,进一步提高深入的写实能力。
画整体的明暗关系,要眼睛眯起来看或者作画者退远看。
(三)、深入刻画。
由表及里,表既物体的外部现象和形态,里
既物体的内部构造,表面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某种种表面的特征。
这是一个分析理解的问题。
这种态度对我们掌握造型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里,关键在于比较。
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边缘线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他的刻画对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有不可缺的作用。
(四)、整体调整:调整阶段,往往容易忽视。
因为到了这上一步,有许多人人都觉得画完了。
其实,调整是有许多事要做的。
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对整体做一个检查,看看:1.整体的明暗关系是否正确。
是不是画得灰了(是缺乏对比,层次没拉开)、画得了花(是缺乏整体感,过于注重零零碎碎的细节)。
2.主次关系如何?主体物要突出。
3.虚实关系如何?4.是否表现物体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量感等。
画最终要首先经得起远看的,这就是调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正棱锥》百度百科。
[2]《正棱锥的定义的引入》,1996年。
[3] 素描《四棱锥》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