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易经
所谓深入到中国语言,是指汉语的语法、词汇、生活话语都带有着中国思维方式。
因此也可以说,易经的本质内容是已经融汇在中国人的语言和血液里的,不知不觉中。
●问:请概括中国思维方式?
答:一句话,就是善于使用虚拟的一些概念来涵盖万物,然后在这些虚拟概念上展开思维,结果具有更深刻、更灵活的特点。
●问:易经与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什么关系?
在另外一些地方,存在术之内容的传授,但表达方式艰涩漫长,只有极少数人听懂。
易经所代表的中国思维方式,也能映照出西方各学科与中国文化的不同特点,更益于深入理解西方学科。
因为映照,所以更清楚。
这样视野就更辽阔了。
中国文化排斥西方学科吗?
在明代中后期,中国学者大力研究西方自然科学,仅微积分着作就出版了多部,胸怀足够,这是中国文化的本来精神。
另一方面,这个行列里没有任何一门是可以衡量学习程度的,不会知道任何一个学习者或传授者处在何种具体的能力层面上,因为这个行列本来就不提供具体能力。
其实这个行列是有共同核心的,核心就是----中国思维方式。
而中国思维方式,最清晰地体现在易经里。
没有易经的行列,乃是显不出核心的行列。
易经还提供极为具体的能力内容,即易经之“术的境界”,随时能够清晰衡量学习者和传授者处在何种具体的能力层面。
相比起来,以宿命论给易经盖帽、反对易经的人,其实什么也没有做、没有追求,找不出积极精神的表现,甚至带有对“宿命”的恐惧。
易经坦然、智慧、积极,不恐惧。
●易经给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易经直接透视人生未来的图景,影响着高下利弊。
易经也是一种智慧,在学习和研究中人的智慧也自然增长着,不经意间人生会随着智慧而改变而上升。
二易经的奥秘回目录
易经是一种道。
中国人将天与人统一于眼光之中,视为相互影响的两个实体,而又具有同样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都由阴阳二种元气构成。
“一阴一阳之谓道。”
天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阴阳之道在流转。流转的结果,便形成天人之间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将几十年中的这一系列事件称为人生。
揭示阴阳之道如何流转的,就是易经。
也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三跨越三重境界回目录
进入易经之道,沿途会看到些什么?
首先易经如同天书,领会极难。十人有九人放弃。
然后深入也难,到达某个地界便少有前进。
最后终于有人突破,进到深入的地方,却终究发现不是道,不是自由翱翔的感觉,而是停留在术的心性上,蹭蹭蹬蹬。术非道也。
我们需要跨越,越过三重境界。
一重境界仍然是“术的境界”,在最迅疾的思路中理解易经的整体内容,从整然的经验中得到成熟的能力,直到得心应手,抵达术之深处。此时已能左右人生。
这是易经之“道的境界”。
六三重境界回目录
从理论中升起的道,真地只是一个身影。
这个身影必须成为我,道在我心中。
然后我的眼光就是道的眼光,我的手指就是道的手指,我的脚步就是道的脚步。
眼光所及,一花一叶都在流转,我透视它们流转的方向。
手指所及,一花一叶都在流转,我引导它们流转的方向。
脚步所及,一花一叶都在流转,和我一起流向最好的结果。
易经揭示天地的奥秘,是大智。易经引导人生的河道,是大爱。
智慧与仁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灵魂。易经起源最早,包含着中国智慧中最核心的思维方式,衍生出中国人伦中种种的仁爱准则,是中国文化的根。
根生于四千年以前,而四千年以来无数的文人学者代代相续为它培土生枝,终于根深叶茂,巍然壮观。这是无数智者积累的结晶,令后来的每一个人抬头仰视,正因为前有智者无数----孔子,京房,扬雄,李淳风,柳宗元,陈抟,邵雍,程颐,程颢,苏轼,朱熹,王阳明。。。。。。
应该说,那不是易经,而是半个易经。“术的境界”在其中完全没有,也即具体确实的能力内容完全没有,只有对易经的哲理化的议论,而且这种议论也不是道。
易经之难,首先就难在术的解说。学习者难于理解具体确实的术,传授者也少有具备真正术的能力。只有哲理化的议论是容易的,但却不是能力。
此易经,非易经。
揭示宇宙结构,计算万物流转,这样具体确实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易经。
传播方面,首要重视国学各学科的规模化普及,特别是应用内容的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衔接深造,为国学的发扬光大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和国内外社会资源。
学会主张平等友爱的精神,尊重学会成员和一切有识之士的思想,关注一切人才、新秀的创造性见解,并提供辅助。
值得后人继承。
《易经4小时》以西方善长的表达方式解说易经,形成轻松迅速、直达深处的学习效果,努力使具体确实的易经内容传播到东西方每一个人身边。
八现场解答回目录
●问:在西方文化盛行的时代,国学有什么样的价值和荣誉呢?
答:中国五千年连绵不绝的繁荣强大,就是国学最高的荣誉。
世界上只有中国保持了这样长久的强大,而国学正是中国人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
其次,中国思维方式充满智慧,既值得我们继承,也值得与西方思维方式互为补充,形成更优秀的头脑。
再次,中国思维方式在数千年以来,实际上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中。只要是中国人,在中国社会里长大,在中国语言的海洋里泡大,就不知不觉深深浸润中国思维方式,日用而不知。现在明确认知中国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完全理解自己做为中国人的本质特性所在,更好地发挥中国人的特质。
当易经直接用于人身,便形成中医理论,同样以阴阳元气论述人身。这个效力卓着的医学体系,又溶入无数智者。几千年里中医的有效实践,也映证着其本源易经的真实效力。
中国文化中更多的领域,一如中医一样作为易经的应用领域而存在。
易经本身,是一种道,揭示宇宙中阴阳的流转,成为中国文化的灵魂。
懂得这一灵魂,才真正懂得中国文化。
这些结果中,有欣喜,有不满,有深刻,有如烟。
还没完,还有长长的未来,未来中仍包含无限的可能性,无数的憧憬,等着渐渐落地,继续化为一个个结果。
人随时的处境,就在其中。往往用尽努力去争取期望的结果,终于得到,就是欣喜。而终于争取不到,便是忧伤。
这用尽努力的过程,充满酸甜苦辣,正是人生真切的风景。
对于过去,人最大的关心就在于----“已经历的一切结果,究竟是不是必然?”
将易经划归为中国哲学的一部分是不正确的,它只是与中国哲学关系紧密,正如西方数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也很紧密一样。
将易经说成科学的或者不科学的也不可取,相当于说它符合西方数学或者不符合西方数学,这种比附没有必要,针灸不必符合化疗,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就是了。
●问:易经是唯心的吗?
答:易经认为人与天相互影响,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它只注重另一个关键,就是对宇宙万物的计算是否有效,有效即正确,无论唯心唯物。
这是人生的思考,探寻智慧的需要。
对于未来,人最大的希望却在于----“未出现的一切结果,究竟能不能把握?”
这是人生的追求,争取圆满的意愿。
满世界的知识,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已经飞入太空的科学,也不以这个问题为研究目标。深奥精微的哲学,仍然未提供人所需要的这个答案。
到中国文化的世界里来,这里有答案。
超过四千年之久的,智慧渊深的答案。
研究方面,以聚集各方专家为基础,积极汇拢各种思想、由开放的探讨氛围。
应用方面,将国学内容的理论面貌转化为实用面貌,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使象牙塔国学变为可亲可近、人人可用的国学。学会也组成专门的实务团体,面向社会提供应用服务。
艰巨之事,终于轻松。
这是易经之“术的境界”。
五二重境界回目录
在一重境界里,可以获得成熟的能力,直到得心应手,抵达术之深处。此时已能左右人生。
此中很多人会觉得,这已经够了。
这样觉得是可以的。
而一部分人会寻求术背后的道。
特别的研修、讨论活动,以资深学者主导,将是易经理论深造的方式。
其中的理论范围和知识范围,将超出易经,涉及较多学科领域。
学习易经,可以获得确实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道。
这种确实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一门当中确实了,才可以将其它门学科一一感染为确实的结果,“确实”是能够传染的国学的灵魂学科的时候。
从能力“确实”的核心出发,触类则旁通。
有一个疑问会出现:国学行列是有易经的,很多人在学习。。。。。。
答:易经的性质,应该是一种中国式的、特殊的数学,它设立符号体系,对宇宙整体进行计算。
这有别于哲学,因为哲学不延伸到计算,特别是形成完整的、深度的计算体系。
也有别于自然科学中一般的数学,因为一般数学的概念还是要求有对应物的,而易经中的很多概念属于虚拟,不存在真正的对应物,只属于思维结构。易经的这种特点超出了自然科学的定义,又带有哲学性质。
一重境界首先要做到从0到1。
在这里:《易经4小时》及后续深造课程方案
中文版面向国内外华人,英文版面向西方世界。作为中国智慧的易经需要传播到所有人的身边,它的声誉已经是所有人熟知的,从东方到西方。
特别是西方世界,高度评价易经,却不得其门而入。因为语言障碍,还因为理解障碍,他们不熟悉中国人的感性思维。
《易经4小时》以西方熟悉的表达方式解说易经,重在思路,重在逻辑清晰。清晰带来的是轻松,轻松将能最深入。
国学易经
透视人生
悉心每一朵浪花
驾驭人生的河流
●千年易经的精神●
一人生的究竟点击
二易经的奥秘点击
三跨越三重境界点击
四一重境界点击
五二重境界点击
六三重境界点击
七辽阔的视野点击
八现场解答点击
附录点击
一人生的究竟回目录
人生是一种结果。
人从小开始有无限的可能性,于是有无数的憧憬。一年一年走过来,多少的可能性退去了,多少的憧憬渐渐落地,化为眼前的一个个结果,最真切的结果。
●问:易经是宿命论吗?
答:易经对宇宙万物和人事的研究计算是真实有效的,这似乎是宿命论。
但以它同一套原理,也可以对宇宙万物和人事的流转进行影响,改变原本流向,这就不是宿命论,而是最积极的人类精神。
犹如锁的原理,同一套原理既是锁的成因,也是钥匙的成因。
承认锁的存在,叫如实,不可以痴人说梦拒不承认。然后制造钥匙,叫积极,不是听任天地无所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