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使所要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公司对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2职责2.1.技术部负责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质量控制点流程图等质量控制点管理文件。

2.2.质检部负责质量控制点产品的检验,并根据要求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2.3.生产车间负责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

3工作程序3.1.质量控制点的设点原则3.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3.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3.3.质量控制点人员职责分工参与质量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巡检、其职责分工如下: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质捡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按作业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报告操作者,并做好记录。

同时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委和工序控制要求,并向车间技术人员报告重要信息。

机修员——按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根据点检信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巡检员——贯彻实施工艺部门下达的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对各类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参加控制点的验收和日常检查,负责对异常质量波动的分析和研究纠正措施。

3.4.检查和考核3.4.1.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由操作者和班组长进行自检。

3.4.2.由车间领导组织进行控制点的抽检。

3.4.3.质检员结合控制点产品进行检查。

3.4.4.由质管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控制点组织的抽查。

3.4.5.每次抽查或检查均应做好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依据。

3.4.6.当质量控制点出现异常时,由质检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异常现象。

第二篇: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ab/ab-xx版本/修改a/00第1页共3页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1技术部负责工序质量控制点的选定,并负责编制控制文件,确保质控点受控。

2质量部负责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工作。

3各生产车间负责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日常管理。

4工序质量控制点应具备以下文件a)作业指导书(过程工艺卡、图纸);b)过程fmea(新产品时);c)工序质量控制图(用于关键工序);d)设备维护保养规范;e)年度设备检修计划;f)工装模具定期检查表;g)工艺参数监控记录(用于特殊工序)。

4.1作业指导书主要内容有工艺规范、操作规范、工序质量控制内容、标注有加工特性值要求。

4.1.1工艺规范工艺规范是保证工序质量的关键;工艺要求是操作者必须严格控制的项目。

4.1.2操作规范规定了操作要领,指导操作者正确操作,避免发生设备、安全、质量事故。

4.1.3工序质量控制内容是工序质量控制的手段,规定了检测各特性值所需的量检具;首检、过程检、完工检的频次及记录的频次和应使用的统计控制图表,是完成工序作业的重点。

4.1.4加工特性值是工序加工要达到的目的。

4.2过程fmea是根据《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对工序质量常见的缺陷的经验分析,以及用挑剔的目光发现潜在的缺陷及所应采取的措施。

当出现质量缺陷和有缺陷出现的可能时,操作者可针对缺陷对照此表能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缺陷或预防缺陷。

4.3工序质量控制图主要用来控制加工特性值趋势。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一般由质管员计算确定,操作者按规定的频次测量、计算、打点。

当控制图发生异常时,操作者要立即进行分析,必要时报质管员或班长共同分析,找出异常原因,预防不合格品发生。

4.4设备维护保养a)认真按设备维护保养规范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要求操作者每班正式工作前对使用设备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设备、安全、质量事故。

b)由生产车间设备员及专职设备维修人员按规定周期,对设备精度作检查,验证设备精度,保证设备能力。

4.5设备运行记录由设备操作人员作的设施维护、检修记录,反映了设备正常运行和故障的情况。

4.6工装模具周期检定由设备管理员按规定周期,对工装模具进行周期检定,确保工装模具满足加工特性值要求,预防质量失控。

4.7工艺参数监控记录是特殊工序用于控制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操作者在加工中应定期连续监控工艺参数并如实认真记录。

ab/ab-xx版本/修改a/00第2页共3页5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主要是控制影响工序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因素。

5.1操作者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具体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2设备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能力要求>1.33。

对控制计划中有能力要求的工序,生产车间应每年组织工序能力调查,对工序能力不足的工序,分别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

对工序能力低于1.33的工序特性值应采取100%普查方式,由技术部下达临时工艺卡片,有效时间为工序能力达到为止。

5.3上工序产品各工序质量控制点在接收上工序产品时,应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特性值进行确认,并在《工序检验记录表》质量确认栏内由检验员签章认可。

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可提出拒收或由技术人员提出特殊加工、控制办法,消除缺陷对本工序加工质量的影响,确保本工序质量合格。

5.4控制方法工序质量控制点除按工艺技术文件中工序质量内容严格执行外,对特殊工序,其工艺参数应连续监控。

操作者正式操作前须认真检查和调整设备各参数应符合工艺规定参数。

5.5环境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环境应符合工艺要求。

a)设备周围应保持清洁,无油污、积水,废铁屑及时清除;b)产品按规定使用工位器具并定置管理,按规定放置;c)设备照明应满足产品质量生产和检查的光度。

5.6检验、测量设备工序质量控制点应配置可放置本工序所用检验、测量设备的适宜架或桌等。

工艺文件中规定的量检具应配置齐全,并保持完整、清洁、合格和其检测精度。

6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有标识牌。

第三篇:设备管理的控制点生产管理过程中关于设备管理的控制点一、安全生产四不放过、三定原则、三不推原则1、安全生产“四不放过原则”是针对事故处理而言的,是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即:事故发生以后,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安全生产“三定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针对事故隐患、危害因素和安全生产问题而言,要做到确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确定整改人员尤其是责任人,即定整改措施、定时、定人;二是针对安全生产机构设置而言,要做到机构、编制(人员)和职责三确定,即定机构、定编制(人员)、定职责。

3、安全生产“三不推原则”是指在隐患整改中要做到“三不推”,就公司而言,三不推是指班组能整改的不推部门,部门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就班组而言,三不推是指当班能整改的不推给下一班,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本班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工段)。

二、设备操作的三好、四会、四要求、五原则和三不放过1、三好:管好、用好、修好管好。

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凭操作证使用设备,别人的设备如无操作证,就不应使用。

工具及附件要放置整齐并保管好,不使损坏和丢失。

设备上的防护装置和线路管道要经常检查,保证完整而可靠。

用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不超载使用、不大机小用、不带病运转、不在设备运转中变速和装卸工件,精心操作,力求防止事故发生。

修好。

在维修工人帮助下,逐步掌握一般修理技术,能独立排除设备的小故障,参加设备的二级保养及大修总装和试车验收工作。

2、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会使用。

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艺,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做到正确使用设备。

会保养。

正确地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和油线、油毡、滤油器清洁。

认真清扫,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锈蚀,达到“漆见本色铁见光”,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定期进行一级保养。

会检查:了解设备的精度标准和加工规范,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设备异常状态。

会排除故障:能对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能采取措施,排除一般故障。

参加设备的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

3、设备维护保养的“四项要求”1、整齐(1)工具、附件齐全,放置整齐,不准直接放在机床的导轨面上。

工具箱、料架及加工件应摆放合理整齐。

(2)机床的防护装置及零件应齐全完整,各种标牌应完整清晰。

(3)各管道、电气线路应安装整齐、安全、可靠。

2、清洁(1)内外清洁,无黄袍、油垢、锈蚀,无铁屑杂物。

(2)各滑动面、三杠、齿轮、齿条无油垢。

(3)机床周围地面经常保持清洁,无积油、积水和切屑杂物。

3、润滑(1)熟悉润滑图表,按时按质按量加油和换油,保持油标醒目。

(2)油箱、油池和冷却箱应清洁,无铁屑杂物。

(3)油壶、油枪、油孔、油杯、油线和油毡应保持齐全、清洁。

(4)油泵压力正常,油路畅通,各部位轴承润滑良好。

4、安全(1)熟悉设备性能,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

(2)凭操作证操作设备。

(3)遵守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懂得“三好四会”内容,并认真执行。

(4)电器线路接地可靠,绝缘良好,限位开关、挡铁安全可靠,信号仪表灵敏。

4、设备操作的五项原则1、必须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文件。

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做到不搞好润滑工作不开车,不搞好清洁工作不下班。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好交接班及运转台时记录。

4、管好工具和附件,不得遗失。

5、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维修工人检修。

5、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遵循“三不放过”原则。

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根据设备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经济损失,认真分析,严肃处理,并整理记录存入设备档案第四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点1、原材料材质:表面锈蚀、混料、原料曲折、成型后弯曲处裂缝、钢筋纵向裂缝、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2、纲筋加工:钢丝表面损伤、钢筋剪断尺寸不准、成型尺寸不准3、钢筋安装: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网片斜扭、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骨架吊装变形、柱子外伸钢筋错位、框架梁插筋错位、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露筋、箍筋间距不一致、绑扎搭接接头松脱、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梁箍筋被压弯、双层网片移位、钢筋遗漏、绑扎接点松扣、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薄板露钩、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四肢箍筋宽度不准一、原材料材质:表面锈蚀:a、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