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依法治国维护社会
秩序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行政诉讼
⑴行政诉讼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⑵公民为什么有状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⑶近年,我国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增强。
②中国已选择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3、法治与人治
⑴划分法治和人治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当法律与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⑵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是指法律权威高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
人治,法律权威臣服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有法可依﹙前提条件﹚、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重要保证﹚。
5、实现依法治国有何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②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国家怎么做﹚
①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除了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③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7、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①法制不健全。
②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③司法方面,有些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④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
8、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①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需要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
国家机关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②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依法治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9、依法治国,公民应怎么做?
①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②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行为。
③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积极宣传法律,依法行使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