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暴力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学校暴力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学校暴力伤害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概述孩子本来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相对而言,他们在学校停留的时间长,如果学校管理工作漏洞多,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

一是要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制、维权教育。

首先在校园内部杜绝违法事件发生。

其次学校领导、教职工要正确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采取相应的防范举措,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安全体系。

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校园保卫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设立“法制副校长”制度。

公安机关对学校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整顿,建立和完善保卫队伍。

管理上实行校门封闭、凭证出入制度,严防犯罪分子混人校园内部,维护好校园安全。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

实行“包校”制度,由有关领导牵头,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及时解决学校及其周边地带的治安隐患,还学生们一片净土。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在增强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

目前,校园安全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明确校园安全主体,建立健全校园各类安全机构;从学校及师生安全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学校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规范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及师生安全万无一失。

还要警惕来自教师队伍的暴力,特别是变相体罚造成的隐性伤害,也不可忽视。

下面是我们选编的一些典型案例,希望校长和老师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经常讲给学生听听,以达到敲山震虎、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二)安全知识1.校园暴力的危害(1)校园暴力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校园暴力不仅直接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学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2)校园暴力可使家长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

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家长不得不求助于相关法制机构。

(3)校园暴力可使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

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使学生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1)学校设门卫,门卫要符合以下条件:无违法犯罪记录;无传染性疾病;身体条件好的、思想正派、责任心强。

(2)学校门卫实行轮换值班制度。

寄宿制学校24小时值班;非寄宿制学校在学生上课前30分钟开始值班,放学以后30分钟下班,上述时间之内必须有门卫值班。

(3)进人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

未持有规定的证章、证件的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

门卫在登记时必须査验证件、问明事由后才能放行,如果有条件联系到相关人员,门卫有联系并核实的义务。

(4)对于不能说明事由或者不能出示有效证件的来访人员,一律不得放行,应来访者要求,可以与学校办公室或者有关老师、学生联系。

(5)有人强行闯人校园,门卫要立即报警并报告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负责老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和老师的安全。

(6)老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得歧视学习成绩差或有其他缺点的学生。

(7)老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老师语言要文明,不得侮辱学生。

(9)老师不得翻看学生信件、日记。

(10)老师发现学生携带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校纪的物品时要暂时收缴,并及时交给有关部门或学生家长,除此以外老师不得没收、处置学生的财物。

(11)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等有学生在校的时间,校园内要有老师或者保卫人员进行巡逻。

(12)老师要积极教育学生不得有不良行为。

(13)老师应该就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商量、制定教育措施。

(14)发现学生人身安全受到他人威胁或涉嫌参与犯罪组织的,老师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向公安部门报告,同时将情况及时通知家长。

(15)老师发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或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公安部门反映。

(16)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学校要掌握家长的有效联系方式。

(17)保障校园环境良好、安全。

3.预防校园暴力的侵害(1)遭校园暴力,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绝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治暴。

(2)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校内外偏僻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不法分子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要增强法制意识,当冲突发生后,要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预防社会暴力的侵害(1)敲诈、勒索①敲诈勒索的防范常识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常见的敲诈勒索方式有以下几种。

口头威胁:有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截住,威胁同学们给他带钱带物。

带条子威胁:有些犯罪分子,选择好对象后,就写条子让其他同学带给对方,条子上写着要物品的名称或现金的数目。

通过第三人传话:不法分子让别的同学传话,让其准备物品或钱在规定时间送到某地方。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学生,不管是哪种敲诈勒索的方式,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性质严重则构成犯罪。

②遭遇敲诈、勒索怎么办?遇到敲诈勒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说好话,稳住对方,说明自己没带钱,避免正面冲突。

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

一定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自己提供安全保护。

如果轻易屈服于对方,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你招来无穷无尽的纠缠。

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

校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就再也不能伤害你了。

一定要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

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

发现其他同学被敲诈、勒索,要及时拔打“110”报警,并通知老师。

(2)抢劫、抢夺①抢劫、抢夺的防范常识近年来,抢劫犯罪日益增多,罪犯也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学生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对象。

对此,同学们要认真对待。

一是要有防范意识。

二是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同学们最好结伴同行,相互帮助。

三是身上不要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贵重物品,女生不要配戴金银首饰或玉器。

四是平时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以免引起不良行为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五是单独在家,不要轻易为陌生人开门,更不要为不认识、并声称是家长的同事或朋友的人开门。

如果发现类似情况,要立即拨打电话告诉父母。

六是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即使一时无法将犯罪分子制服,也可以快速逃避。

②遭遇抢劫、抢夺怎么办?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抢夺,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

那么一旦遭遇抢劫、抢夺怎么办呢?一是尽力反抗。

只要具备反抗能力或有利时机就应发动进攻,以制服作案人或使其丧失继续作案的心理和能力。

二是尽量纠缠。

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器械与作案人对峙,使其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援助,对作案人造成心理压力。

三是设法脱身。

实在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向人多、灯亮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

四是麻痹对手。

当自己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而无法反抗时,可先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财物。

同时要对作案人晓以利害,从而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也可尽量缓和气氛,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逃脱。

五是注意观察。

趁作案人不注意时在其身上留下记号,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或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等,在作案人得逞逃走时悄悄尾随其后,观察逃跑方向,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

尽量准确记下体貌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语言、行为等。

六是及时报案。

脱身后要及时报案,尽量准确描述作案人体貌特征,使犯罪分子尽早被绳之以法。

(3)绑架、劫持①绑架的预防知识: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暴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预防绑架要做到:一是平时养成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炫耀自己或家中如何有钱,更不要随便带陌生人到家中“参观”。

二是外出、上学和放学要尽量结伴同行,外出时要告诉家长,并说明返家时间,不要随意在外逗留。

三是如果有人突然来找你以“你家中出事了”或“你父母生病、出车祸”等等为由,要你离开学校或家中时,应首先设法与家人联系査证,并将此事告诉你的老师或邻居。

四是如果在途中发现有人盯梢跟踪,应设法将其甩掉并报警。

②遇到绑架劫持怎么办?如果不幸被绑架、劫持,要保持冷静,并想方设法摆脱歹徒的控制:一是遇到劫持,不要过分挣扎,以免犯罪分子对被绑架者进行身体伤害。

要尽量拖延时间,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车辆型号和牌照号码等。

二是如果被蒙上眼睛,要尽量将听到的线索默记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谈话内容、他们互相之间的称呼等等,到达藏匿地点后,要尽量了解藏匿地点的环境特点,与犯罪分子周旋。

尽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三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寻求他人帮助,摆脱歹徒的控制。

5.教育学生远离暴力(1)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了解暴力是最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学校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营造好的班风校风,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让暴力无处藏身。

(3)学生应加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胆小怕事,要勇敢面对校园的不良风气,因为懦弱往往会助长别人对你的攻击行为,要用正气、凛然和大义的态度,努力降低自己受到人身攻击的概率。

(4)不吸烟,不喝酒。

(5)不看色情、暴力、迷信的书刊和影视片。

(6)不摆阔气、不随意介绍家庭财产情况。

(7)未经允许不进人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

(8)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不适宜学生活动的场所。

(9)不做突然拿开板発、突然用脚绊他人等可能导致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动作。

(10)不欺负、岐视残疾同学。

(11)未经允许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2)未经家长同意,不在外留宿。

(13)不散布他人隐私或开可能导致他人精神受到伤害的玩笑。

(14)不参与打架斗殴。

(15)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16)不叫其他同学或老师的侮辱性绰号。

(17)不骂人、不说脏话,(18)不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19)不携带管制刀具。

(20)不纠集他人或参与他人组织的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活动。

(21)不偷窃。

(22)不故意毁坏他人或学校的财物。

(23)不吸食、不注射毒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