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结构设计原理解析
14.3.1
B类构件在使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的截面 正应力计算允许开裂的B类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与全预应力 混凝土及A类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 计算不同点在于截面已开裂。开裂截面的中性轴 位置和有效截面的几何特性,不仅取决于材料与 截面尺寸,而且还取决于Nc与横向荷载的大小和 位置,Ap,As等的多少,计算复杂
4)非预应力钢筋的主要作用是: (1)协助受力。 (2)承受意外荷载。 (3)改善梁的正常使用性能和增加梁的承受能力。
§14.3
PPC受弯构件的计算
验算内容:正斜截面强度,施工阶段的工作应力, 变形与裂缝度(B类),合理确定预应力度,疲劳 验算等。正、斜截面强度计算。预应力及损失值 计算,变形计算,局部承压计算,开前的应力计 算同全预应力砼。本节主要介绍在使用荷载作用 下B类构件计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14 部分预应 力砼受弯构件 (PPC)
概
述
前一章讲述PC构件设计,规定施加和使用阶段不 允许出现裂缝,全截面参与工作,此类结构称为 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全预应力砼结构具有刚度 大,耐疲劳、防渗漏的优点,但也有特点:反拱 度大影响使用,预加力过大,产生裂缝 后来有人提出,预应力构件在全部使用荷载下允 许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出现微细裂缝的更为 具体的部分预应力设计概念,很长时间得不到承认 (如弗烈西奈一直坚持要么预应力砼,要么钢筋 混凝土,二者之间不存在其它形式)后来人们渐 渐认识到部分预应力砼的优点并接受。
p
弹性分析法是根据内力平衡和应变协调两个条件 通过试算分析开裂截面的方法。
2)给定弯矩直接求出开裂截面应力的消压分析法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开裂后的应力状态,与 钢筋混凝土大偏压相近,但钢筋混凝土大偏压, 受荷前截面各应力为零。可按材力有关公式计算 σp和σs。PPC构件,开裂时应力不等于零。因Np 作用。 PPC构件的计算,考虑Np引起的截面应力特点,以 计算方法上进行某些处理,将截面上由Np引起的 应力退压成零应力状态,暂时先消除Np的影响, 就可以借助大偏压构件的计算方法求解σp和σs。
3)实现部分预应力,可行的方法主要以下三种: (1)全部采用高强钢筋,将其中的一部分拉到最大 容许张拉应力,保留一部分作为非预应力钢筋, 这样可以节省锚具和张拉工作量。 (2)将全部预应力钢筋都张拉到一个较低的应力水 平。 (3)用普通钢筋(例如热轧HRB335、HRB400级钢筋) 来代替一部分预应力高强钢筋。 对于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第三种配筋方法 (混合配筋)最多。
我国1981年提出了《部分预应力砼结构设计建 议》,公桥规中也对部分预应力砼构件和构造制 定了有关规定。 本章内容 1.部分预应力砼的概念及受力特性 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与规定
§14.1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性
不同预应力程度条件下的荷载—挠度曲线(同Mu 的PC、PPC、RC梁) PPC的受力特性介于PC,RC梁之间M较小,同PC梁, 但反拱fyb小,M至B点,外M下挠度等于反拱度, 梁挠度为零,但受拉边缘σh≠0 M增至C点,M=Mo,消压弯矩,下边缘σh=0,后同 钢筋混凝土梁,M增至D点混凝土边缘拉应力达到 极限抗拉强度,随M增加至D点开裂M=Mf M至E,挠度增加很快,钢筋屈服 M至F,达到承载能力而破坏
§14.2 部分PC结构的发展与特点
1)发展 (1)1939年,奥地利的V· Emperger就提出了引进少 量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裂缝和挠度性能的部分预 应力的概念。而后,英国的P· W· Abeles又一步提 出,在全部使用荷载下允许混凝土出现拉应力, 甚至出现微细裂缝的更为具体的部分预应力设计 概念。 (2)1962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欧洲混凝土委员会 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联合会议上, 首先提出了将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之间 的中间状态连贯起来的设计思想。
1)开裂截面的弹性分析法
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Nc)为
NC 0.5 C bx 0.5Ec cbx
预应力钢筋与普通钢筋的拉应变可用开裂截面受 压区高度X和上边缘混凝土压应变εC分别表达如 下: hp x hs x p pe ce c ( ) s c( ) x x
1)经济性较节省,省钢筋、锚具 2)改善结构性能 (1)预加力小,反拱度小,锚下局部应力下降 (2)未裂前刚度大,裂后刚度降低,但卸载后,部 分恢复,比钢筋砼优 (3)部分预应力砼配置了非预应力筋,提高了延性 和抗震能力 后来部分预应力设计概念被广泛地接受,费烈西 奈说:预应力结构在能节省大量建设资金的前提 下,产生适度的裂缝是可以接受的
应变 pe 和 ce 分别为预应力梁在承受自重荷载 作用和外荷载作用之前,预应力筋中的有效拉应 力和它周围混凝土的压应变。 预应力筋和普通的拉应力的合力分别为
hp x Tp ApEp p ApE pe ce c ( ) x hs x Ts AsEs s AsEs c ( ) x
(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1981年提出了《部分预应 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 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简述如下: (1)节省预应力钢筋与锚具 (2)改善结构性能 ①由于预应力的减少,构件由弹性变形和徐变变形 所引起的反拱度减小,锚下的混凝土的局部应力 降低。 ②构件开裂前刚度较大,而开裂后刚度降低,但卸 载后,刚度部分恢复,裂缝闭合能力强,故综合 使用性能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
PPC构件应力状态分3个阶段
1.有效预加力N p作用下的应力 2.消压状态下的应力 3.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14.3.2裂缝宽度计算 1)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对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B类受弯 构件,《公路桥规》采用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式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