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

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

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Zn C.N2 D.CO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钾K(OH)2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 +2B. +3C.+4D. +6考点二:物质分类(6-9)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8.化学工业上人们常说的“三酸两碱”除硫酸、盐酸和纯碱(Na2CO3)外,还有一种酸和碱你认为可能是A.碳酸、烧碱 B.硝酸、Ca(OH)2 C.硝酸、烧碱 D.醋酸、NaOH 9.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认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就是酸,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就是碱并由此诞生了酸碱电离理论。

按照酸碱电离理论,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水分子也可以部分电离为H+和OH-,因为其中的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水也是一种酸。

B.NH3▪H2O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它是一种碱C.纯碱溶液显碱性,所以纯碱也是一种碱D.NaHSO4在水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出H+,所以它是一种酸,它的水溶液显酸性。

考点三: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10-13)基本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会用“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简单阴阳离子的结构10.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依次为11.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12.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A.B.C. D.13. 下面的微粒中和Na+质子和电子都相等是:A.H2O B. OH- C.NH4+ D.K+考点四: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和应用、化学反应分类(14-19)基本要求:①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三原则a.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必须符合实验事实;b.反映反应物、生成物状态和规格,反映化学变化发生的基本条件;c.遵循质量守恒。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么有沉淀、要么有气体、要么有水生成。

③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1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原子的种类B. 原子的数目C. 分子的种类D. 分子的数目15.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2H 2+O22H2OB. 2Fe+6HCl2FeCl3+3H2↑C. KClO 3KCl+O2↑D. 2KOH+H2SO4K2SO4+2H2O16.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A.23︰9 B.32︰9 C.46︰9 D.16︰917.有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2点燃2CO2+4H2O,则由此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③燃烧还生成了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A.① ②B. ③④C.①④D. ②③18.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12+2NaI = 2NaCl+I2 B.C12+K2S = 2KCl+S↓C.Br2+Na2S = 2NaBr+S↓ D.I2+2KBr = 2KI+Br219.下列各组内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Cl、AgNO3、K2SO4B. KOH、NaNO3、H2SO4C. Ba(OH)2、NH4Cl、CuSO4 D.KNO3、MgCl2、ZnSO4考点五:物质的溶解、溶液(20-26)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度的计算、溶液配制20.在一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SO42-、K+ B.NH4+、Na+、OH-C.Cu2+、C1-、NO3- D.Na+、C1-、NO3-2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2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 B. % C.% D.%23. 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cm-3)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C.将480 mL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量筒中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水中,并不断搅拌24.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CaO、CaCl2 B.CuSO4、NaCl C.CaCO3、BaSO4 D.NaOH、NH4NO325.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3-、SO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42-离子的个数比可能的是()A. 3:2:10B. 3:5:1C. 3:10:18D. 3:1:5,26.某同学将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4g不含结晶水的氯化钾固体,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肯定原氯化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C.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一定小于40g D.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小于40g考点六:基本实验(27-30)基本要求:熟悉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掌握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包括药品及规格、反应原理(主要是方程式)、装置(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选用、注意事项等。

2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把碘酒滴入米汤,米汤呈现蓝色C.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D.棉纱线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2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判断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指定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A中另一仪器是锥形瓶B.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加热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以用C,收集装置可以用FC.如果D装置中盛放的是水,可以用它收集HCl气体D.装置B可以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选用E29.现有4℃一杯水,老师安排三位同学测水的多少。

甲同学量得该杯水的体积是18mL;乙同学称得其质量为18g,通过水的密度换算他觉得和甲同学的结论也是一致的;丙同学自学了高中化学部分内容,不仅测出了水的质量、体积,还计算出该杯水中含有×1023个水分子并得到老师的肯定,但老师说×1023是个近似值。

据此你觉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们可以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一定温度下我们也可以用体积表示水的多少C.一定量的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子。

18g水中水分子多少一定是无数个科学家像我们数乒乓球一样夜以继日地数出来的D.我相信科学家肯定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由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其中含有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数。

在高中我一定很快学会它。

30.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C.双氧水分解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参考答案12345678910B A DCD D D C B D 111213141516171819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