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3.6.3焊接时分层对称焊接,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前一道焊缝的焊渣要清理干净后才可施焊下一道焊缝。
3.6.4施焊完毕,及时检查焊缝宽度、平整度及连续施焊性,符合要求并自然冷却8分钟后,才能允许上节桩启动静压。
3.7终止压桩5分钟后复压一次,然后移位。
4质量标准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工序施工时需做到检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准备下工序,如果检查不合格,立即组织返工,否则不得转入下个工序的进行。
6.3压桩完成后要做好桩孔保护,避免桩顶和桩身受到机械、车辆等的碰撞碾压。
7、安全控制方面
7.1静压桩机操作工、指挥、起重工、电工、焊工、机修工等配套齐全,持证上岗,进入现场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戴安全帽、穿胶鞋。
7.2静压桩机进场前,需要对场地土进行试压,确保桩机平稳施工。
7.3静压桩机进场后,需提供桩机及配套相关合格证明文件及年检报告,每天施工作业前需要对钢丝绳、液压轮轴等易磨损部位加强检查,确保制动灵活,试机正常后方能施工。平时做好对桩机各部件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150+0.01H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桩数大于16根
桩基中的桩
最外边的桩
1/3桩径或边长
中间桩
1/2桩径或边长
注:表中L表示桩长,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预制桩必须提前订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5.2作中要加强检查,避免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地下有障碍物,或者在堆放、起吊运输
5.3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定进行施工,避免由于打桩机地盘不水平、稳桩不垂直或桩尖地下遇到硬物等原因造成桩身倾斜。
5.4接桩焊接处必须清理干净,坡口处出现金属光泽后施焊。
5.5在压桩过程中如遇下列情况应暂停送桩:
(1)入土速率剧变;
4.1保证项目:
4.1.1成品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焊缝质量,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以及电焊条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4.1.3压桩力和桩顶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相关规范,见下表。
预应力管桩施工相关规范
成品桩质量
外观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脚深度<10mm,蜂窝面积<总面积0.5%
2.2.3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测出自然地面标高;在成桩过程中必须进行桩与桩之间的二次复核,并经过预检签字,业主对以上内容进行并行检测、复核。
2.2.4根据施工图绘制桩位编号图,确定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5正式施工前应做好桩基施工图会审、设计交底、设计试打桩,确定相关压桩参数。
(2)桩身桩顶出现严重破裂或破碎;
(3)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4)如遇大风雷雨天气,暂停施工作业。
6成品保护
6.1PC桩一般采用常压蒸汽养护,一般要经过28d才可以运输使用。必须保证管桩强度达到100%后才可以打桩。
6.2管桩在运输、吊桩及堆放过程中应正确叠放,轻起轻吊,避免使用前桩身破裂和桩顶断裂。
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
压桩、接桩
上下节轴线偏差
<10mm
节点弯曲矢量
<1/1000 L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焊缝饱满连续,无裂缝、气孔、夹渣,焊缝咬边深度≤2mm
冷却时间
≥8.0min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5%
桩顶标高
±50mm
桩位允许偏差
(mm)
盖有基础梁的桩
垂直基础梁中心线
100+0.01H
沿基础梁中心线
2.1.1预应力管桩具备出厂合格证、管桩力学性能报告、外加剂检验报告。
2.1.2桩进场后按照规范对外观质量及尺寸进行检查。
2.1.3主要机具有:静力压桩机、电焊机、送桩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
2.2作业条件:
2.2.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五星村拆迁安置小区(一期)
建设单位
余姚绿城投资置业
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慈溪市建筑工程监理
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预应力管桩
日期
2010.9.28
交底内容:
1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静压法预应力管桩的施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3.3桩机就位:对施工场地内的表层土质进行施压后,确保承载力满足静压桩机在施工和移动过程中不出现沉陷,对局部软土层可采用事先换填处理或铺设钢板后作业。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
3.4喂桩、安装桩尖、对桩位:单根管桩吊运时可采用两头勾吊法,竖起时可采用单点法,管桩起吊运输过程中要平稳轻放,以免受到振动、冲撞。管桩吊起后缓缓将桩一端送入桩帽中,待管桩放入桩机夹箱内扶正就位后,将桩插入土中30cm~50cm的深度后,用两台经纬仪(在接近90°的夹角方向)双向控制桩的垂直度,条件不具备也可以采用线锤进行垂直度控制。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进行调整,确保管桩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压桩。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喂桩至桩机前→安装桩尖→吊桩、对桩位→调整桩及桩架垂直度→施压→复核垂直度继续压桩→接桩→冷却后施压→测量入土深度→停机移位。
3.2桩位放样:根据现场整平后的测量结果,按照设计要求绘制桩位编号图,根据桩位编号图进行准确放样,用全站仪、经纬仪、卷尺定出每排桩位轴线然后逐桩放出中心,用消石灰做出桩位的圆形标记,圆心位置做出醒目标记,并注意保护。测量人员填写放样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施工。为防止挤土效应及移动桩机时的碾压破坏,针对单桩、独立承台以及群桩制定不同的放线方案。当桩数比较少的时候,采用坐标随时复测;针对大面积群桩,在场地平整度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网格进行控制,并在端头桩位延长线上埋设控制桩,以便复核。
3.5压桩:桩就位后,开动压桩装置,严格记录压桩时间和各压力表读数,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压桩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2m。
3.6接桩:
3.6.1静压桩至地面0.5~1.0m时,停止静压进行接桩,上下节错位偏差控制在3mm以内,节点弯曲矢量<1/1000桩长。
3.6.2上下节桩之间如有空隙,用楔形铁片全部垫实焊接牢固,管桩焊接前,上下端表面用铁刷清理干净,直至其坡口处刷出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