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能及反应堆简介汇总

核能及反应堆简介汇总

作用,钠辐照后不产生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有足够的运动粘度和热膨胀系数,易 于设计非能动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等。中国实验快堆是一座热功率65 MW、电功率 20 MW的钠冷池式快堆,除具有上述固有安全特征外,它还设计有负的温度效应、 功率效应和堆芯钠空泡效应,设有独立的非能动事故余热排出系统、非能动接钠 盘、堆容器非能动超压保护系统、非能动冷却的堆芯熔化收集器等,以及具有完 备可靠的主动安全系统。中国实验快堆达到了第四代核电系统的安全目标。
MHD问题:液态金属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即导电的液态金属在聚变强磁场环境下 引起的附加MHD压降,影响液态金属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
ITER
核电站
中国核电站分布
核聚变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 问题,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来源几乎 取之不尽,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以磁约束Tokamak为驱动源的混合堆
中国科学家在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这一研究平 台上,针对未来ITER400秒高参数运行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 的实验研究,通过集成创新,实现了411秒、中心等离子体密度约2×1019m-3、 中心电子温度大于两千万度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以一个数量级的提升再创国 际最长时间记录,同时还获得了大于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 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也为国际热核实验聚变堆ITER 和我国未来独立设计建设运行聚变堆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钍基熔盐堆(TMSR)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优势: 1.熔盐堆安全,钍元素量多,可解决铀矿不足的问题。 2.在堆芯区域没有高压蒸汽,只有低压的熔融盐。 挑战: 1.在致密的熔盐堆芯中,高中子通量和高温能改变石墨慢化元件的形状 2.熔盐的提纯,有毒产物的处理
世界第四个散裂中子源预计2018年建成
散裂中子源作为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 应用十分广泛,建成后,它能为我国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前沿领 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先进科研平台。
核反应堆 可控自持的核裂变反应
压水堆 沸水堆 重水堆 高温气冷堆 钠冷快堆 钍基熔盐堆(TMSR)
压水堆
压水堆使用加压轻水(即普通水)作冷却剂和慢化剂,且水在堆内不沸腾的 核反应堆。燃料为低浓铀。20世纪80年代,被公认为是技术最成熟,运行安全、 经济实用的堆型。
压水堆本体剖面图
压水堆燃料组件图
优点 1.采用次临界堆包层后,混合堆可实现具有商业规模的能量输出,与现有 压水堆/沸水堆水平相当; 2.采用次临界堆包层后,容易实现聚变堆芯的氖自持; 其主要难点在于: 1.采用液态金属冷却的设计都面临MHD问题; 2.脉冲源驱动的次临界堆要解决稳定功率输出的问题; 3.燃料后处理涉及同位素分离。
沸水堆
以沸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沸水堆是以沸腾轻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并在反应堆压力 容器内直接产生饱和蒸汽的动力堆。沸水堆与压水堆同属轻水堆,都具有结构紧凑、 安全可靠、建造费用低和负荷跟随能力强等优点。它们都需使用低富集铀作燃料。 沸水堆核电站系统有:主系统(包括反应堆);蒸汽-给水系统;反应堆辅助系统等。 但发电厂房要做防核处理。
核能 E=mc^2

核裂变
裂变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钍和钚等才能发生 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 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 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 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1千克铀-238的全部核的裂变将 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足以让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 小时),与燃烧2500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重水堆
重水堆是以重水作慢化剂的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重水堆可用 轻水或重水作冷却剂,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两类。
高温气冷堆
用氦气作冷却剂,出口温度高的核反应堆。高温气冷堆采用涂敷颗粒燃料,以石 墨作慢化剂。堆芯出口温度为850~1000℃,甚至更高。核燃料一般采用高浓二氧化 铀,亦有采用低浓二氧化铀的。根据堆芯形状,高温气冷堆分球床高温气冷堆和棱 柱状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具有热效率高(40%~41%),燃耗深(最大高达20MWd/t铀),转换 比高(0.7~0.8)等优点。由于氦气化学稳定性好,传热性能好,而且诱生放射性小, 停堆后能将余热安全带出,安全性能好。
钠冷快堆
以液态金属钠作为冷却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高的热导率,低压的钠系统,钠对快堆材料腐蚀甚微,熔融燃料与钠无剧烈相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