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制度

我国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制度


3、慈善捐赠税收激励的问题

LOGO

一是慈善组织接受捐赠的地位不平等。根据我国《企 业所得税法》第九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和《关 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纳税人 只有向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组织捐赠,该支出 才允许扣除,向其他未获审核的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不 能在税前扣除。 二是对企业向慈善组织捐赠的税收激励力度有待提高。 从企业所得税角度讲,慈善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比例虽高, 但缺乏“弹性”,制约了纳税人捐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 纳税人的捐赠规模。《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 支出税前扣除的比例虽然已提高至利润总额的 12%,甚至 高于美国的 10%,但只允许在当年进行一次性税前扣除, 超过的部分不能结转至以后年度延递扣除。
1、针对慈善组织的税收激励政策

LOGO



对与慈善组织,税收激励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和契 税方面。 一是企业所得税方面对慈善组织的优惠。税法规定, 我国的社会团体因接受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而获得的收入免 征企业所得税。 二是契税方面对慈善组织的优惠。税法规定,国家机 构,慈善性质的社会组织出于日常办公科研的需要而购买 土地房屋时免征契税。同时规定,当这类组织改变土地房 屋的用途不再用于正常的业务时,应该补缴应缴纳的契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慈善组织及 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三、我国现行慈善捐赠中税收激励制度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我国现行慈善捐赠税收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1、慈善税收立法层面的问题 2、对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规定方面的问题 3、慈善捐赠税收激励的问题 4、行政效率低下,税收优惠落实难 5、非货币公益性捐赠税收激励制度的缺位 6、税种结构的缺陷
LOGO
1、慈善税收立法层面的问题

LOGO

首先,我国慈善税收立法水平低下,缺乏一部统一的 慈善税收法律和立法原则。慈善相关的各项税收优惠规定, 散见于《企业所得税法》等七部法律、《增值税暂行条例》 等十一部行政法规以及 40 多份规范性文件之中。 其次,大部分的税收优惠规定法律位阶不高,法律效 力较低,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使我国在慈善事 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宣传、管理和优惠正常落实等方面存在 诸多的问题。
3、针对企业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

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公司和其他 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 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公益、救 济性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准予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 除,扣除限额不超过核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 12%。
4、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间的关系

LOGO

1、慈善捐赠税收优惠体现了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 原则经常被认为是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并被推为当代税 收的基本原则。与其他税法原则相比,税收公平原则表现 了良好的社会需求,而对于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赋予一定 程度上的税收优惠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原 则,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税收公平。 2、税收优惠对慈善行为的正面激励作用。广大的发展 中国家采用时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慈善捐赠行为。 当税收优惠法律的政策与法规更加制度化与明晰化,并且 利于各种捐赠主体的善心捐赠行为,这样各个捐赠主体不 仅能使受捐赠者得到善意的帮助,对于捐赠者这方来说也 不会由于自己的捐赠行为而被征收过多的税负。
3、慈善捐赠中体现的税收原则
4、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间的关系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3
1、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的相关概念
LOGO
▲慈善事业:是指现代社会中,以慈善组织为主要的分配 主体,以自愿的公益性捐赠为主要的分配方式,对社会资源和 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一种社会化公益事业。 ▲慈善组织:特指从事慈善事业的慈善团体组织。 第一,慈善组织的组织宗旨必须具备公益性。 第二,慈善组织的服务于广泛的不特定的公众,或某一 需要帮助的群体,而非服务于组织内部的成员。 第三,慈善组织是慈善活动的中介组织,也是社会资源 的分配主体,它们以促进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鼓励和组织慈 善捐赠等方式募集社会资源,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
(二)国外慈善捐赠中税收激励制度

LOGO
1601 年, 英国颁布的《慈善使用法》, 就规定了给予慈 善基金会以优惠的待遇, 免除慈善捐资者若干税赋。这一 立法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美国政府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实行减税措施促进 私人捐赠。80 年代美国两次下调个人所得税税率, 推动慈 善捐款从1981 年的550 亿美元增长到1989 年的1 070 亿 美元。
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 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七十八条规定: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 受税收优惠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我国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制度
LOGO
1 2
• 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制度概述
• 国内外慈善捐赠中税收激励制度 • 我国现行慈善捐赠中税收激励 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慈善法》中税收政策讨论
3
4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2
一、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制度概述
1、慈善捐赠与税收激励的相关概念
2、慈善捐赠中税收激励制度的分类
3、慈善捐赠中体现的税收原则
LOGO
(一)社会公平 税收公平, 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平问题而受到重视的。社 会意义上的税收公平指的是国家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角 度出发, 运用税收手段对各种收入分配尤其是个人收入分配 予以必要的调节或再分配, 以缩小收入差异, 防止两极分化, 从而使收入分配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达到公平。 (二)经济公平。 税收上的经济意义公平, 是指税收的征收应该为企业和 个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使企业、个人收入的多 少与其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效益相对称, 即等量投入及 其所产生的效益取得等量报酬。
2、针对个人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

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依照该法律的规定对公益事业进行捐 赠,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 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 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 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具体 如下: 1.个人和个体工商户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 遭受灾害的地区以及贫困落后力度的捐赠,可以在缴纳个 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扣除,扣除比例不超过 应纳税所得额的 30%,捐赠款项超过 30%的部分,不得向 后结转。 2.个人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 允许全额从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扣除。
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对于慈善捐赠的促 进措施作了相关规定。

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也有对企业个人捐赠享受税 收激励的规定。按照税收激励的对象不同,从三个角度进 行分析和研究,即划分为对慈善组织的税收激励政策、对 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及对个人的税收激励政策三种情况。
LOGO

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要求税收 保持中性, 即对所有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包括经营者和投资 者, 要一视同仁, 同等同待, 以便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合理的 税收环境, 促进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其次是对于客观上 存在不公平的因素, 如资源禀赋差异等, 需要通过差别征税 实施调节, 以创造大体同等或说大体公平的客观的竞争环 境。这两个层次, 也相当于社会公平中的横向公平和纵向 公平。

LOGO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捐赠纳税人享有一系列的税前扣除优惠 制度,主要包括:(1)个人所得税。个人只有向公益性组织的捐赠 才能进行税收扣除,并有最高限额。超出部分可向后结转,结转期限 不超过5年。个人向私人基金会捐赠的超出部分不得结转。个人所得 税的可抵税比例维持在50%左右。(2)公司所得税。公司慈善捐赠 的税收扣除也有一些限制性规定。一是必须向享有受赠资格的公益组 织捐赠才能扣除。二是最高扣除限额视情况而变。三是存货的捐赠额 被限定为该存货调整后的基值,当公司捐赠的存货用于照顾病人、穷 人、儿童或用于大学、研究机构、实验以及生物或物理学的研究教育 项目时例外。(3)遗产赠与税。纳税人向从事宗教、慈善、科学、 文学或教育目的(包括艺术奖励、保护儿童和动物以及鼓励国内或国 际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以及用于以上目的的信托组织、退伍军人组 织等的捐赠,可以进行扣除,并且没有扣除上限。正是在这样的制度 环境下,美国的个人捐赠达到了令人惊愕的地步。
2、对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规定方面的问题LOGO

免税收入的认定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我国税法并没 有区分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和互益性,只对这些组织的非 营利性收入实行免税,对经营性活动则一律要求依照税法 规定纳税。而慈善组织——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公 共物品,往往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产生弥补效用,从一 定程度来说也是对政府公共职能起到补充,因而在大部分 国家,为了鼓励这一行为,对慈善组织的收入,无论是否 来源于营利性活动,只要用于慈善目的或公共利益的,一 律实行税收减免。而我国对于慈善组织免税收入的规定过 于严苛,将慈善组织出于保值增值目的投资性收益也纳入 了课税范围。我国税法将非营利组织视同市场经济主体, 对非营利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给广大慈善组织带来巨大 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