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
方案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尊重社会价值、恪守工程伦理道德,拥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坚实的道路桥梁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道路桥梁工程相关领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要求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应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具有从事道路、桥梁、隧道及机场等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本事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道路、桥梁、隧道及机场等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分析和表示,并经过对专业文献的调研进行分析,以获得科学、合理、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道路、桥梁、隧道及机场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结构物与材料,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道路、桥梁、道路材料、隧道及机场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规划、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经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初步的规划、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5. 使用现代工具:具有应用计算机语言、信息技术进行道路、桥梁、道路材料、隧道及机场等工程问题分析和测试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认识道路、桥梁、隧道及机场等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认识道路、桥梁、道路材料、隧道及机场等工程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适应团队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示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较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
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
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道路工程方向、桥梁工程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土木专业制图、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测量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桥涵水文与水力学、交通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道路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基础工程。
道路材料工程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土木专业制图、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测量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性能、土木工程材料、道路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混凝土材料科学、混凝土工艺学。
五、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其中道路工程方向:修满171.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65.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96.0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其中桥梁工程方向:修满172.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65.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97.0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其中道路材料工程方向:修满171.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65.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95.5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年教学进程表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第一年教学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