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12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制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代物流企业。

就业岗位主要面对仓储与配送,从事仓储管理、货物配送、营销计划、客户服务、信息分析、市场调研等工作。

岗位群为:物流员、保管员、商品储运员、商品养护员、配送员、理货员、单证员、客户服务员等。

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基本技能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

二是职业资格证书(可选择):物流师资格证、叉车操作证书(18岁以上选考)、营销员(国家职业资格中级)等。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
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具有较高物流活动操作和管理能力,从事物流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 知识
(1)了解物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要求等知识。

(2)具备货品的管理专业知识,辨别各类不同货品标识,完成货品验收、养护等作业。

(3)掌握物流业务流程,能完成相关作业任务。

(4)具备常见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5)具备开展仓储业务的基本知识。

(6)掌握物流企业成本的基本核算知识,会初步计算仓储、运输、配送、货代、快递等各项物流服务项目的成本。

3. 能力
(1)通用能力:
①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②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④具有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信息加工能力。

⑤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①具有物流中心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与区域划分出库相关作业流程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②具有仓储与配送使用的常见存储、搬运、运输等工具识别判断、合理选择的能力。

③具有仓库安全、返品处理和流通加工等相关作业能力。

④具有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包装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简单维修能力。

⑤具有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作业、配载作业、送货作业的能力。

⑥具有常见的物流信息设备及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或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及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表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是指同本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课程,为专业的相关技能打好理论基础的课程。

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并使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的内容,进入专业角色,实现专业认同。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表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表
七、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计划进程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合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组建了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

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物流或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90%以上,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为满足仓储与配送基础作业能力实践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要求,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建设仓储与配送实训室和物流综合实训室。

与校外河南优捷技术公司、河南宛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阳广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南阳诚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市八达物流公司、广东宏源物流公司、北京航星永志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天马公司、深圳圣淘沙酒店管理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实习、就业有效对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物流技能人才。

(三)教学资源
要求教师按程序选用教材,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高质量教材,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如专业图书文献资源、与专业相关的会计软件等数字资源。

(四)教学方法
推行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五)学习评价
1、考核方式
(1)理论考核: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门化方向课的理论考核由学校统一命题考试。

(2)技能考核:由平时作业、期末技能考核或技能鉴定等考核实施。

2、考核时间
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考核,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是该课程的总成绩。

成绩不合格者,一般安排在下一学期开学初补考,最后一学期各门课程的补考均在期末完成。

若补考还不合格,毕业时安排最后一次补考;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可毕业前再组织一次考核。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跟踪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及其对岗位的适应匹配情况,在工作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课程内容及开课顺序,不断提高毕业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九、毕业要求
1、具备计算机基础、电子表格及现代办公技术知识;
2、具有较流利的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具备在各类物流企业从事市场开发、仓储、运输与货物配送管理能力;
4、具备物流基础知识、物流法规知识;
5、具备物流规划、设计和管理知识;
6、具备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营、维护与管理。

7、通过三年学习,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见教学计划进程表)、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素质、知识能力等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