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10讲 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10讲 运动和力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速度: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快,我们就说速度大,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表示运动快。

速度公式V =s,V 代表速度,S 代表t路程,t 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读做米每秒。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1 米/秒=3.6 千米/时。

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V =s t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前者叫这个力的受力物体,后者叫这个力的施力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体之间发生了作用才会产生力,例如推、拉、提、压、摩擦,物体间没有发生作用就没有力的产生.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的运动快慢或者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究竟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原来的起始状态决定。

力不是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练习一、选择题1、人们常说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 月亮.B. 云彩C. 地球.D. 太阳2、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它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等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B、如果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C、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一些;D、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时间不一定长。

3、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6m 的是:()A. 乒乓球的直径B. 物理本的宽度C. 暖水瓶的高度.D. 一个人的高度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D.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绝对消除的5、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6、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一端跑向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而乙在前半段路程内跑步,后半段路程内走。

假设甲、乙两人跑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A.甲先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7、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8、甲与乙进行100M 跑步比赛,甲跑完100m 时乙刚跑完90m,如果让甲从100m 起点后10m,而乙从100m 起点同时起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先到B:乙先到C:二者同时达到D:无法确定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B.一个物体受力,同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C.马拉车向前,同时车也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从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10. 如图1 所示,弹簧秤的称钩和提环上分别用细绳绕过定滑轮后吊着A、B 两个物体且处于静止状态.A 和B 的质量都是0.5 千克,则弹簧秤的读数为:()A.零B.0.5NC.4.9ND.无法确定11.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 2 所示。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G 表示重力,F 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正确的是:()图1 图212.下列说法,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火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B. 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逐渐变慢C.重物被吊车沿直线向上匀速吊起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13.机动车、驾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A.突然启动B.车速太快C.紧急刹车D.车速太慢14.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保持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的方向改变了。

B.保持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立即停下来D.速度变小,慢慢停下来。

1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6.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C.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17.如图 5 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N 的两个物体,M>N.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先撞上,后又分开18.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图 5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19、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人的身高为165 。

2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0.5h= min.2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概念。

要比较几位同学跑步的速度大小,可采用在相同时,比较他们通过的路程长短的方法;或采用在相同时,比较他们所用时间的多少的方法。

22 、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选为参照物是静止的,选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23、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 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 min 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km/h,中间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km/h,后30 min 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24.如图7,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同时小车将向运动,原因是;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

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

25.如图,使用一只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得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最大测量值是。

图 726.起重机吊着6000 N 的重物静止时, 钢丝绳的拉力是N.起重机吊着的重物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000 N . 起重机吊着的重物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的拉力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000 N .三、实验与探究题27.在家打扫卫生时,小宇用 300N 的水平推力将一只箱子向右推开。

如图 14 所示,请你画出这个推力的示意图。

图 1428、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 15 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图15(2);(3)。

29.小明为了测出一支钢笔的重力 G,他向老师借了一根轻质弹簧(弹簧的伸长与其外力成的钩码,再利用自己的直尺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正比),一个质量为m;(1)把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用直尺量出弹簧的长度为L1(2)再把钢笔挂在弹簧的下端,用直尺量出弹簧的长度为L;2(3)接着他应做第三步是:。

钢笔重力的表达式G= 。

30.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 6-6 所示,(a)、(b)、(c)表面分别为毛巾、纸板、玻璃。

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不同的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图 6-6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等的;(2)小车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受到的摩擦力(选填“最大”或“最小”),速度减小得(选填“最慢”或“最快”);(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4)从实验中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四、计算题31.质量为 10 吨的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所受到的牵引力是车重的 0.2 倍,则汽车所受的阻力是多少?32、汽车从 A 地开往 B 地,共用了两小时,第 1h中行驶了 54km,第 2h中运行了 72km。

(1)第1h 中平均速度是多大(2)第2h 中平均速度是多大?(3)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33、2004 年 12 月 26 日上午 8 时 30 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 8.9 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 1500 公里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

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 3000 米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

尚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 500 公里/小时,孩子们逃往高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