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前法国新闻事业发展

二战前法国新闻事业发展


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发展
1.大革命中的报刊概况 这一时期,法国报刊业空前繁荣。以三种倾向的报刊 为主。 1革命派报刊:米拉波创办的《普罗旺斯邮报》、马拉 创办的《人民之友报》、阿贝尔创办的《杜歇老爹报》、 德穆兰创办的《法国吉布拉班革命报》等。这些报纸不同 程度的推动了革命进程。但寿命都不长。 2保皇派报刊:《政治及国家报》等也在负隅顽抗。 3非政治性报刊:《巴黎新闻报》、《普通箴言报》等, 采取不过于介入革命的态度,虽平平淡淡,但寿命较长。
启蒙思想的传播
1.法国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等。
2.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和贡献 a.启蒙思想家们集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掀起了 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气门思想家们不仅将旧制度批判的体无完肤, 而且对将“理性”社会化危险是充满信心,认定理 性的力量是最强劲的,必将赢得胜利。 c.启蒙运动最直接、最伟大的功绩是为摧枯拉朽 的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廉价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巴黎的四大日报:
《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晨报》、《新闻报》
1《小日报》:1863年米老德创办。该报尽量减少政治报道 和政治争论,增加间接有趣的最新消息,以刺激性社会新闻和怪 诞连载小说吸引读者。后由于宣扬军国主义遭到唾弃,销路下滑。 2《小巴黎人报》:1876年创刊。1888年转入迪皮之手。他 对该报进行了改造: 第一. 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参加任何重大的政治争论,因 而被称为中间派。 第二. 内容上追求可观,不重言论,连载小说,增加社会、 体育等有刺激性的新闻报道。 第三. 经营管理上注重设备更新,是巴黎第一个使用轮转 印刷机的报纸,改进发行推广工作。 这些措施使该报销量直线上升,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报 纸”。
法国新闻事业史
— — 二战前期
封建统治压制报业发展
(16世纪—18世纪中期)
此阶段统治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学者报》、 《信使报》
1.勒诺多《公报》 法国第一张持续出版的周报,1631年由勒诺多创办。它也被认为是法 国新闻之父。 该报经首相推荐、国王路易十三特许出版,国王和首相还亲自为之撰稿。 开始时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以后增加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新闻和 广告,还有政治评论。实际上是官方的喉舌。 勒诺多家族经营该报131年,至1762年报纸为外交部接办,改名为《法 兰西新闻报》,1780年转卖给出版商库克,1915年该报停刊。 2.《学者报》 1665年萨洛创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资助。是介绍法国国内外出版的新 书的专刊。创办初期是周刊,1724年改为月刊,并延续至今。
3《晨报》:1883年由美国人创办。几度易主,一 直经营到1944年。期间一直 保持美国廉价报纸风格。文字通俗、标题字体 较大,常用多栏大标 题,版面活泼。宣称自己无政治背景和经济后 台,实际上却不断接 受贿赂。 4《新闻报》:1892年贺创办。文学性较浓。1899 年勒特利埃家族购得此报,不 断扩大新闻报道面,大力招揽广告,后发行量 超百万。该报首先 使用了排铸机。
哈瓦斯通讯社
创办人:夏尔 哈瓦斯 产生:1835年创办于巴黎 发展:1856年与路透社、沃尔夫社订立了交换股票行情的协议, 1857年 兼营广告业务, 1895年,于路透社、沃尔夫社正式交换新闻, 1860年,发展国际电报通讯业务,6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 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 1870年与路透社、沃尔夫社签订了“三社协定”,享有独占权的地区是:法 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合作)、中美洲、南美洲, 1893年,美联社加入协定(改称"三社四边协定")后,势力范围有所调整: 哈瓦斯社在法国及其殖民地、南美、欧洲天主教国家等。 1879年,巴黎银行家爱兰奇(Baron L'Erlanger)接办该社后,改为股份有 限公司,以扩大经济来源。 1921年"通用广告社"完全并入哈瓦斯社。一战后哈瓦斯社成为法国广告 界的最大控制者,控制了法国报界广告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大革命后的报业
1.塞尔新闻法 1819年波旁王朝复辟期间颁布。规定废除出版预审制、保证金制和印花税 制。 这部法令从诞生到废止不过半年时间,却有重大意义。 它是法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2.《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 原是梯也尔政府机关报,1871年3月改为巴黎公社机关报,共出版66期。 该报除发布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澄清事实真相,戳穿敌人的 谎言。 但该报印刷发行业务掌握在私人手里,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价格 太贵,所以销量不高。 3.《杜歇老爹报》 巴黎公社期间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共出版68期。 该报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刊登读者来信,及时反映群众要求。而且该报语言浅 近,文字通俗易懂,很受读者欢迎。不足之处是缺乏深度。
马拉和
《人民之友报》
1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杰出的革命报刊 活动家。1789年8月创办过报纸《爱国者指南》,出版一期后停 刊。9月12日创办《巴黎记者报》,16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 报》,发表了许多政论文章,宣扬暴力革命。后被迫停刊。共和 国成立后改称《法兰西共和国报》继续出版。仍坚持革命方针。 2《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 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 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 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 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情节恶劣的奸商。这些主 张后来在雅各宾专政下付诸实现。 3马拉一直深入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 下坚持办报,始终坚持革命方针,不断揭露吉伦特派的反人民政 策。但当政权转人雅各宾派手中不久,马拉却惨遭吉伦特分子暗 杀。
“三社四边”
“三社四边”协定,是路透、哈瓦斯、沃尔夫、美联社 四方签订的“联环同盟”协定,将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 范围,一家通讯社负责本地区内的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杜塔克的 《世纪报》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两家著名的廉价商业日报之一。 1836年7月1日由杜塔克创办于巴黎。该报在政治上 是温和共和派的支持者,但是报纸的性质和内容却不同 于政党报纸,而是独立经营的商业报纸。 它报道广泛,注重社会新闻、法庭案件,对犯罪新 闻的报道比《新闻报》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率先刊登短 篇小说。先后刊登巴尔扎克的《保尔船长》和大仲马的 《三剑客》等名著。报纸每份售价1苏钱,又由于《世》 支持共和制,在编辑内容上重视社会新闻,文字通俗, 销量一直领先于《新闻报》。广告收入也逐步增加。并 于1845年成立“广告总公司”,经办几家大报的广告业 务。
衰亡 表面上哈瓦斯是一家民营的通讯社,但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政 府各部门及殖民地报纸是该社最大的主顾,如1931年政府资助该社 的费用为3600万法郎并常利用哈瓦斯社作为政治、外交行动的探测 气球。它实际是"半官方"的通讯社。 哈瓦斯社也沾上了法国新闻界接收贿赂的习气。沙俄政府的档案 中有这样的记载:1904年以后,对法国新闻界的贿赂以哈瓦斯社和 《时报》为主,哈瓦斯社每月一万法郎以上。 2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使其财政趋于恶化,亏空日益严重。 1931年起,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显现出明显的官方意志。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占领巴黎,哈瓦斯社被德军接管,成为பைடு நூலகம்粹的 宣传工具。1940年12月,维希政府将其改组成三个机构:广告社、 法国新闻社、世界电讯社。后者专管国际新闻,实际是"德国新闻社 "的支社。自此,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在战火中消逝了。 该社的一部分爱国员工在国内建立了四个反法西斯通讯机 构:1940年伦敦的法国独立新闻社、1942年阿尔及利亚的法非新闻 社、国内的新闻资料通讯社和自由法国通讯社。
4.《社会革命报》 巴黎公社时期很有影响的蒲鲁东派报纸。 1871年3月创办,共出48期。 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国民自卫军的英雄业绩。其 最大的特点是更多地讨论一些革命问题。 5.“新闻出版自由法” 1881年7月法国议会通过。废除了特许制与保证 金。 该法1889年得到重要补充,法院原则上禁止政 府未经法院裁决就直接查封报社。 这部法令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 具体化,并对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促进了现代报纸的产生,至今仍为法国自由报业的 基石。
廉价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1.法国廉价报纸的特点 由于受政党报纸的长期影响,与其他国家相比, 法国的廉价报纸也具有较鲜明的政治色彩。此外, 法国的廉价报纸还具有以下特点: 1 政治上,标榜超党派和独立性; 2 经济上,不依靠政党津贴; 3 编辑内容上,努力扩大新闻报道面,广 泛刊登文化、教育、小说、知识性文章、社会新闻 及法院新闻; 4 经营管理上,尽力招揽广告,用广告收 入补贴报纸降价的损失。
3.《信使报》 1672年德维泽创刊于里昂。创刊之初,是一张具 有乡土气息、风格多样的报纸,后来便为一张以刊载文 艺作品为主的报纸。1724年更名为《法兰西信使》。 共存在约120年。 4.《巴黎新闻》 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1777年元旦创办于巴黎, 布里索主编。 该报虽非官方报纸,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审 查。 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内容多样,但在《法兰西 报》等特权报纸的排挤下,很难报道第一手新闻,后来 1789年革命爆发时停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