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吉林省油田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一二三四五总分1. 根据注音填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4分)归咎.( ) 褶.皱( ) 惟妙惟肖.( ) 因地制宜. ( )gān尬 ( ) 愧zuò ( ) 销声nì迹 ( ) 在jié难逃 ( )2. 默写:(10分)(1)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2)存者且偷生,。

(杜甫《石壕吏》)(3)杜甫《春望》中采用拟人手法,让人深切感受到亡国悲痛的诗句是:,。

(4)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5)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荡漾,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里,似行画中。

上联:春水荡漾船如天上行,下联:。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本文作者是,时期的地理学家。

(1分)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不见曦.月()(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属引.凄异()3.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的意思。

(2分)4. 作者在写三峡四季水色之前,为什么要先写三峡的山“高而连”的特点呢?(2分)5.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者想以此表达何意?(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长堤-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

久欲为长堤。

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

病涉:苦于涉水行走。

泽国:低洼积水之地。

籧篨:芦苇。

漉:淘干。

实:填塞。

汱:排水。

1. 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2.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3. 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三、现代文阅读:(27分)雪后的阳光宋勇刚(1)又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按照学校的考务安排,我被调到二年级的一个班监考。

(2)前几天,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银装,厚厚的积雪在阳光无力地照耀下,一点点消融,让人觉得臃肿的冬装下,连骨子里都打着寒战。

(3)我拎着试卷袋走进教室,闹哄哄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紧张地盯着我。

开考的铃声响了,我将卷子发下去,雪白的试卷像翻飞的浪在孩子们的手里传递着。

待教室平静下来,孩子们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时,我忽然发觉按理应当有一份多余的试卷,以便学生答卷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解答调换用的,怎么没有了呢?难道是教务处数错了?我没再多想,一边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一边用目光巡视着。

(4)一个靠前排坐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

他的头垂得离卷面很近,几乎是趴在桌子上写字。

我好奇地走近他,发现他衣着单薄,一件短旧的单衣里面,只有一件不知是谁穿剩的肥大毛衣,露在外面的袖口处早已破烂成絮。

男孩的双腿在桌子下面瑟瑟发抖,他发觉我在看他,赶紧将双脚收拢回桌子下面遮挡住,却不经意露出了他那双破旧的运动鞋,鞋面已有些脱胶,污脏的雪水正从里面渗出来。

(5)我顿时心生感慨,自己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谙贫穷的滋味。

我的手轻轻落在他的肩膀上,这似乎打搅了正沉浸在试题中的他。

他打了个激灵,抬起通红的脸,目光闪烁游离,不敢与我正视。

我理解他的处境,自己以前也曾有过这种窘相啊。

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微微笑了,示意他直起身来,保持坐姿。

他会意地还我一个很腼腆的浅笑,不好意思地纠正着姿势,向我投来一束感激的目光。

(6)以后几天的监考中,我总会踱着步走到那个男孩身边,充满爱怜地凝望着他瘦小的身影。

尽管他那冻得红肿的手在握笔时显得力不从心,但落在纸上却是铿锵的笔画,那种执著的全力以赴的神情令人动容。

(7)接连几场考试都无一例外没有剩余的卷子。

直到最后一科历史考试,有个同学要求调换印刷不清的试卷才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发生这种情形我是多么失职呀。

我尴尬地清了两声嗓子,严厉地说:“谁多拿了试卷,站起来。

”没有人站起来。

孩子们握笔在手,不知所措地看着我。

我心中升起一股怒火,再次重复道:“谁多拿了试卷,站起来。

”教室里依然寂静无声,我那犀利的目光从孩子们的脸上逐个扫过。

这时,那个一直被我倾注关爱的小男孩慢慢地站了起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中他显得那么楚楚可怜。

他的头垂得很低,缓缓地从桌肚里抽出一份卷子来。

真是恨铁不成钢呀!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一把夺过了试卷。

(8)教室里又恢复了安静,同学们埋下头去,刷刷地做着题,只有那个小男孩仍然站在他的坐位上。

我没叫他坐下,就让他站着答卷吧,我心想,算是给他一个惩戒,让他记住,穷不可耻,真正不能容忍的是他的行为。

(9)这最后一科终于考完了,收上试卷后,我轻松地吁了一口气。

我把试卷整理好,装进袋子里,正要离开教室,却被同学们哗啦哗啦地围住了。

一颗颗小脑袋挡在我的面前,一双双眼睛无言地看着我。

我诧异地愣怔住了。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女生有些怯怯地对我说:“老师,张波多拿卷子的事不要告诉校长,好吗?”她这一起头,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着:“老师,您就原谅他吧……”这是怎么回事?看着他们乞求的目光,我心想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

我远远地望了望那个叫张波的男孩,他正站在坐位上,无声地抽泣着。

(10)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我解释:“张波家穷,他爸患糖尿病去世了,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能干活。

他有一个残疾的哥哥,不能正常走路。

哥哥无法上学,却很想读书,只能靠张波和同学们为他辅导。

那张卷子就是给他哥留的……”(11)原来竟是这样!一张薄薄的试卷竟然包裹着这样一份深厚的情谊。

我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眼眶潮湿了,我急忙用手去拭。

那张多余的试卷将我的心压得分外沉重,我走到张波身旁,从试卷袋里将它抽了出来,轻轻地塞进张波的手里。

(12)尽管生活苦涩艰辛,但我深信,这兄弟俩会成功的!就像这雪后的阳光,尽管一时被阴霾遮挡,但终会热力四射,让人看到希望,憧憬未来!1.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深谙.()(2)窘.相()(3)腼腆.()(4)阴霾.()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男孩的双腿在桌子下面瑟瑟发抖....,他发觉我在看他,赶紧将双脚收拢回桌子下面遮挡住……(2)尽管他那冻得红肿的手在握笔时显得力不从心,但落在纸上却是铿锵的笔画,那种执著的全力以赴....的神情令人动容。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

(2分)4. 用原文回答,“我”对小男孩倾注了特别的爱,是因为什么?而“我”之所以严厉“惩戒”他,则是为了让他明白什么?(4分)5. 小男孩多拿试卷的事,在文章四、五段已经埋下了伏笔。

请找出来,工整地抄在下面。

(4分)6. 小说在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时描写极其细腻,请分析下列句子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情感。

(4分)(1)一颗颗小脑袋挡在我的面前,一双双眼睛无言地看着我。

(2)我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眼眶潮湿了,我急忙用手去拭。

7. 小说以“雪后的阳光”为题,有什么寓意?(4分)8. 小说中的小男孩是否对你有所触动?是否让你明白一些道理?请写出你的心灵感悟。

(5分)四、名著阅读:(4分)中外名著均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所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有情感体验,还要学会欣赏评价。

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作者及你对其中最喜欢人物的评价。

备选作品:《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作品:(2)作者:(3)喜欢的人物及评价:五、作文:(60分)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伴我同行(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然后作文。

)作文(2)阅读下列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到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

贼大怒,从梁上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是很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是凭着勤奋精神而大有作为。

要求:(1)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2)字数在600字左右。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