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膜分离
2014-7-11
15
10.2.1 扩散渗析的原理
工作原理
利用渗析膜(膀胱膜、羊 皮纸等)将浓度不同(浓 度差)的溶液隔开,溶质 即从浓度高的一侧透过膜 而扩散至浓度低的一侧, 当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时,渗析过程即停止进行。 主要用于酸、碱的回收, 回收率可达70~90%,但不 能进行浓缩。其特点是不 消耗能量。
2014-7-11
23
10.2.5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电渗析器(ED)的组成
2014-7-11 24
10.2.5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膜堆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阴、阳膜和一对浓、淡水隔板组成最基本的单元,称膜对;电极间的若 干组膜对堆叠在一起组成膜堆。隔板常与隔网(鱼鳞网、编织网等)粘合。 以聚氯乙烯、聚丙烯等为材料。隔网其搅拌作用,以增加水水流的紊动度 (降低液膜厚度)。回路式隔板:流程长、流速高,电流效率高,一次性除 盐效果好。适用于流量小而除盐要求较高的场合。无回路式隔板:流程短、 流速低,要求隔网搅动作用强,水流分布均匀,适用于流量较大场合的处理。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极化的危害
□
导致结苟,缩短膜寿命;降低电流效 率,影响运行效能。 倒换电极、定期酸洗、极限电流。
31
■
解决的途径
□
2014-7-11
10.2.6 电渗析的工艺设计
离子的迁移与扩散
离子的迁移 根据法拉第定律:
i 离子在膜内的迁移量为: n F i 在溶液中的迁移量为: F n
10.1 概述
共同的缺点:
▲处理能力小; ▲大部分需要消耗相当的能量;
2014-7-11
14
10.2 渗析与电渗析(Dialysis and Electro-Dialysis)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扩散渗析(Dialysis)的原理 扩散渗析的应用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的原理 电渗析的应用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电渗析的工艺设计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278—单位换算系数。
电流(I)、电压(U)及电耗(W)
电流
I 1000 iA (A)
U U j U m (V )
W
Uj—极区电压降(15~20V); Um—膜堆电压降(膜对电压降约 为2~4V)。 实际电耗应考虑整流 器的效率。
36
电压
电耗
2014-7-11
2014-7-11
33
10.2.6 电渗析的工艺设计
电流效率(η)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膜对(单位面积)的理论离子渗出量(G)(法拉第定律)
G
ItM B (g) F
膜对(单位面积)的实际离子渗出量(G1)
q(C1 C 2 )tM B G1 (g) 1000
电流效率(η )
2014-7-11 18
10.2.3 电渗析的原理
工作原理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2014-7-11
19
10.2.3 电渗析的原理
工作原理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双 膜
单 膜
Principles of electrolysis
2014-7-11
三 膜
20
10.2.4 电渗析的应用
应用举例
k m v
ilim KCv m
K——水力特性参数,与膜的性 能、隔板形式、离子组成及温 度等有关。可通过实验测定。
ilim
FD Cv m 1000 ( n n) k
C1 C 2 C 2.3 lg 1 C2
离子浓度沿隔板流道呈指 数下降。C为进、出水离 子浓度的对数平均值。
C
稳态运行时,应有:
i C C ( n n) D F 1000
32
10.2.6 电渗析的工艺设计
极限电流密度(ilim)
ilim FD C n n 1000
m—0.3~0.9。水流紊动度 越高,其值越接近于1。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离子的迁移与极限电流密度(ilim)
2014-7-11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16
10.2.2 扩散渗析的应用
应用举例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2014-7-11
17
10.2.3 电渗析的原理
工作原理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在直流电场(电位差)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 换膜对溶液中阳、阴离子的选择性透过特性,使溶液 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电渗析系统由一系列阴、阳膜放臵在两电极之间组成。 离子减少的隔室称淡室(出淡水),离子增多的隔室 称浓室(出浓水),与电极接触的隔室为极室(出极 水)。 主要用于分离离子、用于回收酸、碱、苦咸水(小于 10g/L)淡化。给水处理:制淡水(浓水排出);污水 处理:浓水回收有用物质(淡水排放或回用)。
2014-7-11
渗透液相
膜
原料液相
5
10.1.2 去除对象及功能
膜分离的去除对象
10.1 概述
水或废水中的盐分离子等溶解性物质 工业废水中的酸、碱 大分子、微生物、粘土、植物质、胶体及SS等
主要功能
2014-7-11
海水淡化 酸、碱回收 纯水制备 深度处理(精处理)
2014-7-11
26
10.2.5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电渗析器的组装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级:一对电极之间的膜对为一级。 段:具有同向水流的的并联膜堆为一段。
增加段数,即延长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增加膜 对数,可增加处理能力。
组装方式:串联、并联、串联-并联组合。
多台并联——增加处理能力和产水量;
崔玉川等,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3 许振良编著,膜法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许保玖,给水处理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刘茉娥等,膜分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许保玖等,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 2000
10
10.1.3 膜的类型
10.1 概述
卷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外置)
2014-7-11
板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内置)
11
10.1.4 膜分离方法及其特点
膜分离的方法
依据去除的对 象,采用不同 种类的膜,组 成各种组件。 方法有:电渗 析、扩散渗析 (渗析)、反 渗透、微滤、 超滤、纳滤等。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1)高的离子选择性; 离子 (2)低渗水性; 交换 树脂 (3)高导电性(膜电阻低); (4)良好的化学稳定:耐酸碱、抗氧化; (5)足够的机械强度、低的收缩和溶涨性。
2014-7-11 29
10.2.6 电渗析的工艺设计
膜的作用原理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阴膜通过阴离子、阳膜通过阳离子(反离子定义) 膜孔作用、静电作用、扩散作用、电位作用 无需再生!
UI 103 (kW h / m 3 ) Q
极区
位于电渗析器两端,通以直流电源。设有原水进口、浓淡水出口及极室水 通路。由电极、极框、电极托板及橡胶垫等组成。常用的电极有石墨和不锈 钢等。
紧固装置
用钢板将整个极区与膜堆均匀夹紧,使电渗析器在压力条件下工作不致漏水。
2014-7-11
25
10.2.5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2014-7-11
21
பைடு நூலகம்
10.2.4 电渗析的应用
应用举例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2014-7-11
22
10.2.5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电渗析器装置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由电渗析器本体和辅助设备两部分组成。 本体 由压板、电极托板、电极、板框、阴膜、阳膜、 浓水隔板、淡水隔板按一定顺序组装并压紧。包 括三个部分:膜堆、极区、紧固装臵。 辅助设备 整流器、水泵、流量计。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0
沈耀良编著,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014-7-11 3
10.1 概述(Brief
10.1.1 10.1.2 10.1.3 10.1.4
Introduction)
数台串联——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质量; 增设中间电极——降低操作电压和电耗。
2014-7-11 27
10.2.5 电渗析的工艺装置
10.2 扩散渗析与电渗析
2014-7-11
28
10.2.6 电渗析的工艺设计
膜及其特性
离子交换膜:ED的关键部件 种类:异相膜、均相膜
■ 基本要求: 粘合剂
膜
6
10.1.2 去除对象及功能
10.1 概述
2014-7-11
7
10.1.3 膜的类型
按膜的来源分
按膜的组件分
10.1 概述
天然生物膜 人工合成膜——有机膜(聚合物)、无机膜(陶瓷等)
按分离机理分
管式膜——膜管直径>10mm,处理量较小 毛细管膜——膜管直径0.5~10mm 中空纤维膜——膜管直径<0.5mm ,处理量较大 板框膜——处理量较小 卷式膜——处理量较大
多孔膜——根据颗粒大小进行分离(超滤、微滤) 无孔膜——利用分离体系组分的溶解度和扩散性差异分离 载体膜——利用载体分子对溶液中某成分的高度亲和性分离